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252(1 / 2)

他抢了我的,但这不完全属于我。皇帝只负责保管好这个天下,做大做强,传给下一个。这是标准答案,他也的确是这么想的,危急存亡的意识很强。

他这话一说,祖宗们都欣慰的点头,他们都曾拥有过这个国家,更见不得别人号称这个国家属于某一个人。

朱元璋:“他们现在都在习文练武,你可以先歇半年。会种地吗?”

朱祁镇连忙讨好的说:“我会,朱见深要是不会我可以教他。”

“你专负责伐木盖房,各司其职。”朱元璋一看到他就觉得烦:“你还会种地?帖木儿教的?”难道是在南宫软禁时,在后院中耕种以消磨时间?

朱祁镇恨自己的绯闻恨得要死,敢怒不敢言:“他们游牧之人,不懂耕种。是每年亲耕礼的时候,我都”

朱元璋在桌上没找到啃完的骨头,就没有东西砸他。

朱高炽都气着了:“哪一个皇帝没举行过亲耕礼?用你教!朱见深亲耕的次数比你多。有尚书扶着犁,牛都是特意选的。闭嘴,滚回去。”礼法上的事,那当然和日常生活截然不同。

朱见深权当没看见:“以前被封为沂王(景泰三年被废太子)时,万氏在宫里种了许多花和葱,我学了一点。”

“葱?”

万贞儿一直就站在旁边,皇帝没落座她也没坐:“妾生来最爱吃葱。侍奉孙娘娘时恐怕污染贵体,及娘娘的衣物,不敢沾染葱蒜。”单独照顾太子的时候自由多了,小孩剩下的葱油鸭、葱烧肉都被她拿来拌面吃。

“嗯,种吧。”

“朱祁镇,突然有了用你之地。你既然还记得亲耕礼,改日让你参与其中。”

朱祁镇觉得准没好事。

“再做一个犁,让他来拉犁。比我们用铲子镐头更能深耕细作。”拉犁的不只是牛,马也能拉犁,穷人家人也能拉犁,之前竟然忘了。不需要种粮食就是随便敷衍了事,种的不认真,没想着增产增收。

朱祁镇只能咬牙谢恩。

不过他现在还得先去砍木头,搓麻绳,劈竹子,用丝线编织竹帘,打地基。

等到饭后在一起喝茶吃点心时,忽然见到天有异象,隐约有些光芒。

武曌在夜色中御风归来,衣袂飘飘,恍若神妃仙子,美而艳,且多威严。光芒是她丝绦上夜明珠的光芒,落地时甩了下裙子以免踩住:“叨扰了。这就是朱见深和万氏?”

朱元璋招招手:“武后总是行色匆匆。他俩就是。”外加消息灵通。

朱见深也不知道该不该起来行礼,好像是祖宗的朋友,可他去逛帝王庙时,从来不行礼,也就看看塑像。那塑像的做工精细,目若点漆,明亮红润,却连她十分之一的风姿都没能描摹。“则天大圣皇后?”他当年很希望万姐姐能像武曌皇后那样,五年生仨,那就没有任何困扰了。

“不像吗?”武曌微微一笑,走过去随手拍了一下:“你倒是不错。”

人们都说皇帝宠妃的年纪,在武后之前,宠妃的年纪都小,等到武后才有一个年纪大的,没想到现在年纪能大这么多。只可惜万氏没有我的身体素质,要不然那才有趣呢。得有多少酸儒在地府哭天抹泪伤心到自尽啊哈哈哈哈哈。

朱见深点点头,微笑不语。

武曌跑回来,主要就是为了看万贞儿的长相,嗯……和自己相比几乎没什么妩媚,倒是大大方方的长相,和自己身边的女官长得有些像,壮壮实实五官端正:“万氏,你有事想请教?可以问。”

万贞儿踟蹰了一下,勇敢的问了:“武后御风飞行时,下面的人抬头朝上看,能看见什么吗?”

朱高炽被茶呛的连连咳嗽。

朱元璋又放下茶杯。

皇后们低笑着用袖子掩面,她们其实也好奇,只是看看不见,问又不敢问。

武媚娘吃了一惊,没想到她问了个这么有趣的问题:“哈哈哈哈哈,看不见。聚拢起来的风托着我,看起来是黑云。哈哈哈哈哈。”

万贞儿放心了:“嚯哈哈哈哈!”

