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这次不行,下年还有机会这道题本就是最难的一道,张公子真是不幸运啊,换做是我,也答不出来,张公子”
张宇再次打断了苏畅的讽刺,“这道题很难吗你答不出来,不代表我不行听好了,下句是:月如无恨月长圆”
众人细细一品,随即拍手叫好,原本因为玉生烟而敌视张宇的众人,都变成了敬佩
“真是天成的妙句”
“细细品味,意境竟然如此契合,而且对出的速度之快,在下佩服”
“果然是京城来的大才子啊”
众人纷纷佩服,只有苏畅三人脸色阴沉。被狠狠打脸。
玉生烟崇拜地眼冒星星。
苏畅猛咳嗽两声,压下众人的议论声:“张公子果然有才华,才思敏捷,佩服佩服。那请进书院内,里面还有第二道题,也希望张公子好好努力”
张宇拱拱手,随即带着玉生烟进了书院内。其余人有过关的纷纷跟了上去。而未通过者则纷纷恼悔。
第102章:张师叔
进了书院,穿过一片院落,来到一个圆月拱门前,这是第二道题。
苏畅拦住了门前的书院人员,主动请缨解释道:“张公子,这第二道嘛,是以第一道题的上联为情景,赋诗一首,内容必须藏有此句,或者意境相同。”
苏畅没有再讽刺,只不过表情得意。
众人都在冥思苦想,却都摇头主要还是上联太难,如果是普通的上联,赋诗一首尚不算难。
张宇则哈哈一笑,直接说道:“这道题也很简单,你且听:玉门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关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念完这首诗,张宇想到未来那场关乎汉族命运的战争,自己虽然不是那里人,但作为不同时空的炎黄子孙,张宇也感到震撼。借此诗,在这里缅怀一下伟人。
“好诗”玉生烟兴奋地拍手叫好,周围人也纷纷竖起大拇指。
张宇拱手回礼,然后笑着对苏畅说:“苏公子,此诗如何我算通过了吧”
“通过”苏畅咬牙切齿,但脸上还只能带着笑容。
其余人都没有通过第二关,只能目送张宇进去。
再往里面走,来到最后一道门,门内便是举行诗会的场地,是一片幽静的竹林。此时诗会还没有开始,那些受邀的青年再看过关者做题。
受邀请的人足有二十余人,此时能来到第三关的仅有五六人。估计受邀的都是有权有势的世家及官宦子弟。
苏畅等人的出现自然引起注意,众人纷纷围了过来,苏畅有意让张宇难看,所以热情地介绍张宇的来历。
这种小场面岂能吓到张宇他笑眯眯看着苏畅,说道:“苏公子,如果我所料未错,这第三关的题目应该是以第一道题的下联为内容,做诗或词一首,可对”
苏畅点了点头:“张公子真聪明,一猜即中没错,为了确保公正公平,这三题是一个连环,能过关,才是负有才华之人”
张宇扫视人群外的五人,他们的装扮和其他人格格不入,看样子就是豪门出门,能来到第三关实属不易。
“不知到现在,有几人过关了”张宇问道。
“三人”苏畅笑道。
张宇点了点头,望着眼前这群骄傲神情的世家子弟,顿生厌恶。
“张公子,这第三关是以第一题的下联作词,难度又增加了三分,距离诗会开始还有小半时辰,要不你好好想想在场诸位都是长安府有名的才子,普通诗词可不行。相信凭借张兄的才华,也许能创作出名垂千古的诗词呢”苏畅问道。
张宇道:“名垂千古的诗词是读书人毕生所求,是需要世人认可的,我心中已有诗词了,至于能不能名垂千古,不如就让在场诸位评点一下吧。”
顿了顿,张宇缓缓念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声音空旷,急缓相融,高亢时如银河瀑布坠落三千,低缓时如春雨扑面润物无声。所有人都沉寂在意境之中,无法自拔。
苏畅脸色苍白,那是一种被打击到底的颜色。
许久以后,众人从词的意境中醒来,纷纷对张宇拱之以礼,这是对文豪的敬佩知己,这是对名垂千古诗词的尊敬。
有人发出感慨:“天佑大周啊听说京城出现一位天才诗人,他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让我沉迷多月,如今我们长安府也有这样的人物,真是三生有幸”
“是啊都说京城乃天下诗词最盛之地,如今我长安有先生这首词,也能和他并驾齐驱”
“先生,此词牌名是何我定要临摹下来,挂于我的房间”
“先生可曾娶亲”
众人火热起来。
一旁的苏畅脸色更臭,他不敢说张宇的来历,生怕引起众人对自己的反感和失望。
玉生烟骄傲极了,崇拜地看着张宇,同时心里突然想到一件事:自己敬佩的那位京城大诗人,也就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似乎也叫张宇,莫非
一首水调歌头,让张宇瞬间成为大诗人,众人敬佩不已,都围绕着他,让他成了焦点。
苏畅心中又恨又惧,不敢贸然挑衅张宇了,于是故意道:“诸位,诗会马上开始,我们还是进场吧,过会有时间让各位交流”
这样,人群才安静下来,然后簇拥着张宇进入会场,并请张宇坐在了最前侧的案桌,在往上,那就是一众夫子的位置,苏畅虽然也是学院教员,因为夫子的位置有限,所以他屈居于张宇对面,和参加者同列。
不一会功夫,五位老夫子跟随一位中年男人走了出来,苏畅忙上前殷勤招呼,并安排六人坐在了最上面的夫子位置。中间的中年人正是永安书院的院长苗飞。曾做到左谏议大夫的位置,后来在国子监任过博士,学术很强,后来不知为何回到长安,一手创立永安书院,成为这里最好的书院。每年经他手所察举的名额有不少,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所以人起身拱手,苗飞寒暄几句,便将主持仪式交给了苏畅。
苏畅有意减轻张宇诗词对众人的影响,故意大话常篇说了好一会,连苗飞都微微皱眉时,才忙将诗会的规则说了一番。
本次诗会的规则和以前一样,共有三题,都和诗词有关,有苗飞和五位夫子做主给各人打分,三题之后,得分最多的前三名,可以成为院长的亲传弟子,前十名可以得到书院的推荐名额,对察举非常有帮助。
随后,由一位老夫子公布第一题,以“厚德载物”为题,做出符合的诗词。
诗会正式开始,可是这次和以前有所不同,竟然没人抢答了,按理说,第一个答题的人具有很大优势,不仅说明你文采深厚思维敏捷,还能让几位夫子留下深刻印象,以前的诗词都是疯抢这个机会,这次是怎么了莫非题目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