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一家都是大佬》TXT全集下载_34(1 / 2)

付大花、苗玉兰、张巧巧、陈云彩都在,这活简单,就跟出红薯一样。当天麻从地里刨出来,张巧巧惊讶得嘴巴都合不拢了:“长这么大,这可比野生天麻大多了吧。”

付大花别看年纪大,动作比谁都麻利,她手脚轻快地把天麻堆一堆,生怕磕破了皮,说:“可不是,都有半个红薯大了。”

顾青禾平时话少,这时也非常高兴,点头赞叹:“是长得不错,想不到产量这么高。”用了一年半时间,他们终于种植成功,他保留了完整的研究数据,摸索出了不少种植经验,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件事的意义,这将是中草药种植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这样说来,被下放到农村竟然由坏事变成了好事。

在一年半之前,他还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做梦都想不到会研究出这样的重大科研成果,如果留在京城,他的研究只会停留在理论阶段。他目光中带着感激和欣赏看着林瑶,突然觉得这个积极乐观的姑娘是他生命里的贵人,将他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天麻都运回了林瑶家,一过秤,五分自留地居然产出一千五百斤。

顾青禾看着兴高采烈的众人,心里考虑更多的事情。等付大花他们回老宅之后,他才问林瑶:“天麻怎么卖,你有啥想法?”他记得林瑶曾经跟他说过。

林瑶说:“要是少的话,还能零散卖给中药店,这么多只能去中药厂看看,要是中药厂能收就好,要是不能我打算去找副县长秘书李援朝,看他能不能协调外县或者外省的销售渠道。再不行我和我大哥往京城跑一趟,反正认识李援朝,开介绍信容易的多。”

顾青禾点了点头,他很欣赏林瑶有想法、有主见,但他同时又有自己的打算,关于天麻的销路他会求助自己的老朋友。

他到农村后,几个老友曾经给他写信,但顾青禾自暴自弃,来信一律没回,现在他想捡拾起以前的关系。他相信,老友们一定会非常重视这件事,到时候天麻的销路完全不成问题。

这是他早就盘算好的事情,虽然对老友比较有把握,但他还是没跟林瑶说,想等事情办成再告诉她。

第二天,林瑶就和林卫国一起拿着天麻去了中药厂找张向东,就是跟他们买人参那个中年人。后来林瑶也经常去中药厂交药材,跟他很熟。

张向东拿着天麻研究了半天,很激动地问:“中药厂正准备加大天麻素还有几款别的天麻药物的生产,可野生天麻数量太少,我们也是束手束脚的,按你们说的,能种植出来是大好事,就是不知道药效如何。这事我也做不了主,得汇报领导研究才能做决定,这样吧,你们把样品留下,我尽快去找领导。”

林瑶说:“我们这天麻是农业专家的种植成果,虽然跟野生天麻气味、大小都不同,但药效是一样的。当然,还是你们说了算,反正我也常来,就等你们的消息。”

张向东点了点头:“我尽快,药效一样的话,我会尽力说服领导。”

另外一边,顾青禾拜托何秋韵喂牛,自己到县城,往京城寄了几封信和天麻样品。

没想到中药厂第二天就做了决定。下午林瑶刚从山上回来,进屋泡了杯林卫军寄回来的麦乳精,刚喝上,就听到突突突拖拉机响。

是张向东跟他徒弟来了,他们到了双龙生产队跟人打听福七家在哪,结果他们到林瑶家的时候,后面还跟了好多看热闹的群众。

徒弟从驾驶座椅上跳下来喊:“福七,天麻呢,我们来收了。”

林瑶已经走到院子中间,很热情地把人迎进来,自然那群社员也跟着,他们很好奇,到底老林家有多少天麻,中药厂的人都专门开着车来收。

等看到那一堆天麻的时候,众人都呆住了,竟然这么多,有种秋天收的红薯的既视感。平时他们在山上挖到一两个天麻都特别知足,没想到这里这么多。

张巧巧和陈云彩也在呢,骄傲地跟跟苗玉兰一起站在林瑶旁边,这样被人羡慕,感觉相当不错。

顾青禾正好从县里回来,也跟在人群后面进了院子,他不想被人注意,就呆在角落里。

张向东对天麻的品相非常满意,他说:“我们厂领导定的,野生天麻收购价三块一斤,这种植天麻一块一斤,你看怎么样?”说完期待地看着林瑶,生怕她对价格不满意。

林瑶瞄了眼顾青禾,见他点头,于是痛快地说:“可以啊!”一千五百斤可以卖一千五,这可只是五分地,能赚这么多钱,可以了。

张向东很高兴,说:“那这些天麻我们就拉走了。明年的我们也预定了,最好是多种一些。”社员们自发帮忙把天麻搬上车,又流着羡慕的口水看着张向东把一大摞大团结交到林瑶手里。

