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兵王 !
第二百八十八章:围歼战打响(求订阅、求月票)
根据现存的军事资料记载,第四师团也曾参加过徐州会战,而正是这一仗让中国军队认识了第四师团。
据记载,在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当时,面对日军合围,李长官指挥60万大军巧妙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突围后的中国军队已是人困马乏,重装备也丢失了很多,战斗力锐减。
但就在穿越鲁苏皖边界一条公路的时候,发现前方路上赫然出现一支装备精良、正在挺进的日本军队,此刻,疲惫不堪的中国军队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
奇怪的是,过了很久都没见日军追来,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这支“奇怪的日军”正是第四师团的南进支队。
由于刚刚跳出日军包围,形势仍十分危险,中国军队只好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公路,结果竟一路平安。事后,南进日军支队的队长却以“严格遵守作战纪律”为由,振振有辞向上级解释道:“没有接到对中国军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消息传到中国军队,“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的说法就流传开来。每次战斗,中国军队一听对手是“大阪师团”,往往士气大增,抢着和第四师团交战。
四师团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弱”不禁风呢?对于第四师团的表现,其实也好理解,这主要是大阪的独特文化造成的。
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幕府将军,当时天皇是将军手中的傀儡。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有些不同,这个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对诸侯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诸侯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
于是,跟将军与诸侯一样,天皇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虽然在二战中,出身于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蛊惑,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效忠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能不死尽量不死。对待上级命令,出身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于“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
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的“三不要”原则。经商如此,打仗亦是。打仗也要拿捏分寸,武士道我们不干,保命第一,偷奸耍滑是必须的。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日本投降的时候,第四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肯接受战败命运的日军部队不同,第四师团的投降与回国进行得异常快捷顺利。
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四师团官兵出现在日本港口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日军南方军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美军对这个师团的评价是“爱好和平”。
而第四师团回国后,也马上展现出这一“特点”来,回国后第二天,就有官兵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来,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正因为如此,当周卫国得知挡在大军前面的是第四师团这支“精锐”的时候,心里非但没有害怕,反而隐隐有些小兴奋。
尽管在青龙镇已经吃掉了日军的两个步兵大队,但是周卫国心里还有有些意犹未尽,现在这么一个纸老虎摆在自己面前,要是不咬上一口的话,那就不是他周卫国了。
当然了,这些事情周卫国是不会和别人说的,他要用这样一个大胜仗来给撤下来的这几十万中国军队好好上一课,让他们知道小鬼子也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在周卫国的命令下,战斗很快就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