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没有哪个国家比大明更正义(2 / 2)

对比周边的国家,比如李朝和扶桑人,大明百姓绝对是生活非常幸福的了。

底层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差巨大,此时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也是非常的明显,这就难怪朝鲜国主李倧会露出那样的目光了。

这个小弟,当定了!

而扶桑慑于大明帝国的强大,则是对被占领的地区彻底放弃了收回的打算,至少短时间之内是没有了。

阅兵式完满的结束,唯一让朱由检感到遗憾的就是萧升没有在这里。

大明帝国已经进入了崇祯三年,西历1630年。

天灾依旧不断,但四方的外患都已经平定,内忧也解决了大半,百姓不说全部都可以在这一次大灾之中安然度过,但至少不会出现大乱和人吃人的惨剧。

这段时间,朱由检虽然说没有夜以继日地为大明复兴而努力,甚至于每隔两三天都要到现代喝着雪碧,吃着炸鸡躺一天,但也是付出了很多。

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大明帝国的工匠,科学家,士兵,官员等等众多百姓的功劳占九成九,另外百分之零点九的功劳是大哥萧升的,至少还剩下百分之零点一的功劳是属于他的,

这千分之一的功劳,他是问心无愧的。

所以,今天看着这一场恢宏的阅兵式,他并不像上次那么激动,却更加自豪。

崇祯三年年初,有着两件大事要做。

第一件,关于税制的改革,推进“士绅一体纳粮,土地联产承包”制度。

朱由检自打进入现代,看到了那些士大夫所做的一切的时候,就一直想要动一动这些人的利益。

从最开始的教育制度改革,到后来的开海,都是对这些人的打击。

如果是之前,他们肯定会跳出来搞事情,可是在朱由检掌握一支大军的情况下,敢于跳出来的人都已经被料理了。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天道军的肆虐之下以及军改的过程中被问罪,直接削弱了士绅阶层近半的力量。

在崇祯二年他们就已经无力做抵抗了。

可是,朱由检还是等到了崇祯三年,才把这项制度改革在阅兵式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之上讲出来。

大明帝国历代对士人十分优厚,最大的体现就在于他们可以不用交地税。

而对于一个农业为本的国家来说,这就是最大的特权。

现在则不然。

大明帝国的工业化已经推进了一部分,尤其是开海之后,商业发展的非常迅猛,农业上的利润已经被新兴的商人阶级抛弃了。

士绅所看重的是利益,而不是土地。

尽管如此,这项制度改革还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而无一例外,所有反对的人,都被停职查看,由副手或者更下一级的官员临时上任。

如今的朱由检可是霸道的很。

在大明百姓和大明军人以及士人学子之中都有着极大的个人威望的他,根本不怕那些朝臣们闹事,现在他可以把这些人拿捏得死死的。

士绅一体纳粮的制度,如今对大部分士绅的利益触动并不大,因为在煌夏商会的调控之下,即使是在遇到天灾的时候,他们也无法因此而大赚一笔。

相比于如此费力的方式,直接参加贸易倒是更加容易获得财富一些。

没有人愿意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此,这一项制度被很快推广开。

大明帝国的政务效率相比于崇祯元年的时候至少提高了一倍。

得益于官方组织的考核以及培训,那些原本因循守旧的老学究式的地方官们,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而吏员升迁的制度则是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管理官员的构成,使得基层的事情真的可以到基层去解决,而不是坐在高台上听几句就能判断出什么。

有了一批思维先进的官员,新制度的实行也是非常的顺利,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阻拦的情况。

新年的第二件事则是开展“除贼荡寇”行动。

这里的贼寇指的不单单是那些呼啸山林,劫掠四方的马贼或者山贼之流。

其中还包括地方上那些原本聚集在赌场和娼馆的黑恶势力人员。

最开始,朱由检就曾让勇卫营把北直隶以及周边地区的布政司境内进行一次彻查。

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贼寇,不只是外面游荡的,还有在城里策应的。

但那只是针对于北直隶以及旁边的两个布政司而已。

“贼寇”哪里都是存在的,尤其是盘踞在某一地区的势力,甚至还和当地的百姓有着密切的联系。

兔子不吃窝边草,那些贼寇并不会对山寨周边的村镇攻击,要么直接去攻打城池,要么就再绕远一点去劫掠其它的村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古代的百姓和山贼关系很好,甚至还觉得他们是好人一样。

贼寇就是贼寇,即使他对周边的百姓再如何好,也掩盖不了在他们所犯下的罪行。

大明帝国正处于变革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最容易闹事的,所以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来维护这次行动。

于是,大明帝国警备巡捕司诞生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