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油一倒好,旁边立刻会有弓箭手将火箭射向云梯,把梯子点燃。
这招果然有效,随着一架又一架云梯被点燃,失去了攀爬工具的魏军攻势顿时缓了下来,直到有新的云梯被运过来为止。
惨烈的攻城战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魏军在付出足足四千多人的伤亡后,还是没能接近城头一步。而他们的云梯也被烧掉了三十多架,只能鸣金收兵。
反观西北军这边,不过是死伤了三百多人。
双方伤亡比率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此次攻防战绝对是西北军大胜。
望着不断退去的魏军士兵以及城下大量的尸体,惠阳府卫所指挥使杜肖却并没有感到太高兴,因为他心里很清楚,真正的苦战还远未开始。
刨去无法作战的民夫,魏军至少有六、七十万人之多,这区区三、四千人的伤亡,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而他们的职责,就是要死守惠阳城,直至等到援兵到来为止。
然而只有杜肖一个人知道,援兵是不会来的,这惠阳城将会成为他们这些守军的葬身之地。
早在几个月前,大帅宁志远亲自接见了他,给他下了一道军令:死守惠阳城。
这个死守,是真的要拼尽一兵一卒也要死守到底。
因为大帅说得很清楚,西北大营这边是不会派援军过去支援的,一切只能靠他们自己。所以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死任务。
大帅还向他承诺,一旦宁家日后真的取得了天下,不管他杜肖是死是活,宁家都会对他封侯,并且世袭罔替,子孙永荫。
他手下的千户百户等将领也会相应有所追封,日后所有人的名字都会写进忠臣录中流芳百世,绝不会让他们白死。
杜肖当时想都没想就接受了这道军令,并且是心甘情愿地答应下来。
从决定当兵那天起,他早就做好了迟早有一天会战死沙场的心理准备。
他运气好,不仅没死,还从小兵一路当上了千户。
他今年已经四十有余,能当上正五品的千户几乎已经到了仕途的尽头。
而惠阳府卫所指挥使却是正三品的地方大员,他这一上任就相当于连升数级。
就算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死任务,但只要一想到他死后杜家能够封侯,并且世袭罔替,他就觉得比什么都值了。
他要让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也能有成为人上人的那一天,这是他作梦都想做到的事。
而且大帅一向说话算数,既然他都这样说了,杜肖自然没有半分怀疑,于是立刻接受了军令,就这样成了新任的惠阳府卫所指挥使。
此事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就连他手下的副官和千户也不知道此事。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宁死不降的,所以他必须要稳住军心,才能把这道军令执行到底。
为此,他还特意把所有城门用砖石给封了起来,使偌大的城门成了一道有名无实的装饰,彻底断绝了士兵出去的退路,同时也让城门这个最大的守城弱点给消除了。
至于补及方面,城内早就储存了可以供全军消耗三个月以上的粮食和清水。库房内众多用于守城的弓箭、长枪、火油等武器更是数不胜数。
这样一来,除非魏军真的围城超过三个月以上,否则根本耗不死他们。
这一切的准备,只有一个目地,那就是死守到底。
杜肖相信,被大帅下达死守命令的绝不止惠阳城一处地方。
杜肖的判断是正确的,不止是惠阳城,凡是周边较大的城池,宁志远都给负责守城的指挥使下达了死守到底的命令。
这或许很残忍,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包括宁志远、李定北等军方大将心里都很清楚,西北跟南边不同,大部分地区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根本没那么多险要之地可以作为偷袭的地点,想要设伏更是难上加难。
而且像安国公这样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想诱敌深入、引其上当几乎不太可能。
这种小伎俩只能用在一些脑子发热的楞头青身上,对安国公这样的老将是没用的。
尤其从他采用这种调动全军之力一路平推过去的战法,可以看出安国公是铁了心要用这种稳扎稳打的方法去打赢这场仗。
在这种情况下,西北军唯一的应对之策,就是用一个又一个城池去尽其所能地消耗对方的兵力,然后把大军主力引至西北内陆地区。
等魏军势尽力竭之时,就是他们发动反攻的最好时机。
所谓慈不掌兵,包括宁志远在内的各个军方大将虽然平时都很爱惜自己的部下,但真到了打仗的时候,那是绝不会手软的。
为了取得胜利,不管付出多大的伤亡都在所不惜。
打仗原本就是要死人的,哪有这么多人情可讲。
()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