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2 / 2)

“只是你这里面朴素了,外面却弄的那么新,以后不要修缮县衙了。”刘宣道:“免得被人误会。

误会什么呢

大家心里头都明白,官场就这样,听说有个衙门从宋朝开始就那样了,经过了元代更是破败不堪,等到了明朝这个时候,连大堂都漏雨,就这样,那个衙门都没修缮,几任官员的家眷都是住着漏雨的屋子,还给他们搏了个清名。

结果可能是老天爷看不下去了,那衙门失了火,这才重建的新衙门。

“这个在修建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吴有为兴致勃勃的道:“这用的材料起码六七十年是没问题的,而且平日里自然有专门的修缮费用,在衙门的收入里出。

“胡闹”刘宣生气的道:“你这里是衙门,不是做买卖的地方,怎么能有收入难道不怕御史言官参你一个收受贿赂的罪名吗”

正文396误会啦

“您想什么呢”吴有为哭笑不得:“学生说的是土地买卖。”

“嗯”刘宣听了这才不生气

因为官府有责任和义务,繁荣当地,所以什么荒山啊,浅滩的,都能拿去交易买卖,让人去开发。

吴有为的打算,就是他的二环还是自己搭建,但是三环就可以包出去了,现在上海县的不少人已经很能熟练的搭建房子、环境绿化了。

暗中也有不少人打算组建施工队什么的,吴有为是表示支持的,这样以后他只要划一块地皮,就让他们自己去干活了。

老早就这么打算上了的吴有为,现在连二环的图纸都设计好了。

而三环,他打算弄个具体的大框,里头的房屋啊,就让他们自己去看着办吧。

等到以后的四环五环,就不用他操心了。

“这倒是个给县衙增加收入的好事。”既能繁荣治下,又能给官府一些实惠,刘宣还是很满意这种安排的。

“所以我”吴有为刚要说,外面就吵吵嚷嚷了起来,老张连滚带爬的跑了进来:“老爷,老爷您快出去看看吧”

“怎么了”吴有为倒是沉得住气。

谁知道他却看了看刘宣他们,才小心翼翼的道:“外面来了不少乡人士绅,说是怕老爷被上误会,特意来说明一”

吴有为莫名其妙:“说明什么”

他什么可以说明的误会么

看着学生懵里懵懂的样子,刘宣真是不明白了:“你这上海县,是怎么治理的呀”

“啊”吴有为莫名其妙。

“他们是不是怕我这个上官训斥你”刘宣说的还是比较客气的呢。

“那个,老爷,这位大人,小的不知道,但是大家听说您在门口骂了大令”老张也看这位不太顺眼了:“大家觉得大令做得够好了

所以你为何欺负大令骂人呢

吴有为哭笑不得:“这是布政使大人,这位是知府老爷,布政使大人是我的座师,知府老爷是我的师兄。”

老张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老爷还有这么强硬的后台

没想到啊

以为老爷被分配到上海县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是个倒霉蛋儿呢

也有人猜测,老爷敢这么大张旗鼓是因为最开始依靠的是卫所的力量,毕竟上海卫也是那个时候兴建起来的。

也不是没见过上官找大令的麻烦,那个时候他们就想好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如果不是及时处理了原松江府尹他们一行人,这些人真的敢举着锄头铁锹找他们拼命。

他们上海县是走了大运才摊上了这么一个好县令。

谁敢欺负大令他们绝对不放过他

不过现在县城里有知识的人多了起来,开始学会了思考,觉得先礼后兵比较好,先抗议,不行再动武

结果没想到,这位是大令的先生

“我出去看看吧”吴有为只好站起来,抱歉的道:“恩师,师兄,你们喝茶,喝茶”

杨一清跟崔铁牛倒是嘻嘻哈哈,因他们知道吴有为在百姓心里的位置,简直就是天老大,他是第二的架势。

“去吧,去吧”刘宣哭笑不得,同时老头儿还很得意,自己的弟子出息了,受百姓爱戴,他当然高兴了。

至于怒视自己什么的,反震只是个误会,老头儿胸怀大度,不计较。

吴有为出去之后,就见到了诸位乡绅和一些大商行的老板、掌柜。

“这都干什么呢”吴有为笑呵呵的跟众人打招呼:“要开大会么”

每次有节庆的时候,吴有为才会召集大家伙儿去大礼堂开会,例如五月节,就会免费给来往上海的人一人发放一个小粽子。

八月节则是小月饼;重阳节就是重阳糕等等。

还有元宵的花灯,烟花

但是没事的时候,吴有为从来不无缘无故的找他们开会,哪怕他们想请大令去喝杯茶,大令都没时间。

“不是,听说来了上官”沈毅站在最前头,沈家如今也算是跟大令扯上关系了,尤其是弟弟休了弟媳妇之后,终于想明白了,在青浦县打拼,如今已经小有家资,并且续娶了一位富商的遗孀,俩人虽然是半路夫妻,却是情投意合,那位遗孀只有一个女儿,弟弟也承诺,遗孀的家产都给女儿做陪嫁,而他自己也有儿子,家产自然是给儿子留下

于是秋收过后,那位遗孀的女儿便出嫁了,而弟弟的儿子也分家另过了,剩下两口子倒是小日子过得滋润。

没了吃喝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