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 !
“这是真的?”
花谷三郎看着吉田源交给他的杂志,黑着脸问道。
“我想……应该是真的。”吉田源低头应道。science上都已经登了,再要说是假冒的,可就真是玩笑开大了。不过,当着董事长的面,吉田源还是选择了一个略有余地的回答,毕竟在这件事情里,自己是有短处的。
“为什么会被中国人抢到了先手?你不是说过我们会是石墨烯的第一个发现者吗?”花谷三郎把杂志甩到桌上,怒气冲冲地质问道。
有关石墨烯这种材料的预言,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年。到1987年的时候,graphene这个词已经被创造出来,用以指代具有单层结构的石墨片,也就是石墨烯。在此前后的若干年中,有不少科学家和化工材料企业都曾经做过制备石墨烯的尝试,不过新冢化工是其中最为努力的。
由于石墨烯是否真的存在还有许多争议,因此大多数的学者并没有在这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尤其是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研究进展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新冢化工的吉田源是个石墨烯的狂热信徒,他坚信+♂,这种二维结构的材料是可以存在的。他成功地说服了花谷三郎,使新冢化工能够持续多年在这个领域里投入数额巨大的资金。
正因为知道其他的同行没有这样好的条件来进行石墨烯的研究,因此吉田源一直向花谷三郎保证,说只要石墨烯是真正存在的,那么新冢化工一定会是全球第一个发现这种材料的机构,并且拥有关于石墨烯的最关键的专利技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想的。如果没有秦海这样一个妖孽出现,或许吉田源的预言就能够成真了。
秦海比吉田源强的地方,在于他拥有一只先知先觉的金手指,能够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再加上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才使得安河材料学院能够在新冢化工之前摘下了石墨烯这颗明珠。当然。聂森付出的努力,也是石墨烯研究能够如此快取得成果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吉田源由于没有意识到竞争者的存在,所以在研发方面有些松懈,这才让聂森钻了空子。
看到聂森在文章里提出用机械剥离法获得了最初的石墨烯碎屑,吉田源几乎有一种想暴走的**。他拥有的设备比聂森要先进得多,设计的实验方案也比聂森要复杂得多,却没想到被聂森抢了先。这真是有点阴沟里翻船的感觉了。
“我们一直在实验采用碳化硅外延生长的方法制备石墨烯,事实上,我们已经非常接近成功了。中国人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偶然,他们其实是在用胶带清理石墨碎屑的时候,幸运地获得了一些单层的石墨片……”吉田源讷讷地向花谷三郎解释道。
“可是他们还研究出了两种工业制备的方法,这又如何解释呢?”花谷三郎指着杂志上的文字问道。
“这个……”吉田源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了。在他的心里,恨不得把聂森的祖宗八辈都拉出来问候一遍,有谁听说过在发布一种材料的时候。同时提出两种工业制备方法的?这不是存心把别人的路都堵上吗?
按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一种材料会首先在实验室里被制备出来。在这个时候,科学家就会写文章宣布这种材料的存在。随后,全世界对此感兴趣的科学家和企业会开始关注这种材料,开展有关工业制备的研究。如果照着这样的程序,那么即使是聂森先发现了石墨烯,吉田源也能够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以及新冢化工的强大实力。迅速完成工业制备工艺的开发,使新冢化工率先获得工业化生产石墨烯的技术。
谁料想,聂森根本就没有按照套路做事。他在实验室里发现了石墨烯之后,采取了秘而不宣的方式,硬是一直拖到工业制备工艺完成了。才一并推出。在别人刚刚听说石墨烯这种东西问世的时候,安河材料学院已经向各大专利机构递交了两种制备工艺的专利申请,这还让别人怎么玩?
“对中国人提出的这两种制备工艺,你是怎么看的?”花谷三郎问道。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再责备吉田源也没什么意义了,科研这种事情,有时候的确是需要一些运气的,没有什么十拿九稳的事情。现在要做的,是赶紧抢回先手,不能让石墨烯的市场落入中国人之手。
“他们把两种最有效的制备方法都垄断了。”吉田源苦笑着说道,“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是我们生产碳纳米管的主要工艺,只要了解了石墨烯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开发出用气相沉积法生产石墨烯的工艺。可是现在中国人已经提前申请了专利,我们要想绕开他们的方法提出另外一种气相法工艺,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