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0(2 / 2)

gu903();“庆丰侯的奏折”柳公公看了看奏折堆:“奴婢怎么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啊”

“但是你不知道他写奏折,一写一大堆,说的还头头是道,当一本小书看都够字数了。”皇帝笑着摇了摇头:“这一本也是,奏抵抗蝗灾折。”

每次谈正经事,都是这么厚一本奏折,每年进献贺礼的时候,奏折都写得规规矩矩,一看就是有人给润色了的那种,而这种,才是他花费心血写出来的东西。

皇帝陛下打开开始认真的看,柳公公扫了一眼封面,果然是庆丰侯的奏折,庆丰侯平日里基本上不上奏,要不是柳公公一直关注他,估计新的内侍们都不知道朝中有个庆丰侯

十八里铺如今正忙着秋收,顺便自己将自己的税粮收拢一下,幸好如今十八里铺的孩子们争气,考中秀才举人的不要太多,家里免税的人不少,甚至,有的人家一个举人两个秀才,家里的田地全都免税还有富余,于是就给了村里没有免税名额的人。

这样下来,十八里铺需要交纳的税粮就少了许多。

不过他们种了大蒜和白菜,这粮食还是需要买的。

就在这个时候,上头突然发布了新的命令,免税

免除今年的税粮

大家不用去交纳税粮了

留着自己吃或者卖都可以

不过十八里铺虽然不用交税,可还是需要购买一些口粮回来,因为他们的税粮也不多啊

“不如去找顾掌柜的,跟他说,我们村儿要买许多粮食,大米白面,苞米高粱的,他肯定能帮上忙”于良吉干脆跟老村长提议找顾掌柜的去。

毕竟人家是混商业的,比他们这些人强。

当年导师教过的学生里,就有好几个是后来成立了企业的大老板,导师一有什么事儿,就去找学生帮忙。

那些个当了老板的学生每次都会一口答应,因为他们在企业当时也没少被领导师扶持。

导师是个护短的人,同时也是个敬业的学者,他的学生一旦有了成就,都会跟他打一声招呼,等他有事情的时候,就会帮忙。

所以别看他们农大是捣鼓庄稼的,实际上成就不小。

“可以吗不会太麻烦了吧”老村长有点觉得麻烦人。

“不会,他巴不得呢”石宏大道:“他们每一年都在咱们这儿收购好东西卖出去赚钱,让他们麻烦一次怕什么”

“好吧,不过咱们一个村儿太少了点,加上张家村吧听说他们村也是种的大蒜跟白菜呢”老村长已经知道张家村换了村长和族长的事儿。

竟然换了小兴怀的大舅舅和二舅舅,以前的恩怨也就一笔勾销了,以后好好相处,相互扶持。

老爷子想得很开明。

“也好,人多还能便宜些。”于良吉赶紧让人给张家村捎信儿。

果然两个村子都要买粮食准备过冬,老村长就带着张铁柱这个新任的张家村村长去找了顾掌柜的,订购了两个村子所需的粮食和蜂窝煤。

然后就回来了,之后老村长跟张铁柱俩就开始统计村里人都需要买些什么,因为没有种植太多东西,他们这边严重缺乏各种秋菜

不过大家冬天有菜棚子,只要买点茄子豆角的制成干就行了,实在不行,自己在家种点吃也够了。

至于咸菜,大家只能自己看着办了,今年没有就少做点吧,不是还有明年呢么

八月末,九月初,于良吉带着村里的孩子们去了县城,考童生试。

这次去的三十二个孩子里,十三岁的小孩子八个,其中就有于兴怀一个

“不要紧张,小叔就在外面等着你。”于良吉给孩子整理了一下衣领:“大家都不要紧张,山长就在外面。”

“知道了山长”考文科的就十二个孩子,其中八个都是十三岁。

“知道了,小叔。”于兴怀笑了笑:“很快就会出来的”

“嗯,去吧”于良吉站在那里,看着孩子们进了考场。

石宏大从另一边早就过来了,那边武童生考试,他直接将孩子送进门就过来了。

“去那边的茶楼坐着等吧。”拉着人往茶楼那边走。

“嗯。”于良吉一步三回头,有点依依不舍。

跟他一个动作的有不少人呢

尽管只是小小的童生试,不过人也不少,尤其是十几岁的居多。

于良吉不放心地跟着石宏大进了茶楼,石宏大早就订好了包厢,跟着他们来的人都回了东区的宅子里等着。

石宏大点的是红茶,伙计给上了茶壶茶杯,还有一壶烧开了的水,就放在旁边的炭炉子上一直烧着,随时可以冲茶。

等干果一上来石宏大就笑了,于良吉扭头一看也笑了

原来上来的干果是甘草杏,腌制的很好,一看就是十八里铺出品的

除了甘草杏,还有乌梅和葡萄干以及沙果干,两样本地产的,两样外地进的,点心则是开口笑和芝麻饼。

倒是跟红茶很搭配。

“坐下喝点茶,吃些点心,一会儿他们就出来了。”童生试只有半天的时间,大概四个小时吧,就够了。

“你说,小兴怀能考上吗”这两年于良吉一直注意改口,不能总是叫宝宝了,孩子都大了呢。

过了年他就十四岁了。

“孩子那么聪明,你从小教到大的,你还不知道吗肯定没问题的啊”石宏大宽慰他:“我对他有信心,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呢”

“那是在学堂里。”于良吉忧心忡忡:“有的孩子平日里学习都不错,考试也不错,可以进了真正的考场,就会发挥失常。”

“那是别人家的孩子,可不是我们家兴怀啊”石宏大哭笑不得,小兴怀虽然武力最多能勉强自保,但是头脑绝对聪明。

黄老先生私下里已经收他当的关门弟子,很是喜欢他。

那孩子在村中人缘也很好,于良吉带着他来过县城不知道多少次了,还有府城也去了许多回,看守房子的人对他的评价很高,一个聪明的,爱笑的少爷。

于良吉把孩子教导得很好,没有胆小怯懦,也没有飞扬跋扈,他很聪明,又爱学习,并且积极的运动,小的时候身体薄弱,现在全完全是一个健健康康的男孩儿了。

石宏大对孩子放心,于良吉却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宝宝。

“嗯嗯,你家孩子最好了。”于良吉喝了一口热茶,然后抱着茶杯还是站在窗户那里。

这家茶楼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爆满,因为这件茶楼里贡院最近,从这里可以看到贡院的大门上的门脊,虽然看不到大门,但是能看到门脊和房顶,也让大家安了心。

四个小时对于良吉难说,简直是度日如年,一直喝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