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6(2 / 2)

“是啊,明年肯定是个好年头。”石宏大揽着他的肩膀,一起看漫天的烟火和大雪飞舞。

吃过了年夜饭,一家三口看书的看书,看报的看报,小兴怀抱着一本资治通鉴看的津津有味。

于良吉看了他一眼,嗯,典型的文科生

孩子这两年长得很快,如今已经到他肩膀了,想当初刚来的时候,他还是小小的一团,说话都是软软糯糯的奶腔。

到了初一,一大早,小兴怀就穿戴整齐,于良吉和石宏大坐在正堂,小兴怀恭恭敬敬的给俩人磕了三个头:“兴怀给叔叔和石叔拜年,祝叔叔和石叔喜春吉祥,顺意安康。”

“好,好。”于良吉赶紧笑眯眯的递出红包,石宏大今年没给红包,他拿了一套小弓箭

那小弓半月形,用的材料于良吉都不认识,他不怎么会看武器,但是也能看得出,这小弓箭的不同寻常。

“这是铁木弩,梨花箭。”石宏大将东西递给小兴怀:“自动上弦三次,每次最多可以射出十只箭,最远距离三百米,有效距离两百米,最佳射程是百米之内。”

“你怎么给他这个”于良吉心说这种杀伤性武器,怎么能给小孩子当玩具呢

“他喜欢的,过年前就听他说过好几次。”石宏大笑道:“男孩子嘛,总要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武器。”

尽管东西提及小,可石宏大是让人按照真正的弓弩缩小了制作的,且用的铁木,光是这小弓弩就用了很长时间财做成,因为铁木本身很坚硬,木匠十分花费力气。

“驽者,怒也,怒而击之。击力毋增加,而制弩之法有增加。冲斗弩制挂口长不过七寸,力不过百五六十斤,弩箭重不过二钱,五十步发,准而有力,远难命中。今弩制,挂口长九寸或九寸半至一尺者,力有三百斤或三百五十斤至四百斤者,弩箭重三钱至四钱,百步能命中,其技不减于弓也。如弓力四五十斤,用箭有五六钱,何也因弓矢之长,阴弓拉满,以至于彀,又加射者撤放之力,故箭发百步能杀敌者,此也。然而世之习弓矢者,比比皆是,计百千中未必得以精巧者。其技之难也。故阮子曰:世多善弩而拙于弓,弓无法准,故任巧由意,弩有法准,故易有善。今蹶张弩,有力则能挽,下士亦可习,如法上射,朝习可以暮成,雨露无妨。上弦架箭,十步之内犹能杀人,若弓似不及矣。这是武备要略里提到的关于弩的记载。”小兴怀摸着得到的小弩弓箭,十分顺利的背出了这段话。

于良吉有听没有懂

这武备要略和他也没啥关系,小家伙又背得快,只知道大概是说的弓弩的事情。

“不错,不过现在弩箭都是统一制式,不像以前那么散乱了,给你的就收好,今年秋猎的时候,好好打猎,估计我跟你小叔还能指望一把你的皮子做衣服呢”石宏大笑着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这种小弓弩很好用的。”

“嗯”狠狠点头,他一定会好好珍惜。

吃过了早饭,便回去补眠了,等到了初二就开始做准备,要去外祖家了。

今年小兴怀也有礼物给姥姥姥爷,就是他做的四双鞋垫子

两双给了于良吉和石宏大,剩下的两双,他带给了张家二老。

这次去张家村依然轻车简从,到了张家跟老爷子谈了谈今年的计划。

“中了这么久的地,需要杀杀菌了。”于良吉提醒老爷子。

“今年打算种一茬春蒜,然后补种一茬土豆。”老爷子道:“自打前年闹了虫灾,村里人都怕了,去年春天也种了一茬春蒜,后来种别的就没事了,以后估计隔三差五的都会种一茬大蒜。”

张家村也算是吃一见长一智,现在再也不敢随便种植青菜了,别的村子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于良吉毫不吝啬的告诉他们种植菜棚子的禁忌。

例如不能连作同一物种,不能只知道施肥而不知道消毒,更不能不通风换气等等。

“这样很好,不能盲目的看啥好就想干啥,没有系统了解过就不要随便跟风。”于良吉对张迪可是怨气深重,据说那几个村子之所以种植大棚,都是他撺掇的

张迪要是个人才,于良吉肯定不会不高兴,他更喜欢良性竞争,可张迪这人太让他失望了,啥都不懂就赶指挥人手跟风搞菜棚子,而且他要是真想帮大家发家致富还有情可原,他这是意气之争

“张迪已经不是村长了。”张老爷子知道于良吉生气张迪的所作所为。

“不是村长更好,这样的村长能带领大家干什么”于良吉一听就解气的不得了。

“也不是族长了。”张老爷子笑眯眯的道:“村里要重新选举村长和族长,正月十五就在祠堂公举。”

张迪可把张家村害惨了,大家没赚钱不说,有好几家差点揭不开锅

他年前终于顶不住压力,引咎辞职了

不辞职也不行,村里人天天去他家闹,当时说好了赚钱,结果呢

他收拾不了烂摊子,只好装缩头乌龟,引咎辞职也是为了避风头,不过若是后来者能把张家村摆平,估计这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从今往后他都得夹着尾巴做人了。

“有人找过您家吧”石宏大突然出声猜测。

“找过,说让我当村长,我没同意”张老爷子摸着胡子笑的有点老奸巨猾的架势:“我傻啊,给他收拾烂摊子擦屁股谁惹的事儿找谁去啊”

当初那么被人欺负,真当他们家的人没脾气啊

“您老英明”于良吉竖起大拇指,要是老爷子当了村长,肯定有操不完的心。

石宏大看了看老爷子,若有所思。

直觉告诉他,张家村的人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能跟侯府拉上关系的,也就张老爷子一家了。

但是张家村的事儿他无法插手,因为张家村是一姓村,来个外人立刻就跟白天鹅进了黑鸭子群一样显眼

在张老爷子家呆了两天一夜,他们回到了十八里铺。

初六是侯府请客吃饭的日子,和往年一样全村的人都来了,包括小孩子们,于良吉喜欢大家热热闹闹的。

吃饭的时候,还跟老村长他们商量:“前年种植的土豆,去年种植的谷子,今年咱们也种一茬春蒜吧”

“你不说我也想提了,去年种植的谷子还够吃一年多的呢,咱们种植一茬春蒜杀杀虫挺好,张家村的虫灾可刚过去,我们也担心自家土地。”车爷爷喝了一口葡萄酒。

老村长也点头:“我们不缺粮食吃,田地最重要,种一茬大蒜,左右有好处,就算没什么,也能求个心安”

张家村的虫灾虽然是发生在大棚里,可也吓坏了这群老实人。

农家都是靠天吃饭的,各种天灾在他们看来是很严重的事情。

“张家村做损事情太多,报应”当时付二柱子家的就狠狠唾弃了一番张家村。

十八里铺的人虽然问心无愧,却因为自己赚了钱,怕福气太过他们这群人压不住,所以大家都很珍惜这几年的好日子,且种一茬大蒜,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