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165(2 / 2)

gu903();熊廷弼、孙承宗、高第、袁崇焕这四人都曾经做过辽东经略。

唯最有才能的熊廷弼比较悲催,他根本没有集辽东兵权、财权于一身,那时有个东林党的王化贞是辽东巡抚,完全跟他对着干,最后熊廷弼功败垂成令人惋惜。

高第担任辽东经略乃是个摆设,处心积虑的袁崇焕跟辽镇将领沆瀣一气把他架空了,高第的军令出了山海关全部无效。

而孙承宗和袁崇焕经略辽东之时都是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朝廷基本上是要人给人,要钱粮,朝廷宁可克扣其他营伍也要满足辽镇,他们的失败其实是自身才能不足造成的,他们玩不过红歹是。

太傅孙承宗、兵部尚书熊明遇、首辅周延儒、辽东巡抚丘禾嘉等等十几位重臣都面临弹劾,朝廷总要有个了断,现在之所以还没有个定论是因为大凌河城的情况不明。

但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看好祖大寿的命运,只不过是在等消息,他们内心里认为不外乎两个选择。

第一当然是大家都希望的,祖大寿力战而死为国尽忠,第二个情况就比较尴尬了,祖大寿投降建奴气节全无。

此时没有人能够想到还会有第三种选择,而且是那么荒诞离奇

金州营地,东江兵跟红旗军在进行攻城演习,这样的演练已经进行了半个月,每天都会安排两次。

刘之纶、黄龙和郑孝文、金声等等文官武将知道东江兵散漫,都带着亲兵卫队下到基层亲自参与演习,经过多次棍棒教育,东江兵习惯成自然也就渐渐的不抵触。

最近只要演习开始,东江兵都能够条件反射般出现在自己应该攻击前进的位置。

东江兵现在感到新奇的就是八百妇女组建的担架队,知道只要是受了伤的袍泽都会被及时抬到已经搭建完成的伤患营救治。

伤兵以后就在那里休养,天天有肉汤、白面炊饼吃,还有女人伺候,据说就是那些抬伤兵回来的女人照顾伤患。

“红旗军”的战士没有文盲,连刚刚火线转为正兵的五千以前拿卫所军待遇的劳役都已经能够识一些字。

刚刚招募的五千余随军劳役都对加入“红旗军”这个大集体充满了热情,这些人特别听话,人人都懂得服从命令。

凡事都是双刃剑,这五千劳役无一例外是为奴小两年以上,早就习惯了服从,在生存条件大为改观,在获得有限自由的军营服从纪律对于他们来说太容易。

现在刘在旗带着宣传队工作的重点就是东江镇接近两万军民,他们要把奖惩条例宣传到位。

“战死的兵丁会获得三十两抚恤银,伤残的不但有一年军饷的补助,还会得到去抚宁卫落户的批准,会得到足以养活三个以上人口的力所能及的工作。”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宣传配合实际行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东江镇军民已经看到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都知道“红旗军”主将善待为国征战的袍泽,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现在东江兵都在苦练,特别是步兵和毛承禄、陈有时等等当时没有参加北上的东江镇将佐们。

谢谢书友追更、投推荐票、月票,谢谢

第三百六十四章:劝降

东江镇步兵都看到了骑兵和参加出击的将领人人到手了那么多银子,还得到了提拔,怎不让人羡慕不已

现在金州被团团包围,那里少说有两三千建奴正兵和披甲人的首级等着有人去取。

如此大好的升官发财机会值得拿命去搏一回,况且这一次打仗还不同以往,万一死了还可以替亲人赚三十两银子,为他们赚到去抚宁卫分田、安家的机会。

东江兵自认为贱命一条,能够得到这样的厚恩已经感谢不尽,他们都做好了攻坚准备,都下定决心成功成仁。

十月五日,建奴已经肃清长山一带的明军溃兵,追到锦州城下的骑兵也在两天后退回了大凌河城外的营地。

被俘的明军几十将领确实没有被虐待,经过几天好吃好喝的招待,魂被吓飞的诸将恢复了一些精气神。

红歹是亲自接见六七十俘获的从四品以上大明将佐,超过八成俘虏主动跪下乞佭,红歹是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渣滓,一股脑全部官复原职留用。

然后就委派给他们一个政治任务,劝降祖大寿以下驻守大凌河城的将领投诚。

原大明参将张洪谟主动献计,他自愿和诸位降将带领一部分降军列队去大凌河城下劝降,这样做就是以铁的事实告诉祖大寿、何可纲等等,援军五万余尽毁,短期内不可能再有明军前来。

红歹是打心眼里鄙视这些软骨头,但是他乃是一国之君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处理国事,他依旧和颜悦色对待这些小人,根本没有担心他们带领降军直接请求祖大寿打开城门救下他们。

用雄才大略来形容红歹是其实不过分,他应该是通古斯野人中的第一智者,没有他统帅建奴十几年,肯定没有以后的满清国。

杀人魔王努尔哈赤、勾搭成奸的多尔衮、一天打死三百多只兔子的康熙、写了一万多首烂诗的乾隆等等,他们的才干拿红歹是相比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红歹是首先认为祖大寿在援军打了一天一夜之时都不敢出城一战可见胆子已经被吓破,此时更加不敢放几千来路不明的军队进入大凌河城。

即便事情出乎预料,祖大寿接纳了这些投降过一次的明军将士们,对日后武力夺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因为这些人都是软骨头不可能冒死替祖大寿守城,他们会把投降有活路,能够得到优待的大金国新政策在大凌河城里广泛传播。

坚守的关宁军将士们听到宣传再看看全须全尾的投降过一次的明军,会直接导致守军的死战决心被削弱。

十月六日晌午,风和日丽,建奴大营鼓声震天响,三千盔甲鲜明的明军结阵而出,一面面面大旗迎风招展,几十位明军将领顶盔掼甲骑在高头大马之上。

他们跟普通明军和基层武官略有区别,他们都有武器在手,明军千户官以下的将士们都是赤手空拳。

这支队伍浩浩荡荡直接往大凌河城西门开拔,接近到了一箭之地之时大凌河城头守军大喝一声:“止步,再前进一步杀无赦”

这时祖大寿以下的将领们早就得到了报告,他们有八成都在西城看建奴又在耍花招什么

城下明军中一骑前出,马上之人对城头抱拳道:“本官乃是大明参将张洪谟,请祖少传答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