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底也符合明朝永乐年间的特征。
一般圈底是最容易看出作假痕迹的地方那个,圈足没事那这个持平个很大可能就没事。
不过凡事都有意外,林跃也不敢大意。
接着林跃又仔细的检查了一下整个青花瓷瓶的特征。
造型清芳、圆润、灵巧,胎体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造型工整精致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体态优美俊秀,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凸凹不平状,琢器胎体接痕微露…...
尤其是青花瓷瓶的的口沿,以手试之有锋利的感觉。而一般仿品的口沿一般都是那种圆润的,没有棱角。
所有的特点都无比的契合永乐年间青花瓷的特点。
契合度堪称完美。
但是就是这种完美给了林跃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反常必有妖,眼前的瓷器太过真了以至于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尤其是林跃并没有再次起本身看到什么什么保存不当而遗留的痕迹,一切都很完美,就像这个瓷器刚做好就被密封了起来,然后等比试开始才被取出来。
即使照这样恐怕都会有些许变化,但是现在却一点都没有。
林跃皱着眉头又再次仔细检查了一下整个瓷瓶,对于完美的东西他必须保存着一丝怀疑,不能大意。他真想找出一些作假或者磕磕碰碰的痕迹来证明这件瓷瓶的不完美。可是最后他还是失望了,没有找到任何的瑕疵。一切依旧是那么完美。
看来世上还是有完美的东西的。
最后林跃无奈的放弃了,放下瓷瓶,然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件青花瓷瓶的编号和名称,然后走向第四十八件瓷器。
第四十八件瓷器比较好坚定,圈底就能看出是假的。但是等林跃鉴定完第四十八件的时候时间还剩下三分钟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