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 !
“我怎么觉得,韦宝林搞的这一套,倒也有点道理啊?”
在宁中英的办公室里,秦海笑呵呵地对宁中英和满脸怒色的李林广说道。他一回到平苑,就先来拜访宁中英,恰好碰上李林广也在宁中英的办公室里牢骚,这倒省得秦海再去单独约见他了。
刚才,李林广把韦宝林当所长之后推行的政策一五一十向宁中英和秦海介绍了一遍,宁中英闷声不语,秦海倒是没心没肺地调侃了一句。
“要说起来吧,严格管理也是必要的。”李林广点头赞同道,“前一段时间研究所管理上完全放羊,我也是不赞成的。但是,韦宝林的这种管法,管得太死了,哪有用生产队里管社员的办法来管科研的。”
宁中英道:“李教授这个说法说到点子上了,研究所不是不该管,而是不能用韦宝林这种办法来管。科学研究是很讲究自由的,如果把人管死了,怎么能够出成果?”
秦海自己就是一个科学家出身,对于科研管理中的那些门道,多少是有些体会的。即便在后世,科研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监管部门觉得漏洞太多,防不胜防,而科研人员又抱怨管得太多太死,束缚了手脚。如今,他作为一个局外人,倒是颇有兴趣听听李林广心目中的科研管理应当如何做。
“李教授,你觉得韦宝林的管理方法不对,那么依你之见,研究所应该如何管呢?”秦海问道。
李林广思考了一下,说道:“我的想法是,科研课题的管理,应当看结果。而不是看过程。花多少钱,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这是管理者应当关注的。至于说科研人员几点睡觉,吃几块钱的夜宵,没必要去干涉。拿我自己来说吧,有时候必须喝点小酒。有点半醉的时候,思维反而是最活跃的,你说,这符合管理规定吗?”
“哈哈,古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今有李教授小酒助科研,都是佳话啊。”秦海笑着评论道。笑罢,他正色道:“李老师,你的意见。是不是说可以对课题组进行项目包干制,规定时间、经费,到时候只看成果,不问钱是怎么花的。如果谁有能耐,把做实验的钱都自己分了,但仍然能够拿出合格的成果,这也无所谓,是这样吗?”
“嗯……大致是这个意思吧。分钱嘛,好像有点不太合适。不过……”李林广咬文嚼字地,想换一个更好的说法,但又不知如何表述。作为一个受旧体制影响比较大的老一辈学者,他觉得把科研经费自己分掉是一件说不过去的事情。但如果真的要搞经费包干,却又应当允许研究人员这样做,否则何谈包干二字呢?
宁中英分析道:“这个东西就像有些工厂里搞车间、班组的承包一样。你能够把产品做出来,那么节省下来的工时、材料,都可以折成钱给工人。其实生产中间可以挖潜力的地方是很多的,你把预算包干下去,工人能够得到实惠。工厂也没有吃亏,这个事情完全可行。”
李林广连连点头道:“没错,就是宁厂长的这个意思。其实,科研里的潜力就更大了,有些实验本身是可做可不做的,如果研究人员愿意多动动脑子,就能够少走弯路,这中间省下来的费用就十分可观。哪些地方能省,哪些地方不能省,外人是搞不清楚的,只有做研究的人自己才知道。如果非要用制度把经费固定下来,最终反而是造成浪费。”
“问题在于,如果搞这样的制度,就意味着你们的科研人员可以拿到几百、几千甚至更多的经费节余,这就不符合制度要求了。”宁中英一语道破了问题的关键。
中国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你把钱浪费掉了,别人无话可说。但如果你把钱省下来,然后自己拿了一点,哪怕只是一小部分,各级管理部门就该跟你没完了。
“我明白了。”秦海点了点头,他突然想到,自己现在正在建科研服务公司,未来涉及到的科研课题肯定不会少。李林广说的这种模式,可以用到自己的科研服务公司里去,一个研究课题,先匡算一个合理的预算,然后完全交给课题负责人去经营,省下来的钱,就作为课题组的奖金,何乐而不为呢?
秦海不动声色地在心里琢磨着自己的事情,想得差不多之后,他抬头对李林广问道:“李教授,那么现在研究所的情况如何,研究工作还能做下去吗?”
李林广道:“研究所有这么多研究员,都要从研究所领工资,当然不可能不干活。不过,我注意到大家的积极性都已经受到打击了,不少人跟我说,以后就是按时上下班,至于能不能出成果,已经不再关心了。这样下去,我觉得研究工作的效率肯定要受影响,不再是过去那个充满活力的氛围了。”
“可惜了。”秦海淡淡地一笑,说道。
看着自己付出了不少心血建起来的研究所走向衰败,秦海心里当然还是有些不舒服的。但从研究所剥离出来开始,它的命运就与秦海没有太大关系了。如果研究所还在青锋厂的名下,秦海可以通过宁中英对其施加影响,使之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行。但现在研究所是由北溪市政府直接管理的,秦海人微言轻,就算他有心插手,恐怕也没人会给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