他们一辈子都没看到过这么多钱。

拖拉机开走后,社员们还不想走,围着林瑶问东问西,他们也想种天麻。张巧巧在一边直着急,她急钻钻地想分钱,三句两句就把社员们撵走了。

林瑶觉得二婶有些好笑,但分钱的事她有自己的想法,她说:“二婶、三婶,这钱顾伯伯得拿大头,他采集天麻种子,再种麻种,培养菌材,花了不少时间,咱们是一家子,这些麻种和菌材要是给别人肯定不能白给。”

张巧巧频频点头:“是,你看着分,比我种棒子多点就行。”可不是吗,她也没出啥力,跟白捡的钱差不多。

陈云彩也说:“二嫂说的对。”

顾青禾连忙摆手:“你们分吧,我不要。能种植出来天麻我就心满意足了,钱不重要,研究成果才重要。”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按五份均分,每人拿到三百块。张巧巧和陈云彩这个高兴啊,一笔竟然拿到这么多。

张巧巧满脸得意,把钱点了一遍又一遍:“看吧,我就说,跟着老大家有肉吃,我明天就去买肉,你们都来我家吃饭,老顾,你也来,以后我帮你干活,你就在旁边动嘴皮子指挥就行。”

正说着,付大花风风火火地跑进来:“我来晚了,中药厂的人走了?”

林瑶说:“奶,他们刚走。”她把钱交到付大花手里。

付大花紧紧攥着一摞大团结,不敢相信地说:“都是给我的?卖这么多?一分多点地卖的钱够得上三头猪了。”

张巧巧说:“可不是,多亏了老顾和我大侄女。”

第二天傍晚,陈爱民来了,开门见山地说:“听说你们种天麻卖了不少钱,社员们也都想种点,可以不?”

第94章偷孩子

陈爱民听说林瑶家种天麻卖了不少钱也开始盘算,去年大旱小麦颗粒无收国家免除了爱国粮,公粮换成成玉米分两年交,今年也就交完了,社员少了粮食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不至于饿死。

明年无灾无害的话就好说了,双龙生产队梯田已经全部开垦完毕,一半分给社员作自留地,一半归生产队,地多了,粮食自然也多,肯定会富余不少。要是也种一些天麻,给社员增加点收入,那不是好事?而且天麻产量那么高,倒也不用担心占用太多土地,只拿出梯田的十分之一种天麻就行。

林瑶感叹陈爱民是个敢想敢做一心为民的大队长,她认真考虑了一下说:“爱民叔,我们现在只有县中药厂一个销售渠道,他们说明年还收,但如果咱种的多了,销售再出了问题,那该咋办?”

陈爱民本来满心热情,现在冷静下来,想了想说:“销售确实是个问题。”他号召种天麻还得向公社打报告,要是销售渠道都不能确保,公社肯定不同意。

林瑶说:“我琢磨着等我大哥有时间了,带着天麻样本跟他一起去京城看看有没销路,到时候你给我们开介绍信。”

陈爱民满口答应下来,这件事就暂时搁置。

根本就用不着林瑶兄妹去京城,两个星期后,顾青禾拎着不少东西上门了。他看上去春风得意,跟以前暮气沉沉的样子完全不同,进了堂屋把手中的东西放桌子上,一样样拿出来,说:“我北京的老朋友寄过来的,给秋韵留了点,这些都是你的。”

满满登登摆了一桌子,各式糕点、奶粉、奶糖、腊肉、干鱼、桔子水、牛肉罐头……林瑶赶紧推拒:“顾伯伯,不用给我这么多,拿回去给你自己补身体吧。”

顾青禾难得脸上带着笑意说:“我自己留了,你别客气,知道你爱吃零食。”

林瑶不爱推来推去的,见他有诚意,就痛快收下。找刀打开桔子水,倒了两杯,给了顾青禾一杯,喝着甜丝丝的饮料,一边听顾青禾说。

“我在京城的几个老朋友看到天麻样本,都说非常了不起,京城各大中药厂、药店对种植天麻也很感兴趣,种出多少来都能收。”顾青禾很激动,眼里闪烁着充满希望的光亮。

林瑶觉得路一下子宽了起来,她说:“正好大队长说也想要种天麻,销路没问题的话,双龙生产队也可以种一些。”

顾青禾点头称是。

其实这些日子林瑶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天麻种植是顾青禾的研究成果,在科研成果没有发布之前规模化种植的话,会不会被有心之人把这项研究成果据为己有。万一这样,等顾青禾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不就吃了大亏?