……

朱见深哪里能眼睁睁的看着父亲和叔父挥汗如雨的给自己干活呢?次日清晨,他就左手抱着书,右手拉着万贞儿,赶在朱祁镇开始干活之前跑去找洪武爷请教历史和政治等问题。

不能视而不见,那我就不看。

自从土木堡之变,朱元璋觉得自己可能要亡国,立刻抓紧了所有人的功课。每天早上闻鸡起舞,并为此买了一只鸡,练武一上午,日中一食,下午开始好好学习,等到入夜之后不许睡觉,统统打坐练炁,他偶尔会拿着弹弓抽查。

在此之前,皇帝们偶尔也练武,也时常读书,但目前为止没有人能通过他严苛的考试,或是完全对答如流,亦或是把他放翻在地,就只能含泪进行每个月休息两天的疯狂学习,这比生前的先生管的更多,还更凶。

朱元璋认为这是生活充实且健康向上:严格吗?我生前死后都这样啊,行军路上带上书和先生,白天备战练武,晚上努力读书写字。你们如果饿过,就知道人不需要休息。

先和朱见深摔跤,放翻在地上时稍有点阻碍,看来他还不错。接下来就开始讲课。

“来跟我来,史书不可全信,我按照这里的房舍,给你讲讲古之君王现在的所在。”

几乎每个朝代都只有一间房子是最大最美的,通常属于这个朝代最强的皇帝,不单是其他人会被迫前来帮忙,更是因为强悍本身就代表了有耐心毅力和计划,能慢慢的在等待历史进程的过程中,烧砖,或者逼迫他人去烧砖。

从秦始皇现在神龙见首不见尾,汉高祖暗地里囊括英豪,文景二帝各自另娶夫人,汉武帝把此处当做白云乡,耐心修炼,还认识了龙一路说了下去。

“龙,龙?神龙?”

“不错。神仙神龙都真有其人,汉宣帝当年结识的地仙也曾因为修炼不成,天人五衰投入轮回去了。他把仙人遗骨就葬在后院中,那白玉无字碑便是。”

那边先打地基准备木料。

帝镇中的兄弟俩还算有几对,像他们这样笑里藏刀口蜜腹剑互相提防的,实在是不多。

朱祁镇拎着斧头,手背在身后,往前走。

朱祁钰一看他的手藏在身后,虽然还未受袭击,先往后撤了三步,给他让出地方,让他走过去。

只要二人互相出现在视线之中,二人的眼睛必然紧紧盯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一起打地基的时候,二人走向拴着麻绳的夯石的样子,就像是准备摔跤,两人紧紧盯着对方,缓缓蹲下身抓住绳子,又不错眼神的站了起来。

朱瞻基看着这俩儿子如此谨慎:“你们俩够了!有多少深仇大恨?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你们生前有什么矛盾,在死后都应该了结。都说了人死如灯灭,怎么还有生前的记忆,就一定要耿耿于怀吗?”

朱祁钰:“不敢,只怕哥哥不能忘却南宫故事,更忘不了悬挂高杆,深埋地下时弟弟袖手旁观。”

朱祁镇:“不敢,只怕他余怒未消,还挂念着我废黜帝号的事。”以及偷偷叫人杀掉他的事,他到底知道不知道呢?

朱瞻基痛彻心扉的发表长篇大论的说教,教育他们应该团结友爱。

说的全是人间正道。

显然俩人都没听进去。

直到朱元璋一脚把人踹翻在地:“披枷带锁也得给朕工作,何况现在没用枷锁镣铐伺候。你要是先清淡,还敢升起不良意,买一副铁锁也不费事。朱祁钰,你大气一点,不要扣扣搜搜,倘若你受了伤让他抵命就是,怕什么?”

朱祁钰有点想用砖头把自己拍了,又怕留下痕迹,会诬告反坐。最终只是口头威胁:“你再瞪我,我就打我自己。”

朱祁镇立刻抱住柱子:“你敢打你自己,我就撞柱而亡。”

……

朱见深正美滋滋的拿着祭文缓缓的看,人间刚议出来,自己的庙号是宪宗,很开心。宪就是法,博闻多能曰宪。儿子和大臣实实在在给上了一个美谥,甚佳。和自己给英宗上的不一样,英是年少有为出类拔萃的意思,唔,听起来总有一点阴阳怪气的。之前的宋英宗赵曙和曹太后不合,元英宗被人刺杀,总之不算太好。

就见到历史书上的人物以此出现在自己眼前。

皇帝们对万贵妃长什么模样都很好奇,又懒得去人间看她,不过几十年光景而已,等一会也没什么。之前听说万贵妃薨了,也不想找过去看,怪费劲的,登门拜访就为了围观一个人张什么模样,这不是和那些堵在兰陵王门口的妇女一样无聊。现在听说了皇帝去世的消息,纷纷回来,先看了看朱见深。这个皇帝因为结巴,经常吵架吵不过大臣,就把他们成批次的庭杖,大臣们挨完揍不以为意,继续上奏。不知道是有他祖宗做对比算是宽容温和,还是因为打的不重。

