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1 / 2)

婉绣不想厚此薄彼,只能表面上做到一视同仁,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来。

“那皇上那里要不要送点什么?”

刘嬷嬷忽然说道,她从来不上心这些东西,但是眼看着婉绣盘算了不少,莫名的为某个人心酸起来。毕竟做了好事的那个人,还没得到什么好处不是?

这句话让半路进来,还不大明白的知春狐疑。只是她领了命,遂只能压下心底好奇悄声退下去。

婉绣知道刘嬷嬷只能算半个自己人,心眼里还是顺着康熙那里的。只是这样的建议还是头一回听到,她蓦地有些不自在起来,“嬷嬷的意思该送些什么好?”

“奴才愚钝。”

刘嬷嬷自始至终都垂首肃立的站着,闻声后也不动如风的把话丢了回来。

婉绣听了荒唐一笑,“是该送点什么。”

可是康熙有什么缺她送的?

婉绣想了想,“乾清宫有什么消息?”

“并无。”

已经是酉时时分,往常里不是忙碌政事也该传出夜里的消息。而至今都没有的话,那多半就是没有侍寝的人了。

婉绣不想和年轻嫔妃闹,天时地利人和也恰好合意,“走吧。”

永和宫的仪仗缓缓直到乾清宫宫门前,原来的红人梁九功率先成了领路者,他昂首阔步的踏至门前,“德妃娘娘求见,麻烦通传一声。”

梁九功的名头到底没有从乾清宫处抹去,宫门前的奴才不敢有半丝怠慢之色,连忙请着人进去了。

婉绣下了仪仗,一路直达康熙跟前都没半点耽搁。她的消息来得隐秘,按理说旁人是不得知的。可刘嬷嬷能够猜到,没道理康熙没有察觉。这明显给个机会,让她低头回去罢了。

低个头而已,怕什么。

婉绣恭恭敬敬的行了礼,不等康熙摆着脸色不说话便上前去摸了温热的茶杯,“爷的茶都凉了,怎么不歇会养神?”

“没工夫。”

婉绣只是笑,扬声道,“再送一壶热水来。”

“不用。”

“凉水喝了不好,入口的东西可不能有半点疏忽。”

顾文星转身就要亲自去提茶壶来,婉绣顺势将茶杯拿走,却被某人半路截去送到嘴边。婉绣眼疾手快,连忙止住,“爷在生气?”

康熙手一滞,眼皮轻抬。

婉绣抿着唇角,笑意渐渐地拉深,“您不说话,那就是承认了?”

生气是每个人的本能,但是和后妃生气就显得有些小气了。不论真假与否,这样的话都不该是旁人该听到的。

提着茶壶的顾文星就深有体会,他的妙菱极好,可年纪小的缘故也让他吃了一些苦头。这种男女之间的事情本就说不清道不明,哪怕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大相同,但是男人的某些面子上的感受却是一样的。顾文星硬着头皮将茶壶放在一侧,弓着身子摆手让人都退出去。

眼看着自家的奴才们都走了,康熙挑起了眉头,“德妃的面子是越来越大了。”

婉绣不以为惧,笑着将茶水倒了,亲手又重新冲上一杯来,“这还不是有赖爷的面子。”

“他也来了?”

“您派遣的人,自然不能怠慢。”

康熙哼了一声,很是不满,“一个奴才罢了,还要你小心?”

“不看僧面看佛面,您的人谁敢不小心?”

“梁九功人甚伶俐,但尚时加防范。”康熙虽有意见,但是该说的却也不多瞒着,这句话本是他想着出征前再和婉绣说得。只是计划改不了变化,索性提前送了,他在宫里的日子也能看着点。

婉绣看他只是说着旁人的不是,她心底松了气,也不提知道的事情,温声软语道,“是我当日大惊小怪了,听了白晋教士说了些话,想着阿启在外面受了些苦难心里就忍不住难受起来。”

茶杯被放在了另一侧,康熙伸手握住她的手心,侧身将其拉向了怀里,“果真如此?”

“不然呢?”

这些话本来就有五分真,婉绣将手伏在他肩头,说得十分坦荡,“虽说爷瞧得起乌雅氏这一小支,还抬了旗,可势单力薄总是让人小瞧了去。我倒是没什么,家中人无甚不满,唯独阿启为人阔达,家中也没有个正经的福晋和嫡子撑着,很有些流言蜚语。”

“阿启尚未娶妻?”

康熙是当真不知此事,他恍然道,“朕记得他……有个侧福晋?”

“嗯,是他极喜欢的。”

“那你的意思要给他指一个?”康熙斟酌的想着,神色不由地思量了起来。

别的不说,他近些年挑进宫的秀女却是不多,以至于这两届适龄尚未出嫁的年轻格格不在少数。再且博启直至中年尚未娶妻,若挑个太年轻的似乎也不匹配。再细心的挑个门楣高些的,他如今也是门当户对。

“我不是这个意思。”婉绣连忙反驳,就算现在康熙此时愿意,可回头难免会以为她盘算什么。

更何况,她的阿启根本不用这些东西,精挑细选后也不一定能和他心意。

这些年来说亲的人不在少数,官场上和博启亲口说好的也有,可他就是一个都没瞧上。这固然有职场考量,也少不了对于未来嫡福晋的要求。婉绣好歹是看着他长大的姐姐,许多事情都是看得明白的。眼看着这件事拖了这么长时间,自然不能再忽略不计了,

“我只是想着要不把玛莎抬上来,晋嫡福晋?”

开明如康熙刚想了几个名字来,闻言不由一怔,“谁?”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