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在那里,想起爱妾芊芊的话:“买什么东西都能讲价的,何况是那种地方的那种事情。他漫天要价,我们就能坐地还钱一万两已经是给他们面子了。
他觉得爱妾说的很对
只是今天扯了皮之后,群芳阁的态度很是暧昧,既没同意也没反对,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如今他知道了,因为刚才宫里来人了,不是皇爷派来的,而是钱太后派人来的,改头换面悄悄来的,要不是来的人他见过,乃是当时赐婚的时候来宣旨的大太监,他也不会轻易相信。
因为来人告诉他们,平息此事,如果再有风声传出,皇后后位能不能坐得稳,可就不知道了。
吴家当时就跟被雷劈了一样
在人走了之后,吴俊就一直坐在那里,吴孙氏在旁边还在喋喋不休,宫里来人她还不知道。
“好了”吴俊站了起来,阴测测的看了吴孙氏一眼:“你要是再如此,我就休妻”
吴孙氏一噎,随后怒道:“你休妻凭什么我女儿是皇后”
“那又如何”吴俊抬手就给了她一巴掌:“要不是你惯着青玉,他能是现在这样吗”
在当上国丈之后,哪怕没有封号,吴俊也今非昔比了,家里的事情,只需要点拨一下,他就能知道全部。
吴瑛的身体好着呢,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虚弱。
一晚上可以玩四个女人,特么的比他这个当爹的可厉害多了。
吴俊将吴府的钱财划拉了一下,终于派人送去给群芳阁了,那四个女人,也同时划到了吴瑛的名下。
吴瑛现在有伤在身,连床都起不来了,哪儿可能去青楼楚馆呢
不过人必须划在他的名下
吴俊在来人回来之后,脸都青了。
吴有为他们也接到了消息,吴俊竟然真的派人去了群芳阁,而且服软了,送上了真金白银,三万两银子的银票。
转天,张升带着吴有为去参加一个文会,其中有吴俊的表弟,这个文会里的人都听说了吴有为当日的行为,对他大为褒奖。
可以说,在文人圈子里,吴有为再次出了风头。
当然,随着他出风头,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吴瑛那一夜连御四女的风流韵事,也被人津津乐道。
这位表弟回去后,就跟自己的母亲说了,吴孙氏回娘家,就被大嫂告知了外头的情况,回来之后又是好一阵热闹。
本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事情可以慢慢的变淡,谁知道群芳阁那边正因为这件事情热闹了起来。
那日吴有为的一曲五歌已经彻底火了,群芳阁的黄莺等歌姬,连唱五首歌儿,就要价二百两银子。
有人想抄下歌词,却因为五首歌曲调一样,很容易抄写篡了。
据说还有当日的那诗、那谜
热度直线上升的同时,吴瑛的事情也流传的越来越广,甚至有人想试一试跟吴瑛一起睡的那四个女人,是不是真的那么好,让吴瑛连一点都不想耽误,就想跟人那什么这件事情总是在到处流传,“叔侄在青楼楚馆”里相遇,到底是争锋,还是吃醋侄子大闹叔叔的朋友聚会,却自己连御四女各种猜想,层出不穷。
吴府里,吴俊坐不住了,他怕连累女儿啊
“这件事情,要怎么办”他也有自己的几位清客。
清客科举不顺仕途不畅之士,在等候科举的时候,也有一些是在富贵人家做帮闲门客,写字做诗、喝酒打牌都是他们的绝活,所以方能应付裕如左右逢源。
清客听起来很雅,其实就是寄人篱下的生活,在说的刻薄点就是在富贵人家讨口饭吃。
类似谋士、幕僚。
其中一个清客就大胆的揣测了一下吴俊的心思,加上在外头听见的那些流言蜚语,便开口道:“外面多是提起那位莫灵山庄的老爷的时候,才会想到大少爷如果他们之间没有了关系,就不存在被一起说嘴了。”
“你说的很对。“吴俊不止一次遇到过那种场面,一提起吴有为都说是“一迷两底”、“一曲五歌”的青年才俊。
可顺便就能提起这位“青年才俊”的大侄子儿,就是最近京里传说的那位一夜御四女的猛男吴瑛
然后就是阵哄堂大笑,或者是一阵猥琐的嘘声,以及各种只有男人懂得的暧昧笑容。
再说了,吴瑛也说了,他当时只是想教训一下那个没用的,怎么会想到是自己中招了呢
他至今为止还没想明白,这都多久了
更别说去找群芳阁的人对峙了。
群芳阁的人不可能也不会承认的,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个秘密行事的,谁傻了才会承认
群芳阁要是真的认了,以后没人敢来群芳阁玩了。
如果他们俩没关系
吴有为还没回莫灵山庄,吴俊就派人来找他了。
在吴府门口,吴有为一进门就看到了刚能下床走两步的吴瑛。
吴瑛见到吴有为也双眼冒火,要不是他,他能有如今的狼狈吗
吴有为乐呵呵的打了个招呼,吴瑛转身慢吞吞的就走,连句话都没说。
吴俊在书房见的吴有为,一见到吴有为就直接了当的问:“是不是你让人散播的消息”
“我怎么了”吴有为惊讶的指了指自己。
“你自己知道,那些文人都怎么说的青玉”吴俊先发制人:“要不是你的那些同窗好友座师等等添油加醋,如今青玉能这样么”
吴有为瞪大了眼睛,什么意思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些人的关系网了。
在古代,师生关系可谓是最为紧密的联系,天地君亲师,除去君之外,血亲之后便是师。
官场惯例,你可以弹劾同年、同窗甚至同族,倒有个大义灭亲的名头,顶多叫人血冷,觉得此人“不值与之为伍”,不愿与其相交但你要是弹劾你的老师,无论是房师还是座师,此番行为,则无异于逆伦,土大夫都要唾弃于你的。
因此,除非是什么祸及满门的祸事,师生关系,如同同年关系一般,是官员在官场上的天然联系,但又比后者关系更加紧密。
因此,古代许多权臣往往通过担任科举主考官的方式笼络一大帮i门生故吏,再加上本人的姻亲故旧,往往连成一个极大的关系网,有时候甚至会威胁到皇权,因而但凡有些脑子的帝王,都会无比看重科考官的选择,总是挑选自己的心腹、亲信来担任。
一旦这张关系网确定,便再也无法更改。
这也是为什么,吴家不敢动吴有为的原因。
gu903();他考过乡试,又是在顺天府考的,两位座师都是颇为传奇的人物,同年里面几个拔尖儿的都是不凡的,他自己本身的名次虽然不太高可是他年岁在那里,当初他两位座师可是亲口说了“他是你们的小师弟,都多照拂一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