林瑶把自己的疑惑说了出来,提醒顾青禾注意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

顾青禾很惊讶面前这个生长在农村连大城市都没去过的小姑娘会有这种想法,他认真地说:“这个好解决,我老朋友会帮助我,化名在期刊上发表天麻种植文章,到时候署名也加上你的名字。这是咱们两个一起的研究成果,我不会独占。”

林瑶觉得不妥,要是顾青禾是导师的话,她至多就是个打下手的学生,啥时候导师发布研究成果带学生了。

她坚决地说:“顾伯伯,这项研究成果是你的,我功劳不大,再说我以后也不会搞科研,带我也没啥用。”

顾青禾真心实意地笑了笑,没再说话。他肯定是要带上林瑶的名字,这是原则问题,现在推来推去也没啥意义。

两人商量好之后,就去找陈爱民,说了天麻销售问题能够解决。陈爱民特别高兴,马上就决定给公社打报告申请天麻种植。

明年的工作安排也定了下来。顾青禾带着老林家人收集种子、培养菌材、培育麻种,社员们领麻种和菌材种植就可以。老林家人嘴严实不爱炫耀,这样关键技术还在自己人手里,避免大范围扩散被人窃取,等两年之后顾青禾平凡确认了科研成果归属,这技术再传播出去就无所谓了。

林瑶前脚才到家,林得山就火急火燎地赶回家来,大声喊着:“孩子他妈,快跟我走,大闺女要生了,已经去县医院了。”

“啥,快生了?”

苗玉兰正在整理给未来外孙子或者外孙女准备的小衣服,听了这话,又是激动又是紧张,赶紧去衣柜抱出一摞小孩用的被褥、尿布、单衣单裤、棉衣棉裤。

林环没有婆婆,这些就由苗玉兰来做,付大花心疼大孙女,也做了不少。

林瑶找出林卫国给准备的包被、毯子等东西,拎在手里,说:“妈,我拿一些。”她抱了一堆绵软的被子衣服装在军绿色的大帆布袋里就往外走,去推大哥的自行车。

林卫国经常坐火车到外地出差,大部分时候都不在家,他的自行车就由林瑶骑。

林瑶跨上车子向前冲,身后,林得山带着苗玉兰,两人速度也极快,两辆自行车朝县医院驶去。

到了县医院,锁好车子,三人拎着大包小包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楼上跑,在产房门口看到了焦躁不安在原地不停转圈的张胜利。

“爸、妈、小妹。”见到家人,张胜利的焦虑情绪眼见缓解了不少。

林得山说不出安慰的话,拍了拍张胜利的肩膀。

苗玉兰说:“不用担心,哪个妇女不是生好几个孩子,总有那么头一回。”

张胜利依旧紧张,拧着眉头:“要是我能生,就由我来生,不让林环受这罪。”

林瑶朝他竖了竖大拇指,夸赞说:“姐夫你真好,跟别的男人不一样,我以后找对象也要找有这种觉悟的,只是怕不好找。”

苗玉兰嗔怪:“俩孩子净瞎说,可别被别人听去了笑话咱,尤其是福七,姑娘家可别乱说。”

这样说过几句话之后,几个人的不安都化解了不少。

产房的门打开了,护士喊:“林环家属。”四个人都围了上去,随即林环就被推了出来,张胜利赶紧去推病床,问:“媳妇你还好吧”。看林环状态不错,大家放了心。

接着护士抱出个婴儿,说:“看好了,女孩。”苗玉兰上前一步,接过孩子,小心翼翼像珍宝一样抱在怀里,满脸老外祖母的慈爱。

张胜利喜不自胜,身子歪过去看宝宝:“闺女好啊,我就想要个小棉袄。你看我闺女长得多好看啊。”

小护士白了他一眼:“儿子不好吗,这还有一个呢,看好了,是个小子。”

“啥,还有一个?”四个人齐声说。

林瑶、林得山、苗玉兰一同看向张胜利,张胜利挠挠脑袋:“我不知道啊!做过B超,就一个。”

林瑶有种买一送一的惊喜,问护士:“真是我姐的?那太好了!那B超咋没照出来呢。”

护士说:“我也不知道,反正都是林环生的。还问啥,你们不得偷着乐啊,这不少受回罪,这小子谁抱?”

林得山搓搓手,想去抱但看那小东西小小的一团,有点胆怯。林瑶只好上前把孩子接过来,学着苗玉兰的姿势抱着他。

小家伙很轻,不像一般小孩那样瘦弱皮肤皱汗毛长,粉团团的,林瑶走路都很小心,生怕跌了。

多亏准备的衣服被褥多,两个小孩也足够用,到了病房把林环和小孩安顿好,张有粮做的月子餐也到了。一下看到俩孙子、孙女,张有粮甚至比他儿子还激动,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他今天请不了假,呆了没几分钟就走了。

林环精神不错,看着满桌子的吃食,说:“我哪吃的了那么多。”

都是清淡的,鸡蛋羹、瘦肉小米粥、牛奶,还有一大罐鸡汤,上面的浮油都被仔细地撇出去了,一打开盖子,香味飘得满屋满楼道都是。

gu903();林环还没开动,房门被推开,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站在门口探头往里面看。她脸上带笑,说:“不好意思,打扰了,你们这实在是太香了。是鸡汤味儿吧,应该很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