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进城(1 / 2)

抗日之超级兵王 !

第六百一十五章:进城(求订阅、求月票)

在煤场外面看了看,周卫国没有犹豫,当即命令车队进入煤场!

看到周卫国等人车头插着一个写着刘字的小旗子,门口站岗的伪军脸上高傲的神色瞬间变成了讨好,不但亲自为周卫国等人抬开路障,同时还将他们带到靠后面一点的一个过称的地方,显然是不愿意得罪红山的刘大麻子。

毕竟刘大麻子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真要是惹恼了这些土匪,就算是背后站着日本人也没用,保不住啥时候就挨了黑枪。

整个交易过程很顺利,五十大车煤炭和十多车铁矿石一共卖了两百多大洋,价格是低了点,但是这两百多大洋在这个时代还是值不少钱的。

之前周卫国对于大洋这种货币的价值没有多大的认识,但是经过这两年的生活总算是搞清楚了一个大洋到底价值几何。

没有穿越之前,周卫国对于大洋的认识多是在民国电视剧中,而在绝大多数的电视剧中,人们动辄几十几百大洋的花销,看起来这一块大洋就好像一块钱人民币一样价值低廉,但是来了这个时代之后周卫国才知道,那些都是无脑编剧瞎编的,事实上一块大洋的价值可比一块人民币高多了。

要知道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还是很艰辛的,常常需要为了一两个大洋而犯愁。可想而知,当时的大洋价值是不低的。

当然了,大洋的价值高与低只需要和当时的物价做一个对比就可以了,尽管现在是乱世,根据不同的情况,各地的物价是有所差别的,不过大体上还是比较均衡的。

就像很多地方的包子都是卖两文钱一个的,而现在的包子,最便宜也是要1.5元一个,不过大部分都是2元钱一个,像一些早餐连锁店的话,包子一般是2.5元一个,所以这个时期的2文钱可以说就是现在的两元钱人民币了。

而虽然民国时期各地的物价会有区别,但是平均下来的话,一个大洋的价值就是1000文左右,所以1个大洋的价值就是1000元左右。

这个时候,只需要几百大洋就能够购买到一辆汽车,因此1个大洋几乎是等于现在的1000元钱,还是非常值钱的。

而且在民国时期,只要一个人每个月的收入有两块大洋的话,那么一家人的温饱就不成问题了。就像在民国初期,大学教授的平均工资就是八个大洋左右,如果放在现在的话,那么就是月薪8000元了,算是高薪阶层了。

但这仅仅只是大洋的价值,而不是指国民政府通用货币法币,尽管在蒋政府财政改革之处,对于银元和法币之间的兑换秉承着一元法币兑换一个大洋,但是实际操作的过程却是法币的价值还是要略低于银元。

更重要的是,随着战争的爆发,国民政府统治区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法币的价值大跌。

究其原因,在抗战后期孔祥熙在给美国驻华大使高斯的备忘录中,有所解释:“中国物价上涨之主要原因,系因抗战已七载,军需浩繁,物资日渐缺乏,供应未能适应,加以国际路线阻断,运输困难,国内经济情况,益形艰困。”

孔氏之言乃是实情,抗战爆发后,华北、华中、华南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就相继沦陷,中国损失了绝大部分工业,以及半数以上的农业。至1942年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中国几乎丧失了所有对外交通通道。1944年的进口量比1941年降低78%, 仅为1937年中国总进口量的6%。供需失衡,必然导致物价上涨。

与此同时,市面上流通的法币急剧增加。七七事变前的1937年6月法币发行总额为14亿元,至1939年4月翻了一番,达28亿元,1941年底增至151亿元,1944年底为1894亿元,到抗战结束时的1945年8月,法币发行额已是5569亿元。八年间,法币数量增加了400倍。

在这种情况下,大后方物价水平持续走高。如将1937年上半年大后方的物价指数定为100的话,1939年为213,1941年为1294,1945年则是184455。这意味着,八年来后方物价翻了180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