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石宏大好歹是个六品武官,但是他不在意这些,自己拉着牛,跟刘文喜一起去开荒了
巴家没田地,也不会种,但是可以帮忙开荒,牵着老牛犁地的活儿还是很能干上些地。
有三铧犁在,开荒很顺利,平整之后,洗衣机过去看了看,土地很肥沃,这边就这一点好,都是好土地,只要人不懒惰,种什么基本上都有收获。
“头一年,不用下肥料。”小于举人蹲在那里看着一片平整的土地,今年就要种上花生了。
花生不错,还能松散一下荒地的土质。
四月末下了一场雨,不大,只能滋润一下土地,但是各家还是将早期育苗的蔬菜分株出来,栽到了菜园子里。
同时这么干的还有附近好多个村子。
刚忙碌完,端午节就到了。
和往年一样的流程,只不过多了两家人要送,一个是巴家,一个就是宋婶子家。
过了五月节,小于举人就家里的大棚撤掉了,他家里也同样有早早的育苗,早早的种满了菜园子。
而大棚的地方,已经被小于举人征用了,种了春蒜。
别人不太理解,小于举人为什么对大蒜情有独钟呢
帮工的人都到了,开始了新一年的春播,这次他们足足工作了八天才种完所有的田地,于良吉也给了他们丰厚的报酬。
刚种完地,就下了一场雨,看到外头淅淅沥沥的小雨,于良吉笑着跟石宏大一边下棋一边唠叨:“这场雨要是能下上一天一夜,这就小透了,地里的苗不缺水了。”
“肯定不会缺水。”石宏大也望了望外头的天空。
人都说,春雨贵如油,这句话果然不假,这一天一夜的雨下完了,老百姓脸上都带了笑容。
这可是一年收成的关键啊
随着这场雨下去没几日,地里就出了庄稼苗儿,大家欢欣鼓舞的很,同时,菜园子里的青菜也长势良好。
像油菜、菠菜这种长势快的青菜,都能出园了
这个时候正是卖菜的黄金时段,去年的韭菜还能三个铜板一大把吧,今年收菜的时候,丰收菜铺子只能给出一个铜板一把的价格。
村里人当然不乐意了,为什么少了两个铜板去年还不是这个价格呢
老村长找小于举人来了:“这一开始的菜价就上不去,冬天的时候可咋办”
因为冬天的时候,韭菜还是三个铜板一大把,基本上跟早春持平。
现在给这么低,冬天的时候,怎么办现在还不需要烧火保持温度呢,冬天的时候,很多人家都是不眠不休的烧着秸秆以供大棚取暖。
“我去问一问。”小于举人站起来,跟老村长出去了。
这也不是头一次收菜了,但是丰收菜铺子的大掌柜却是第一次来,比他们老板还有派头的那种,见到小于举人就一扬脖子,还很自恋的样子
“这韭菜,就一个铜板一大把,不管你们乐意不乐意”这个大掌柜的下巴都快点到天上去了。
村里人都敢怒不敢言,因为他们跟小于举人有协议,不能随便得罪收菜的人,因为他们是买家。
“合约上有写,青菜可以随着市场价格浮动,但是每次浮动都要跟我打招呼。”小于举人看到这个人的时候,就觉得不低。
“你谁阿”大掌柜斜着眼睛看小于举人。
旁边跟他一起来收菜的伙计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因为这个大掌柜的是空降的,不是他们原来的那个
原来的那个,据说辞职了
“你都不知道我是谁,就来这里收菜还敢压价”小于举人直接牛头跟大家道:“把菜收回去吧,我们的菜,不卖给他们了”
大家伙儿二话没说,直接拎着菜都走了
“你们敢”大掌柜的生气了,脸色通红手直哆嗦的指着众人:“外头卖菜的人多着呢,你们可要想好喽”
有几个人犹豫了一下,被旁边的人一拉:“想什么呢走吧,回去宁愿自己炒了吃,也不卖给那个王八蛋”
“滚出去”于良吉不高兴了,都骂人了。
“走就走”那个大掌柜也气哄哄的带着人走了。
“小于举人”老村长也生气,不过是生气那个大掌柜,什么东西敢跟他们十八里铺的人叫板。
“明天就去县城,找他们老板去”于良吉深吸一口气,觉得挑战来得太快,本来合作的好好的,结果突然变了样子。
第二天,石宏大果然带着于良吉去了县城,首富家住的当然是东区,一片大宅门第,刘文喜去敲门,也接了拜帖,但是半天没动静。
“小老爷”刘文喜也觉得这家人太失礼了。
“再去敲门”于良吉坐在车里板着脸。
刘文喜只好再去敲门,却根本没人应门
“有没有人哪”刘文喜气坏了,这什么人家还县城首富
“吱”的一声,门开了,一个小缝儿,一个少年站在那里挥了挥手,不耐烦的道:“吵什么啊我们老爷不在,有事儿过几日再说走走赶紧走,再不走我可喊人了啊”
“你喊人啊”刘文喜也脾气上来了:“你喊啊”
那小厮真的喊了人,首富家可是有家丁护院的,毕竟家里也有不少家财,这伙人一出来,人手一根大木棒子
刘文喜脸色都不好了
“滚滚滚”小厮趾高气扬:“当我们家是谁都能拍门的么”
“刘管家,回来”于良吉气白了脸,石宏大已策马过去,就想动手了,却不想也被小于举人给叫了回来:“宏大,走,人家不欢迎咱们,咱们去县衙。”
小厮听了疑惑的看着他们一行人,怎么跟二夫人和自己说的不太一样啊
饭饭小说论坛蓝枫翎手打,转载请注明
301又来收菜
当初说定的时候,可不是这态度
于良吉也不是那种死皮赖脸的人
他直接去了县衙,石宏大跟在他身边,将状纸给了宇文县令,宇文县令看到后琢磨了一下:“听说他出了门,家里只有夫人在,是不是夫人她。”
“不管是谁在,这个买卖做不成了。”于良吉指了指合约:“里面说的很清楚,价格既定,若有更改,当有商量,若违此条,合作即止。”
当初写这一条,小于举人怕的就是这些商人无所不用其极,万一打起价格战,受伤的恐怕就是他们菜农了。
所以当时写的很详细,并且签订了合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