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一家都是大佬》TXT全集下载_31(1 / 2)

何秋韵听他这样说,由衷地替两人高兴,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以顾青禾的实力,肯定能研究出怎样种植天麻,这对林瑶是好事,能够掌握天麻种植技术,对顾青禾也是好事,能让他觉得自己有价值,做的事情有意义,能让他开阔心胸。

当下他们就定下来周日进山,去的时间会比较长,那天何秋韵学校不上课,由她在牛棚喂牛。

顾青禾问:“用不用多几个人进山?”他没去过深山,但听说过深山有狼有老虎,很危险。

林瑶拍着胸脯保证:“我经常进山,知道猛兽都在哪里活动,我带你走,能找到天麻,还没野兽出没。”哪里是这样啊,只是野兽不敢靠近她而已。

看她这么自信,顾青禾觉得大山孕育出来的土生土长的姑娘也许真能够避开野兽,相信了她。

商量好之后,天已经黑了,顾青禾把鱼吃完,头一次多走几步路,先把林瑶送回家,又把何秋韵送回知青点,才返回牛棚。

他很期待进深山采天麻,如果真能把天麻人工培育成功,这对他的研究生涯来说将是里程碑式的突破,也许在大山附近比在城市更适合他做研究,想到这里,顾青禾觉得自己的人生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第85章天麻冲冲冲

次日,中午吃完饭,杏叶还有两个姑娘来找林瑶,说是去山上挖野菜。现在小麦蔫耷耷的差不多旱死了,大家怕以后没粮吃都省着吃粮,经常用野菜做补充。可是天旱野菜长的不多,挖的人再多,估计也挖不到多少。

林瑶看她们几个都挺热情,诚心邀请自己加入,不忍心拒绝,正好她也有事上山,就背了个背篓跟她们一起出发。

近处山上开垦梯田,一些没用的杨树、柳树、槐树已经被放倒,有些地面已经整理过,到处是活土。转悠了三四个小时,也没挖到多少野菜,每个人的背篓只铺了个底儿,正打算回来的时候,林瑶眼尖,指着远处一棵树说:“快看,有香椿。”

“哪呢,哪呢,哎,你眼睛真好使,我也看到了,快过去摘吧。”杏叶说。

几个人快步走到树下,看树上长着幼嫩的香椿牙,最长的还不到人的巴掌长。这棵树高,向阳无遮挡,比其它香椿树冒芽早。

真是太惊喜了,香椿可是好东西,优质蛋白质,裹点面炸香椿鱼,要不过水抄切细放盐和香油凉拌,拌豆腐也可以,都特别好吃,比野菜可强多了。

林瑶把双手手心搓热,灵活地蹭蹭爬上树,一点点往下掰香椿芽,杏叶他们几个就在树下拣,最后四个人背来的背篓都装满了,香椿芽也被掰的差不多了,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回到家,放下背篓,林瑶拿着几份准备好的沙土和腐殖土去找顾青禾。这都是种植天麻要用到的,在山上的时候,林瑶就悄悄弄的,要让顾青禾挑一下哪两种好,提前从山上弄回来。

顾青禾正在牛棚喂牛,很快挑选出最合适的沙土和腐殖土。从牛棚回来,林瑶下午没啥事可做,就等着晚饭的时候跟家里人说种天麻的事情。

以后顾青禾要经常出入她家,还会用到自留地,肯定要提前跟家里人商量好。

晚饭是玉米粥还有香喷喷的香椿炒鸡蛋,一大盘子,一家子吃得特别香。当林瑶说出要种植天麻的事情,没吃饭在一边纳鞋底的林环先说:“啥,种天麻?那中药能种吗?”

林卫军觉悟挺高,他说:“我们家福七想做啥事都是对的。”他妹妹有啥想法他都不觉得奇怪。

林瑶朝二哥竖了竖大拇指。

苗玉兰说:“闺女,不是妈拦着你,就是你们研究出来咋种,也没地方种啊!现在粮食都不够吃。”

林得山补充:“是,咱家就你妈和你大哥上工,生产队分的粮食肯定不够吃,就指着自留地多打点粮食,你说天麻往哪里种。”说着他看了林卫国一眼,大儿子不爱上工,总在外面捞钱,挣得钱也不少,他以前也想管来着,发现管不了,就任由着他。

林卫国沉默,像是没看到老爸那个眼神。

林瑶早就想好了说辞,她说:“天麻难种,可跟红薯一样产量高,卖的价格也高。现在自留地少,只能种产量高的中草药,那些种植容易产量低价格也低的不适合。”

