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吐浑王庭的争斗(2 / 2)

在他的理解中,感觉李鸿儒大概是遭遇沙盗,惊慌逃命时跌落了坐骑。

“若是能学,你也学两手”宁王笑道:“这套刀法用来护卫安全还是相当不错的手段。”

“我等小民,哪有殿下这等过目能学的本事,我等没有修行刀术的经验,只怕修行十年都难于入门。”

今天的宁王颇为高兴,《浮屠刀法》的入门并不算难,前面一部分轻易修成。

愈是往后,通译和修行的难度在增加,想要修行花费的心思少不了。

但宁王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人才,对方不通晓武技,但又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勉强进行《浮屠刀法》的讲读。

结合自己的理解力与刀术见识,宁王只觉《浮屠刀法》有一定修行有成的可能。

“不习防身之术有些可惜,但只要本王修行有成,你拿了钱财也能过安稳富裕的生活!”

同一项本领,修行出千百的模样不足为奇。

对方身体瘦弱,即便修行有成也只是能杀杀普通人。

但若是不修行便是更好。

宁王大笑。

伴随着侍卫敲门,低声在外通告,他的声音才转为不悦。

“天柱王这个狗东西,你欺我太甚,迟早要宰了你!”

宁王低哝骂了一声。

他脸色阴郁。

待得低头俯下再次抬起时,脸上又多了几分笑意。

“天柱王,您太心急了,这追查之事哪有那么快!”

宁王转口大笑,大步踏向厢房之处,亲手开了厢房之门。

“殿下可是要在这烂陀寺迎新?”

厢房之外,天柱王大踏步而来,双目在宁王脸上扫视而过。

天柱王没有直接问宁王追查的结果,而是随口询问了一句。

“本王追击了一夜,身体难于承受夜风霜寒,借了烂陀寺休整一番,天柱王可是要因此治罪于我?”宁王警惕道。

“怎么会”天柱王沉声道:“只是殿下当谨记,圣山可是在你我和太子殿下掌控祭祀后出的问题,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需要尽快查探出此事原因,彼此都需要多上心,而不是殿下偷懒在寺庙中玩男宠。”

“只要你们不拿我顶罪……”

“那至少要找到原因,也需要抓到罪魁祸首!”

“是,我会在休整后继续进行追查!”

宁王最终低头应下,也不做天柱王随口丢来包袱的辩护,这让天柱王扫视了厢房内一眼,这才转身。

数步之后,天柱王已经一展飞毯,朝着高空飞纵而去。

“这老东西必然会拿我去顶罪,他要把持王庭大权,岂会放过这种打击我和慕容尊王的机会,偏偏我势最弱,最可能被踢出去……”

宁王喃喃,又发狠数次,低声誓要杀天柱王。

“我是七阶勇武,你是九阶的法王,定然有机会。”

吐浑国对修炼的定义与大唐有一些区别,这大致相当于七品武者和九品文人。

这种实力的对比下,想完 成越阶的击杀,需要趁其不备,也需要具备一击必杀的本事。

如李道宗武魄八品都奈何不得天柱王,李鸿儒觉得宁王的机会很小。

这种打杀只可能出现一次,难有多少重复的机会。

此时宁王年岁已大,身体素质下滑,基本没有武魄进阶的可能。

而文人主要依靠元神作战,年龄偏大时并不会让实力快速衰退,甚至依旧有提升的可能。

愈是往后,宁王的希望就越渺茫,并不会放在天柱王的眼中。

李鸿儒恍然之间,清楚了一些吐浑王庭的对立,也知晓了简单的政敌关系。

他持着《浮屠刀法》,低头立在厢房之中。

“你听到了什么?”

半响,宁王开口问道。

“小人什么都没听到,若宁王殿下能看上小人的本事,小人愿意鞍前马后,忠心耿耿。”

李鸿儒随即就表了忠心。

他这番识色让宁王满意。

底层人就是一根草,即便知晓了什么也做不得用。

何况李鸿儒还有一些用处。

宁王看了看李鸿儒手中捧着的《浮屠刀法》,思索了数秒。

“你既是身体不便,就留在烂陀寺好好读一读书,本王数日后便会回来,到那时,你需能将这册典籍通读下去。”

宁王看了李鸿儒一眼,又对着门外两个侍卫叮嘱了数声,这才同样踏步离开。

“就这样?”

李鸿儒看着宁王远去的身影,又看了看手上的《浮屠刀法》。

宁王将他当成了吐浑人。

身体的虚弱让宁王的戒心更是低。

当然,在这等人的眼中,他这样的人是一只随手捏死的蚂蚁,并不需要做太多的提防。

李鸿儒看着厢房外守卫的两个侍卫,点头哈腰打了个招呼。

“阿拉真,若是你肚子饿了,随时喊我们,我们能给你拿好吃的过来”侍卫笑道。

这两个侍卫身体彪悍,实力不低,提及李鸿儒需要什么便找他们哥两。

如李鸿儒这种人,踏错一步就是一具尸体,踏对了便能在宁王面前当一时的红人。

两人笑嘻嘻时,对李鸿儒态度也算是不好不坏,还吆喝了僧人拿来了一些肉食。

“陪殿下许久,我肚子饿了,要好吃的。”

身体修复需要耗费不低得气血,此时有人送食物,李鸿儒也是随口应下。

“兄弟,加把力,不要几天后惹殿下不开心”侍卫提醒道。

“我吃饱后就废寝忘食去钻研通读!”

李鸿儒保证下来。

一些基础性的能力学了难辨效果,但武技难有多少后患,只是区分使唤时的威能大小。

何况这是菩提达摩誊写的真传秘籍,有一脉传承之力。

他还要弄明白一些,便于对宁王讲读一遍,免得身体实力不支时招惹到恶意。

李鸿儒手持《浮屠刀法》,一时也有几分研读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