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七章(1 / 2)

房间里,众人听了那书生的办法,都觉得此法可行,便定了下来,又转头问朱尔旦,“朱兄可同意这法子?”

朱尔旦自然还是什么都说好,众人要问那谁第一个去呢?看着朱尔旦一幅晕乎乎的样子便说道:“看朱兄这副样子,还是让他最后一个去吧。”

接着一个书生站起来出了门,过了片刻便回来了,手中还拿着一块糕点,接着又一个书生出去,过得片刻再回来,等到严书生出去时,胡里也跟了对方出去。

严书生出了门,下了楼,在外面街上走了一圈,待身上沾了些凉意,就往回走,上楼时便有那妓子捧了个盘子站在一旁,盘子里装的糕点正和之前那几个书生拿回来的一模一样。

等到朱尔旦酒醒的差不多时,众人便劝他快快做好准备,说排在他之前的那个书生就快要回来了,朱尔旦这才想起自己酒醉时答应的事,不由得后悔,正在这时,排在他之前的那名书生推开门回来了,笑着将手中的糕点放在桌上,和之前的人拿回来的一模一样。

朱尔旦无法,只好出门前往十王殿,想着他们都能拿回来,自己应该也能很快拿回来。

待朱尔旦出了门,众人才哄然大笑,之前提议的那名书生更是笑的不能自己,“那座判官像自从搬到了十王殿最里面的角落里,灰都不知道落了几层了,那里还有什么糕点果子供奉!”

众书生也笑,笑到最后,开始嘲讽起朱尔旦。

“明明不过是一商贾之子,浑身的铜臭味都还未掉,竟也敢学那圣人语录!”

“日日苦读,却还不是一窍不通!”

“平日里见着先生便一幅虚心好学的模样,恨不得长在先生跟前。”

......

说到后来,还议论起了先生。

“那朱尔旦有什么好,先生竟把那王家学院的推荐信给了他!”

“唉,只怕那朱尔旦去了王家学院后,那些人便都认为我们榆林学子俱是朱尔旦一流呢!”

一书生接道:“你问朱尔旦有什么?不就是一些黄白之物吗?”

这话一出,众人纷纷感叹,这个叹我们时运不济,竟遇上这么个先生;那个又叹世风如此,时人皆逐利,又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做学问教书育人呢?另一个又说等他日自己金榜题名,头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改善这种风气,唤醒世人;那一个也拍桌而起,说我与君共勉。

胡里在一旁听得几乎要笑出了声。

最后,那群书生又各自回了家,胡里看着那严书生离去前还与自己相熟的那个妓子说好了下次来看他时给她带新出的胭脂。

严书生摇摇晃晃的回了家,没进卧室睡觉,而是跑到书房点起灯,趁着今日心中的豪情将策论写了出来,写完自己还细细研读了遍,觉得自己写的哪哪都好,只是可惜没有伯乐。

胡里凑上前去看了遍严书生写的策论,看完后对严书生的感官顿时不一样了。

这人得有多自恋才能一本正经的说出那话,这文章写的,便是胡里高中写的议论文都比他写的言之有物。

胡里想了想,要对严书生报恩,不如就教导他学习吧,不求他能名扬天下,只求对方能正视自己,端正品行,认真学习,说不定他日还能考个举人。

于是胡里幻化出原形,将手掌沾上墨,将严书生做的那篇策论涂抹了起来。

第二日严书生发现后气愤不已,在屋子里找了几圈,想要将捣乱的狐狸抓到收拾一番,最后还是叹着气又将策论重写了遍,可总觉得没昨晚趁兴所写的文章好。

待到夜里,胡里又幻化出原形,将策论涂抹了,第三日严书生

起床发现后更加气愤,这次还把严妻也骂了一通,两人在屋子里细细寻找了几天,依旧一点狐狸的影子都没有找到。

接下来的数日皆是如此,后来严书生干脆不写策论,只读书,可等到第二日却发现自己之前在书上写的感悟都被涂抹了,到最后,严书生被折磨的没了脾气,只好日日拿了本书,在书房里摇头晃脑的读着,一连读了数日,竟对书中文章有了新的看法和感悟。

有一天,严秀才和他人说起这段家中发生的事,痛惜自己的好些心血被只狐狸白费了,只听身后突然传来声音“枉你还是读书人!竟连前朝郭生得狐狸教导诗文,最后高中榜首的故事都不知道么?”

前朝郭生的故事严秀才自然是知道的,说的是前朝有一姓郭的学生,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苦于无人教导,到郭生二十多岁时,他的的文章还是很差。

gu903();一天晚上,郭生阅读自己的文章后随手把文章放在案头,谁知第二天起来一看,发现自己的文章被狐狸涂的乌黑,连字都分辨不清,郭生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文字读起来,内心十分愤恨却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