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3(2 / 2)

重生商海 穷四 2371 字 2023-09-17

gu903();这些地方,不才是华夏鞋类最主要的产地吗

“王总,那些地方小厂子居多,倒是很喜欢接代工的订单,可他们产能太低了。你总不希望一份订单只有千八百双的吧你跟我说的是,年产能要超过十万双,那些小厂子根本就连十分之一都达不到。”

“我倒是想着整合一下,看看能否直接弄成一个大工厂。可是他们的设备型号都不同,擅长的工艺也不同。而且都漫天要价,收购他们的,比你自建新工厂要贵百分之五十以上。”

“而且那些小工厂也都有不小的代工订单,就算是他们整合起来没问题,那些之前的代工订单怎么办”

“还有一个消息我要告诉你,不要去温洲等地方开工厂。一来那边小工厂多,二来那边许多工厂沾亲带故,人际关系复杂,三来那边对于新材料的应用非常的快。”

“新材料的应用,简单来说就是一些人造皮毛什么的,表面上看起来跟真的皮毛差不多,可实际上问题很大。”

“不说透气、舒适等问题了,他们许多产品的质量都有问题。工艺落后,生产出来的都是样子货,根本经不起穿,之所以他们的产品非常红火,就是因为他们成本低,且能卖上高价。”

做生意的都想多赚钱,有些人可能是不知道,被忽悠了,卖了劣质品,有些人则是故意的。

在晓天鞋城,徐晓天就制定了一条规则,那就是店铺三包服务。你必须在三包卡上签字,注明材料,注明产地,注明品牌等,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消费者回来找了,鞋城先处理,回头再处理店铺,反正每一家店铺都缴纳了不低的保证金。

也正是因为如此,晓天鞋城的口碑才非常好,许多人宁可绕远道,也要来这儿买。当然了,他们以为这里的鞋会更便宜,实际上不然,这里的价格水分也是非常大的。

王浩安明白过来,不在那边建厂或者找代工厂,就是怕对方以次充好。到时候就算告了对方,可对方那种小作坊式的工厂,又能赔偿多少钱损失最大的还是他。

“老徐,这次多谢你了。鞋厂的事儿,我有数了,回头会交给舒立华来负责。至于服装厂的问题,我再研究,但是安杰服饰不做代工。”

安杰服饰目前可是华夏销量最高,销售额最高的服装品牌,产品生产出来,根本不愁卖,更何况现在还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做代工,利润不高就不说了,还影响自己的品牌。而且让安杰服饰的工厂代工,郭继杰他们会怎么想,毕竟匡威是王浩安自己的公司。

找李拧公司代工,也是因为李拧公司产能过剩,但也说好了,代工不会超过一年,因为李拧有信心让李拧公司的销量在一年内再次增长一大截。

“谢什么啊,这些资料我熟,捎带手就给你整理一下而已。具体的事情,还是要你安排人去做。”

“行,多的话我就不说了,晚上留下来,在我这儿吃吧,咱们聊聊天。”

第672章未来发展

吃饭的时候,王浩安又跟徐晓天聊了许多晓天鞋城的事儿。晓天鞋城发展的很好,在全国多个省份开了鞋类批发城,同时周边还有郭继华等投资的服装批发城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服装、鞋帽批发、零售市场。

其实之前一些城市已经有了类似的批发市场,但规模都不够大。晓天鞋城不但规模大,还有政斧的支持,并且还有了许多国外品牌入驻,发展势头非常好。

当然还有依托百惠超市的晓天鞋城,也就是综合零售鞋店,因为种类齐全,且各种价位的都有,每天的生意也都非常火爆。

尤其是可以使用百惠超市或者百惠大卖场的购物卡消费之后,销售情况更是喜人。但这时候众多模仿者也出现了。

晓天鞋城的模式并不复杂,销售手段也没有多么高明,胜在这个模式出现的早,且建立好了很好的进货渠道。

一些人看到商机,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也开了同样的鞋城,导致晓天鞋城门店的扩张受阻,好在那些鞋城都没有什么规模,影响不算太大。

但是一些城市拒绝了晓天鞋城的批发城投资,也拒绝了服装城等的投资,转而是将这项业务交给了其他商人,或者是政斧参与投资,甚至独资。

这一点让徐晓天很是不满,那些地方都是看了我们的策划书之后才做起来的,分明就是盗用我们的经营方案

可惜一来没有实质上的证据,二来那计划书也是他交给政斧的,他太过相信一些政斧了,导致被人钻了空子。

徐晓天后来也学精了,先给地方政斧画个大饼,然后就要求迅速签署合同。如果地方政斧违约,那就打官司吧。

过去人都怕民告官,其实徐晓天也怕,可有郭继华在呢,有郭氏集团这个背景呢,这事儿闹大了,他大不了损失一点钱,那地方政斧的负责人的仕途不止要断,还有可能被定罪。

曾经的徐晓天只是一个做批发的小商人,如今已经是多少人眼中的大老板了,到了许多地方,都是领导的座上宾。

“王总,你说除了这个鞋城,以后我还能干点啥”徐晓天放下酒杯,带着微醺的酒意问道。

“能做的还有很多啊。这两年鞋城在快速扩张,没有分红,但你的工资收入也不低。你想想几年前,你兜里才多少钱,代理个服装,还得四处借钱。”

当初王浩安也清楚,许多人可能没有那么多钱,交上来的保证金不知道是从哪儿借的呢。但想必那些人现在都不后悔,或者说后悔借少了,应该再大胆一点,现在肯定能赚的更多。

“我那是资金都压在鞋上了,我也算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一批开始做个体批发的。别人做个体户销售,我做批发,所以我比他们赚得多。”徐晓天有些得意。

“不过跟你直接办工厂还是没法比,要是我当初有这个胆子,有这个魄力,恐怕现在我早有自己的制鞋工厂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有自己的工厂,也不见得就能比现在混得好,或许还远远不如。可你说我现在混得不错吧,可以送孩子出国留学,可以让老婆住大房子,有保姆干活,我爸妈,我岳父岳母,都有人伺候着。”

“但你说我怎么就找不到当初的感觉了呢我总觉得公司鞋类这一块,很快就要到瓶颈了啊,以后还怎么更进一步”

“我们这个模式,搬到国外能成功吗”

王浩安这才明白,原来徐晓天是有将晓天鞋城扩张到国外的想法。之前可能是不好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