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2 / 2)

张廷玉虽然是汉人,可是这心思就是活络,反应也快!果然,汉人中能爬到这个位置的,都不是易于之辈。

“那第二个目的呢。”

“第二个,便是宋人此举由来已久,他们不是故意展示给世人看,而是如此行为在他们眼里天经地义。”

张廷玉欲言又止,讷亲连连催促:“你倒是快说啊!”

“宋人以异术种植谷物由来已久,那么他们势必不会缺粮。粮食多了,价钱自然也就贱了,百姓专于农事的就少,到最后,宋人会牢牢地把握着粮食,只怕,不只是宋人治下,就是我们大清也会如此。到,到那个时候,宋人只要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饿死全天下的百姓。”

雍正暗暗点头。

这也是他最担心的。

如果宋人的粮食真的很贱,雍正很确定,就是他用了重典强迫百姓去种地,百姓也不会愿意,而那么做的他只会引来民怨。等天下百姓都不种地了,宋人只要一声令下,他们真的能饿死全天下的百姓!

而这样的阳谋,雍正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就跟他不能强行命令百姓舍了更物美价廉的粮食去买高价粮一样。

“你的建议呢。”

“设立军屯,让将士们去种地。”

“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第349章

虽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事情爆发开的时候,其规模之大,其影响之深远,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

无论是汉人还是宋人,抑或是满人,都为之震撼。

东土的粮价爆跌得很快。

满清在康熙中后期就开始推广红薯,加上雍正为了摊丁入亩花费了大量的力气,甚至都快做成功了——在别的时空,他就完成了,而这里也进行到了中后期——红薯的高产加上赋税上的倾斜,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人口暴涨。

头一次,华夏这片土地上的人口在官方资料上超过了一个亿!

但是,华夏的人口在官方资料上超过了一个亿,可全国的耕地面积呢?

人口与土地矛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饥荒。

华夏自古就没少过饥荒。

华夏百姓什么都能忍,就是忍不了饥荒。

华夏的统治者最怕的就是饥荒,因为一旦大规模的饥荒爆发,就意味着他们的皇位不稳。

但是,饥荒消失了。

这意味着什么?

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曾经幻想过,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

现在,他们看到了。

在这方面,百姓的反应是最直接的。百姓为什么会追逐土地?还不是因为土地是口粮的唯一来源?在没有任何保障的农耕时代,土地就是百姓唯一的能够一年又一年地获得口粮的根据。

可是现在,没有异术,自己手头的土地种了口粮就种不了棉花,种了棉花就种不了口粮。反而是给宋人做工、出卖劳力,可以获得足够的钱粮吃饱穿暖不说,还能给自己填点东西,更甚者,有那有些见识的家长,他们还有余钱送孩子去读书。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会苦哈哈地面朝黄土背朝天?

也许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还遵守着旧习惯,在家里种地,可是年轻的青壮却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为之奋斗的土地。

大量的人口涌入了城市。

满人那边还在犹豫的时候,宋人这边已经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城市化。最明显的,也就是再度让雍正满嘴燎泡的就是,宋人的陪都洛阳开始了新一轮地扩张,一个又一个地城区进入了规划、建造程序,无数的作坊兴起,街道上,一家又一家地店铺开张。

刚开始的时候,雍正看着这些东西很粗陋,可是他自己也明白,对于皇帝来说,这些东西的确是粗陋了些。可是对于百姓而言,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后来,精致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

那些细布,横幅特别宽,织物特别细密光滑,还坚实耐磨,问题是价钱,比满人治下街面上的粗麻贵不了多少。

同样是一尺,也许宋人那边来的细布只比满人这边的麻布贵了两个铜板。可问题是,宋人的细布幅面是麻布的两倍以上!

满清小朝廷的治下,无数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问题是,宋人那边的手工业者破产之后,还能出卖劳力,可是满清这边呢?

雍正坚持了五年,拆东墙补西墙坚持了五年,他的嫔妃,从刚开始的镶珠嵌宝的金首饰到赤金的无镶嵌的金首饰再到银首饰、铜首饰,最后只能将就柳木的。

因为所有能拿出来的钱财,都被雍正拿出去贴补财政上的窟窿了。

雍正是殚精竭虑而死的,死的时候,他枯瘦得只剩下了一把骨头,就连棺材也是很普通的薄木棺材,没有任何陪葬。

他一死,西安的百姓自发地攻打行宫。

弘历也好,弘昼也罢,哪里有如此才能力挽狂澜?

弘昼还好些,因为他知道势不可为,他也没有怎么折腾,加上百姓看他身上、他的妻儿,还有他现在的住宅里面别无长物,因此没有折腾,除了家里的女人孩子受了点惊吓之外,倒是没有出什么事儿。

可是弘历宅中却从侍妾高氏的屋子里搜罗出了一大包金银。虽然高氏坚持那是他的陪嫁,可是她的态度却惹怒了那些百姓。

弘历的妻子富察氏的箱笼没几个,还都是普通素色细布衣裳,带一点细致的刺绣,她身边的人也都简朴得紧,因此,闹事的百姓最后都不忍心,没折腾她们母子,可是高氏和几个不懂事的侍妾却是挨了一顿好打,就连弘历,因为护着高氏而被百姓打了个头破血流。

西安的事儿很快就被呈报到了赵长卿的面前。

看在雍正爱民的份儿上,赵长卿朱批,赐下一套棺椁,让弘昼送雍正回燕京,埋入泰陵。

至于弘历,他那会儿正躺着,起不来呢。

留在西安的满人,只要还能动的,都去给雍正送行了,就连张廷玉也在送雍正回燕京的行列说。

桐城张家不是没有人来游说张廷玉,说这不干他的事儿,可张廷玉却说,他们父子受康熙雍正两代皇帝的知遇之恩,没有不送雍正一程的理,而且,事后他会回乡做个教书先生。

第350章

雍正死了,但是事情却没有结束。雍正是一个爱民的皇帝,因为他的努力,西安这边的百姓受到的冲击并不是很多,虽然不如宋人治下,因为有充分的财力支撑还有各种政策倾斜而冲击最小,可是西安及周边地区的百姓依然受惠。

可是周边各国,无论是三韩,还是东瀛,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他们的国土狭小,大城市没有几座,被诅咒金币一搞,加已经是人心惶惶,现在,粮食都被控制在别人的手里!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