问了问流民和关外的问题,能拿他和邓艾相比,一样结巴,一样有才干。

李世民对别人宠妃的长相不是很好奇,但听子孙们说起,朱见深总是打听唐太宗,这才回去见了一面。

朱见深见到期待已久的偶像,反倒有些沮丧,自己做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第359章下次一定

唐太宗是初心,是目标,是打算超越的对象。朱见深和自己年轻时效法、当做老师、并信心满满准备超越的皇帝谈了谈人生和国家社稷,谈了谈曹操,从魏蜀吴三国归晋,聊到后来宋辽金三国归元,但元朝比晋国体面多了,不可同日而语,以及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另类分封制。

自古以来都有宗室分封,但如元朝这样分封了几大汗国这样的情况,只有明朝。明初藩王节制的兵马合在一起足有四十万。

李世民对此:???

感慨过很多次了,还想再问一次,疯了吧!!

朱见深流畅且磕巴的聊了半天,送走了唐太宗,看他潇洒的乘风扶摇而去。

他则揣着手回屋,躺在床上,郁闷的盖上毯子。

扪心自问,到后期,成化十八年往后,确实有些惰政,骄傲自满而且懒得应付日复一日重复的问题。对大臣们的勾心斗角已经倦了,想要让国家再进一步,实在是太难,就懒得过问了。忘却初心啊,多亏朝廷内外没有什么大事,要不然难逃祖宗家法。当时还有过废太子打算,也不知道朱祐樘会不会记恨。我对我爹心有芥蒂,不知道他心里如何,哎。

李世民回到山上的宫殿中,看到自己的皇后和别的阎君夫人正在做有趣的游戏。“这是在画什么?”

两名阎君夫人面对面的摆设了画案,手执勾线细笔,蘸着淡墨,时不时的抬头看对方一眼。

长孙无病:“你来看,这是现在最时兴的题材,很有意思。”

李世民走过去一看,她在画的是对面的美人提着毛笔犹豫不决,桌子上展开的画卷上,虽然角度很平,还能看出来是牡丹花丛中的半个美人。想必对面的美人也在画长孙皇后提笔画画,只是不知道姿态服装如何设计,互相参考的只是相貌。

说到是时兴的题材,他忽然想起来:“以前遥画的王羲之牧鹅图,竹林七贤图、耕读图一类画,现在都改成了着墨图。”

他喜欢欣赏字画,这些名家面对面互画对方创作的图,还是很漂亮。技艺高超,墨色精妙。相貌也画的惟妙惟肖,只是有些挑剔,必须要双方互相看得起,才能凑在一起画这样的图。画好之后也是各自收藏,虽然愿意给人看,却要不到。他馋的不行,奈何自己善书不善画,换不来。

一位阎君夫人:“最有趣的是米芾画的那幅苏轼泼墨图。”

说起那副画谁都想笑,俩人对着画画时,苏轼认认真真的画米芾,米芾唰唰唰的画山水画,六尺画卷上满是山水画,就在河边画了一个小亭子,亭子里有一个胖子,一个瘦子,面对面的画画。

画完之后都要互相交换作品,苏轼毫不吝惜这幅画,就挂在墙上,大开院门,任人往来观看。

其实他不吃亏,米芾的山水画的最佳,只是这样画出来的诙谐风趣,叫人好笑。

在两个画案之间来回溜达,观赏双方的进程。

长孙无病当然还很平静,甚至想把笔给他让他代笔。

另一位夫人就有点受不了:“忽然有种殿试的感觉。受不了。我先告辞了,笔墨都放在这儿明日再继续画。”盖上砚台盖子,拿着毛笔和笔洗出去到溪水里洗毛笔。

长孙无病笑盈盈的和丈夫一起送她们出门:“等他走了,咱们相聚的时间多着呢。”

“那可未必。”两位阎君夫人手挽手:“我们俩才是朝夕相处,你家那位,空闲时间多的很。”真有点羡慕。

还有吕雉也不错,拿述职和关心丈夫两个接口轮流用,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有说不完的话,自己和丈夫现在已经没什么话可说了,就平平淡淡的在一起坐着喝茶。

天下大势总是在变,人才层出不穷,人间变革,多少可说可谈的事,那夫妻二人当然有说不完的话。

李世民走到哪儿都被羡慕,已经习惯了:“如今天下太平,同僚们回家的时间多了许多。新君的性格也不错,还能再有一二十年的闲暇。夫人慢走。”

安静下来之后,长孙皇后问:“你为何面带愁容?朱见深说了什么得罪你的话?”

“那倒没有,他的性格和雉奴有些相似,不会得罪人。”李世民玩笑道:“就连这爱好也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