第111节(1 / 2)

哥几个互相看了看,彼此都穿戴齐整了,就下楼洗漱。

随后顾无益拉开炉子烧热水,接着去院里的小菜园薅一点菠菜,然后等炉火上来煎鸡蛋,最后用热水煮面条。

这个面条也不是挂面。

过了春节顾无益已有十五周岁,顾小二也有十四了,虽然都是少年模样,可这么大都能和面,也有力气擀面条了。

面条是春节前他们无事时做的。

天气寒冷,放在橱柜里就已冻得硬邦邦的。

顾无益拿一份用炒菜锅煮,最后把菠菜和鸡蛋放上去,锅就有八分满——不做这么多不够父子六人吃的。

饭后,兄弟五个该干嘛干嘛。至于秦峰,此时还没年假一说,他就跟同事去厂里。

如此过了十多天,全国学校迎来开学,由于每天练习傅青云和渺渺的二胡和唢呐技艺堪称突飞猛进。

有些村民从秦家门口过听见,都忍不住开玩笑让秦老汉带他们参加红白喜宴。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

年前有人请秦老汉去喜宴上拉个欢快的曲子,秦老汉都以他年龄大了,只能教教孙儿为由拒绝了。

并不是秦老汉懒,或者看不起办喜事的人,而是考虑到儿子是北车厂工程师,不想给他丢人。虽然他不认为丢人,却不能保证外人不这么看。

话说回来,正月十六,兄弟五个进了学校,秦峰的大娘和二大娘两家也跟儿子们分开了。

正月十八上午,秦大姑前来送元宵节的节礼,到秦老大家发现情况不对劲,以往热热闹闹的大院子只剩老两口,显得空旷寂寥。

老两口面色不渝,像秦大姑欠他们几万块钱似的,以至于秦大姑放下东西就来隔壁找周氏,“三嫂,老大家咋了?”

周氏忍不住幸灾乐祸,“分家了。”

秦大姑怀疑她听错了。

周氏点头。

秦大姑下意识朝外看去,不确定地问:“分——分哪儿去了?没听说他们家盖房子了啊。”

周氏:“几个儿子都搬去城里了。不知道是之前租的还是买的,反正头天分好第二天就搬了。”朝西边呶呶嘴,“老二家也是。”

秦大姑脱口而出:“那他们怎么办?”

周氏一点不同情两个妯娌,凉凉道:“该咋办咋办。你们村儿子多的咋办?”

秦大姑想也没想就说:“老了不能动了,一个儿子家住几个月。”

“那就这么办。”

秦大姑不由得朝东西看一下,拧着眉头问:“他们那几个儿子不是挺孝顺吗?”

“儿子再孝顺也经不起儿媳妇吹枕头风。她们疼儿子,可从没把儿媳妇当儿媳妇。”

这点秦大姑知道,当买来的使唤丫头。

若不是现在不是旧社会,她们能一天三顿骂人家,还不让人吃饱。

这么一想秦大姑不意外她的侄子为什么要分家,心底也生不出一丝同情,“我以前就跟她们提过,别那么对儿媳妇。可她们非说,儿媳妇的娘家都不管,那么对她们又能咋了,还能上天不成。这话说的好像她们能活过儿媳妇,没有年老的那一天。”

周氏不禁说:“这话让你说对了。大嫂和二嫂就当自己是如来佛,儿媳妇是孙悟空也没用。”

秦大姑忍不住摇头。

周氏不想再说那两家,“生意咋样?”

秦大姑楞了一下,意识到她问什么,不由得露出笑意,“挺好。卖给饭店的就能裹住本了。”

周氏忍不住说:“那挺好。冬天闲着也是闲着。”

秦大姑感慨:“是呀。还不耽误种早西瓜和蔬菜。”停顿一下,忍不住说,“多亏了小峰。”

周氏摇头,“他也没干嘛。要谢还得谢林家仁义不藏私。”

秦大姑知道,今年春节还特意去一趟林家。

林小波的父母没她大,也不是她亲戚长辈,秦大姑以给林小波的爷爷奶奶拜年的名义去的。

“说起林家,我听小波说,等到秋就能跟咱家大小子一个学校了?”

周氏听秦老汉念叨过:“那也得大小子能考上。”

“大小子聪明,肯定没问题。”

周氏也觉得没问题。

可顾无益心里没底,哪怕他一直努力名列前茅。

上辈子没进过高中校园,这辈子要是能考上,也预示着他彻底跟上辈子不一样了。以至于就像秦峰说的,顾无益一直不敢松懈。

即便渺渺小孩心性,整天不是惦记着吃就是想着玩,也发现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他大哥越来越沉默。

渺渺很担心他,偷偷问秦峰他怎么了。

秦峰告诉他顾无益担心落榜。

不论早晚小少年都不敢再去顾无益房中瞎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