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又称黄婆。
生卒年不详。
据传说,黄道婆小时候给人家当童养媳,由于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虐待,她勇敢地逃出了家门,来到了海南岛的崖州。
从此,她在海南岛居住了三十多年。
她在崖州期间,虚心向黎族人民学习纺织,不仅全部掌握了先进技术,还把崖州黎族使用的纺织工具带回家乡,并以她的聪明才智,逐步加以改进和革新,使家乡以至江南地区的纺织水平有所提高。
原来“民食不给”的乌泥泾,从黄道婆传授了新工具、新技术后,棉织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乌泥泾所在的松江,也成了当时的棉织业中心,赢得“衣被天下”的声誉。
到了明朝的时候,这种工艺的生产中心仍在松江,民间当时传说“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而且棉织品种众多,有标布、扣布、稀布、番布、丁娘子布、尤墩布、眉织布、衲布、锦布、绫布、云布、紫花布、斜纹布、三梭布等。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三梭布,因为它是明朝皇帝制作内衣的专用布,细腻若绸,价格相当的昂贵,且外面买不到。
朝廷也不许这种专供布料在外面叫卖。
其次便是云布,也叫缣丝布,是一种以丝作经,以棉纱作纬的丝棉混合织品。
吴有为介绍这样的布匹给汪直:“这种云布在,上海县可是很有市场的,每一匹价格也不贵,富裕人家几乎都穿云布做的衣服,就算是贫家,也有云布做的内衣,外面可以穿苎麻做的衣服,苎麻布凉爽透风,很适合上海县的气候。
汪直看了看吴有为的衣服:“咱家见您这衣服,也是苎麻布的”
“是呀”吴有为大大方方的承认了:“是苎麻和棉的混纺,穿着没有单纯的苎麻那么磨皮肤,也没有棉那么密不透风,很舒适的。
在他那个时代,苎麻和棉的混纺不知道多少,而且都说了:穷穿貂,富穿棉,大款穿休闲。
休闲装多数都是棉麻织物,可舒服了。
汪直都看直了眼睛。
麻布那不是穷苦人家才穿的玩意儿吗
只是吴有为身,上的棉麻混纺衣服,却不粗糙,很是细腻,摸着也舒服,昨天他来的匆忙,吴有为穿的是官服,今天他穿着的是便服。
而四周跟吴有为差不多衣服的人还不少。
吴有为喜欢原色,不喜欢染色,再说了,古代染色技术也不怎么过关,因为都是植物染色,洗几次之后就有点暗淡了,所以他最喜欢原色。
所以吴有为身上衣服很简洁,只不过带着的荷包、香囊很精致,咋一看,也不失礼数。
“那咱家也做两身穿一穿。”汪直来了兴趣,当场量体裁衣。
这个布庄吴有为熟悉,乃是当年坚持留守上海县的唯一一一家布庄。
据说也是黄婆的后人。
老板就姓黄,黄老板亲自接待的他们,他们自家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织布厂,吴有为帮着立起来的,并且改良了织布机。
不过只能纺织他们自家的这种布匹,而不能纺织丝绸等昂贵的面料。
这样也就省了跟高端产品争夺市场的尴尬。
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上海县本来就经济复苏中,这种时候,恰好占据市场空白。
松江布是很贵的,不如这种自家产的便宜货好销售,加上松江并非江苏那种地方,也不怎么产昂贵的丝绸等丝织品。
所以对高端市场来说,上海县的这种平民布料还无法撼动市场。
吴有为一边看汪直量体裁衣,一边跟汪直说这些,不过量完了,汪直却道:“咱家都没怎么记清楚,就先这样吧,反正这种布料便民,就比什么都强。
张绅就笑了:“别说便民了,就是水军,夏日里穿着训练的也是这种布料。”
主要是轻便,舒适,还结实。
“是吗”汪直道:“改日去里头看看。”
黄老板算完了价钱,管家去付了款。
汪直就看黄老板一点都不客气的收了钱,还找了管家一点:“现在小店打折扣,但凡是做两套衣服以,上的,包括两套,全都是八折,十套以上便是七折了。”
汪直就来了兴趣,竟然亲自开口跟黄老板说话了,他问黄老板:“那多少是六折啊
“没有六折啦客人”黄老板摇了摇头:“七折便是只能赚点本钱,六折就得赔钱啦,而且大令不许人打价格战扰乱市场哒。
吴有为微笑不语,等出了店门,汪直才道:“没想到吴侍读不仅才华过人,这做生意,还有一手啊。”
“买卖嘛,讲究的很,在商言商,大家都要守规矩,不能打价格战,那样的话,富裕的商户当然不怕,小商户们可就吃亏了。”吴有为道:“而且种麻的农户们也会受损。汪直若有所思。
吴有为规划的上海县的商业街很有特色,布匹一条街;小吃一条街;酒楼一条街;金银一条街等等,都是让同样的商家扎堆,这样顾客来买东西的时候,就很容易货比三家。
尤其是客栈一条街,谁家条件好,服务好,态度好,卫生好,一对比就知道了。
有那不讲究的人开了客栈,屋里脏兮兮的不打扫,以为上海县繁华,他们不愁客源,可是随后就不行了。
因为他们家太脏乱了,愣是被左邻右舍给对比的生意惨淡,不得不勤奋的收拾一番,才招来几个住客。
类似这样的事情不少发生,想在,上海县浑水摸鱼的不是没有,但是吴有为这么“一条街”的策略下来,愣是管的他们没了脾气。
汪直还跟小孩子一样的买了炸年糕,拿着边走边吃:“在京里可没这种味道的年糕。
北方的年糕用的是黄黏米,而南方多用糯米。
压成长条,切成片,油炸过后撒上白糖,甜糯软,齐了。
“一会儿得去吃一一吃鱼丸面。”吴有为介绍道:“那个才美味呢,都是新打上来的大鱼,没有刺儿的那种,里头有青菜、海带丝、豆腐皮儿等等,再浇上一勺热汤,放上几个鱼丸,撒一勺辣椒油,来点老陈醋,那味道,绝了”
说的汪直都馋了,他们一一伙人在中午的时候逛到了小吃街,就找了一家鱼丸面小店进去了。
这么些人一进去顿时将人家的店铺挤满了,不过店家高兴的合不拢嘴:“以往想请父母官来你都没时间,这次可好,带了这么多人来。”
众人都笑了,吴有为道:“这回你可赚了啊”
“给你们打八折”店家高兴的道:“顺便每桌敬赠两道小菜”
“那成,上鱼丸面,嗯,要包心鱼丸的那种。”吴有为折腾出来的包心鱼丸,在上海县很有名。
“得咧”店家高兴的去了后厨,不一会儿一碗碗鱼丸面就上来了。
果然跟吴有为说的那样,绿色的菜,白色的鱼丸,还有淡黄色的细玉米面的面条,这是用简易的面条压榨机压出来的,人工擀不出来这么细的,只能用压面机。
但是面条里头掺了蛋清,吃着口感爽滑,鱼丸劲道弹牙,青菜也好吃,辣椒油里头还有芝麻呢。
吃过了鱼丸面,管家去付了账,一伙人继续逛游,像他们这样的人不少,因为很多人都是听说上海县,却没来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