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了族谱,吴有为道:“你既然已经成家,就该有个字了。”
“是,叔父。”吴琼作揖:“请叔父赐字。”
“嗯”吴有为沉吟了一下:“仕吉。
仕,仕途。
吉,吉利。
“吴琼,吴仕吉。”吴有为道:“因为家里的姓氏关系,起名字一定要慎重啊”
吴琼想到了吴瑛,当初起的“青玉”这个字,结果呢
吴青玉,无情雨还是无情什么
吴瑛换了两位妻子,听说娶“了第三任。
可不是么,吴这个姓氏,取名取字的时候,是得当心,因为一旦弄不好,它就没了
没有急事,就是没事,仕途最求的就是平稳,平步,才能青
吴有为则是不想让吴琼顺应吴瑛,什么美玉,名字上已经是美玉了,足够了。
赐了字,又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
“叔父还是要回到京中吴府居住吗”吴琼吃着饭,问吴有为。
“嗯,马上就要去翰林院上班了。”吴有为道:“你在陶文书院好好学习,争取考个举人回来,如果跟你岳父一样,能成个状元,那才是佳话呢”
岳父女婿都是状元,该多好
“那不敢保证。“吴琼笑道:“您倒是对侄儿信心十足。”
“努力嘛”吴有为道:“正好你守家在地,也帮我看着点山庄,有什么事情就让人进城跟我说一声,你母亲守寡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盼到你成亲了,早日生个大胖小子,让她带着,她就圆满了。
吴琼脸红了:“嗯。
吃过了团圆饭,吴有为就让人收拾东西了。
吴家村一连经历了两场婚礼,热闹得很,不过婚礼过后,就要秋收了,众人肚子里油水足,干活也起劲。
今年的大明,秋日再次丰收,边境上的玉米长的比麦子、高粱健壮,秋收的时候,亩产达到了千斤。
边境的屯田足够自给自足,在人畜都能吃饱的情况下,守边的将军在秋收之后,立刻联合当地的镇守太监,给京中报喜。
八月中秋节一过,吴有为他们就进了翰林院。
前三甲一般来说,都会进翰林院。
因为一甲是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进入翰林院的,而且会直接授官。
“状元”的职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任职级别;而“榜眼”、“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之职。
其他的进士,都要参加翰林院选拔,经过考试合格者,才能入翰林院,叫翰林院庶吉士。
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
考不上的其他进士,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
所以吴有为他们三个进到翰林院,他跟杨一清就是正七品官职,翰林编修。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
翰林院编修,一般来说是科举考试的殿试之后,由榜眼、探花授编修。
翰林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明、清时,改从进士中选拔。
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由榜眼、探花担任。
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及机密文件,当然,也有观政的意思当然,这里也是未来朝廷宰相的出处,所以翰林院,也被人称为“储相馆”。
正文288进翰林院
吴有为第一次进翰林院,在后世,清朝的翰林院已经几经风雨,破败不堪,小的可怜,而是真正的明朝的翰林院,是很大的,有单独的翰林藏书院,里面七栋藏书阁,涉及到方方面面。
但是在后世,清末民初的时候,因为国家的薄弱,很多人都觊觎那些藏书,但是那个时期的文人们,宁愿纵火,烧掉它们,也不想让祖宗们的心血,流落海外。
悲壮,但也悲哀。
如今吴有为却十分珍惜翰林藏书。
当然,他们刚来,这第一天,翰林院里的人都在。
翰林院有学士一人,正五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二人,从五品;
翰林院侍讲学士二人,从五品;
翰林院侍读二人,正六品;
翰林院侍讲二人,正六品;
翰林院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
翰林院典籍二人,从八品;
翰林院侍书二人,正九品;
翰林院待诏六人,从九品;
翰林院孔目一人,未入流,就是没品;
翰林院史官修撰,此职位无定员,从六品;
翰林院编修,无定员,正七品;
翰林院检讨,无定员,从七品;
翰林院庶吉士,无定员,未入流。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
自唐朝以来,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等;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等等;至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