而且在后世,天麻人工种植后,价格也没因为供给加大而降低。

“我不种天麻咱家粮食也不够吃,肯定要买粮食吃,生产队分的粮食都是粗粮,咱家可以用天麻卖的钱,买细粮吃。”他们家人挣钱的多,上工的少,肯定要先于其他社员吃上细粮。

“我不会把自留地都占了,就用一小块,再说山上梯田肯定要开垦,开垦完了还要分自留地,到时候不就有地了。再说研究成功之前我还不用自留地呢,只在咱们院子里试验。”

这个年代对院子里种啥,养多少家禽都有讲究,不过上面没人来查,生产队干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人管。

林得山看看自己媳妇,说:“咱闺女说得有理,她都想好了,就依着她吧。”

苗玉兰还是有些疑虑,她问:“你们要是鼓捣出来,产的多了,卖给谁啊,又不是野生的,人家能收不?”

林瑶也想过这个问题,她说:“我们可以去中药厂问问人家收不收,还有中药店呢,再不行就我跟大哥一起去京城看看。还有何老师说她可以帮着找销路。”

一直没吭声的林卫国说:“好。”

苗玉兰疑虑全消,说:“闺女想的真周到,妈支持你。”

得到全家的支持,林瑶又说了去山上挖土的事儿。第二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她就跟林得山上山,按照她记录的沙土和腐殖土样本所在的地方,来来回回推了四五车土回来。

很快到了周日,林瑶四点多钟起床,背着背篓,拿上锄头和锯子,带上水和两人份的烧饼当干粮,跟顾青禾在山路上会合。

何秋韵也早早就去了牛棚,代替顾青禾看牛棚、喂牛。

顾青禾有顾虑,怕自己的身份拖累到老林家,但林瑶觉得无所谓,她怎么着也还是个半大孩子,再说老林家现在的人缘和口碑很好,别人不会议论什么。虽然如此,两人还是快到进深山的方向才一起走。

在牛棚压抑久了,头一次吹到春天的风,感受着比京城更蓝的天还有一望无际的绵延起伏的山脉,顾青禾感觉到心胸开阔不少,话也变多了,一路上都在骂他那个把父子大义完全抛在脑后的儿子。

骂完心里痛快了不少,感觉出了一口浊气。

林瑶很想跟他剧透,再过三年这场运动就要结束,要是顾青禾知道这一点肯定能重新振作面对窘境,可林瑶要捂住自己的小秘密,可不能这样说。

她想了想说:“顾伯伯,这场运动不会持续多久,大家会从狂热中清醒过来,到那时候你会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继续你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你能够得到知识分子应该有的尊严。”

“包括你的儿子,也会对做错的事情进行反思。当被迫害的人的黎明到来的时候,那些曾经高举革.命大旗的人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顾伯伯,你的儿子年龄也不大吧,他是在时代洪流中被裹挟的人,迷失了自我,说是他的错,不如说是时代的错。”

看着顾青禾震惊、赞许的神情,林瑶抹了一把额头上的不存在的汗水。她这些让顾青禾感到深深震撼的话在后世的网络上随处可见,她只不过组织了下语言说出来而已,看来多一些知识储备总会派上用场。

顾青禾完全不相信这话能从一个年纪不大的姑娘口中说出来,她看问题这样透彻,境界如此高尚,竟然远远在他之上。

她的话让顾青禾感到深深震撼,完全不相信这话能从一个年纪不大的姑娘口中说出来,她的思路这样清晰,境界如此高尚,竟然远远在他之上。

像是有一豆希望的灯火照亮黑暗,他有种直觉,她说的话全对。他从对儿子的愤慨中回过神来,抬眼认真打量林瑶,以前只是觉得她是一个相处起来很放松的小姑娘,今天有了全新的认识。

她是那种只有青山绿水能够孕育出来的钟灵毓秀的姑娘,也有比大城市人还好的教养和谈吐举止,完全不输给他那些家境很好的学生。

而现在她背着背篓,脚步轻快地走在山路上,一点都不觉得苦累,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顾青禾感觉自己受到了感染,以后他不想再自怨自艾,想要面对困境,竭尽所能做出点成绩来。现在她提议的天麻培育不就是很好的项目吗?对他来说正合适。

他也希望自己有个这样的闺女,只是目前的状况,哎,算了。

说话间就进了深山,林瑶也是第一次来,因为干旱在加上是春天,中草药生长并不多,好在杂草依旧顽强生长,只要有杂草灌木,草食动物就不会饿死,草食动物不饿死,小威就不会饿肚子。林瑶这些日子一直担心小威,现在看来不用担心。

干旱影响到天麻生长,再加上这个时候还没长出长茎干,还埋在地下,更加大了寻找的难度。

林瑶记得她去年找天麻的地方,天麻这种东西,往往扎窝子出现,她按照记忆中的地点,靠鼻子闻味道寻找。野生天麻有股挺强的马尿味儿,闻着味,顺着泥土小心往下挖,速度是慢了点,还是有收获。

顾青禾指着一处小蘑菇,说:“这就是蜜环菌的一种,与天麻是伴生关系。”

林瑶挖着天麻,顾青禾用锯子锯大概七八十公分的栎树断儿,这些栎树上有蜜环菌。

下午三点钟,林瑶背着小半筐天麻,顾青禾背着一大背篓死沉的栎树断儿下了山。

一前以后回到林瑶家,他们选了一处角落,把沙土和腐殖土铺好,挖坑,把栎树断儿放进去,中间隔开,码整齐,又把天麻放在上面,重新把腐殖土埋好。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等到六月份天麻长出种子,采集种子,培养菌材,然后再把种子培育成麻种,就是小个头的天麻,如果能成天麻人工培育工作就算是成功了。

麻种可以在春天种下去,快入冬的时候就成熟了。

林瑶只能做个辅助,大部分都是顾青禾的工作。

忙乎完天都黑了,苗玉兰早就把饭做好了等着他们。虽然顾青禾是住牛棚的,但一家人都对他很尊重,顾青禾感觉到了好久没体会到的尊严。

见他把土地平整好就要走,林瑶说:“顾伯伯,以后肯定要经常到我家来,大家常走动,不用在意这几顿饭。”

林得山更是直接把人拉到桌子边吃饭,他说:“已经饭点了,你回去还得自己弄饭。”晚饭是林环做的臊子面,是用各种干蘑菇泡发炒的素臊子,里面加了猪油,吃起来比肉还香。

顾青禾还是挺不好意思,自从来到双龙生产队,从来没受过这样的优待,他更坚定了人工培育天麻的信心,为了他自己,也为了林瑶。

第86章参军入伍

随着干旱继续,小麦枯死,从生产队到公社到县里,层层报告往上打,上头的回复是“不屈不挠,战胜灾.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没提公粮,没提爱国粮,也没提救济粮啥的,想想就能够理解,本来小麦产量就低,分到个人手里就没多少,损失最大的是国家。至于公粮的事儿,肯定得看看玉米收成再说。

双龙生产队还算是好的,去年冰雹基本没啥影响,存粮多,加上陈爱民又早早做过一波屯粮动员,屯粮的人是大部分,大家心态还比较放松。

别的生产队就惨了点,去年玉米采收慢,被冰雹砸掉一部分,今年等他们想屯eqwdfrthju粮时粮食价格已经高上去了,而且有钱都难买。

早上三点多钟,林卫国起床、洗漱,往怀里塞了两个林环做的烧饼,把房门关好,走到院子里,支开车架,单腿跨上车子准备出发。

林瑶推开房门,喊了声:“大哥。”

这些日子林卫国早上都走得特别早,林瑶一直留意他的动静,早上特别警醒。

她走到院子里,轻声问:“大哥,你最近在做什么事吗?”林瑶猜想他可能在做倒买倒卖生意,而倒买倒卖的东西极有可能是粮食,一直想没找机会问他。

最近大家都不上工,林卫国不去上工也显不着他。

林卫国侧身把妹妹的头发理顺,低声说:“是,买卖粮食。”他知道妹妹懂得分寸不会乱说,愿意告诉她实情。

现在黑市粮食少,价格贵的很,比往常来说更难做。林瑶看着大哥,平淡、淡定,精气神十足,从言谈举止上绝对看不出他跟黑市有关,估计家里的其他人都没发现。

现在距离改革开放还有六七年,要是按林瑶的想法,林卫国最好找个适合他的工作,当个正式职工,否则这几年只能当倒爷。不是有那句话吗,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她担心时间太久会出问题,只是不知道前世林卫国的成长路径,不知道是让他自由成长好,还是找份工作好,她想不出个头绪,这事儿只能暂时搁置。

林瑶说:“大哥,一定注意安全。”

林卫国拍拍她的肩膀:“我知道,快回去睡觉吧。”说完,蹬上自行车,出了大门,身影消失在夜幕中。

——

不怎么干活,又天天陪着林环做美食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林卫军去参军这天。这在林瑶家是绝对的大喜事。

这天林卫国没出去,林得山晚点去老李家,林环去给地质队做了早饭之后又赶了回来,周日铁蛋也不上学,全家整整齐齐准备送他。就连付大花、林永旺,林得川、林得水一家也都来了,这可是光荣时刻,每个人都脸上有光,都来沾沾喜气。

屋子里、院子里热热闹闹都是人。

苗玉兰给林卫军准备了五双千层底的布鞋,针脚细密,做工精致,塞到他的挎包里。

林卫军说:“妈,部队会发鞋,不用给我拿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