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西北军把那十几万流民全都收留下来一个都没杀?”听完长子谢昱昆的汇报后,饶是一向城府深重、绝少形于色的安国公谢明顺也露出了有些不敢相信的神情。
“是的,父亲。我们派去的歼细在潜入东北后发现,那十几万流民被西北军分为两批引导至漳州和临祈这两府。
紧接着西北军安排这些流民和当地民夫从乌江岸边开挖深渠,引水至内陆山区。
在挖好水渠后,西北军竟然组织流民在山上造田。”
“在山上造田?你说的难道是南方偏远地区特有的山田?”
“应该是的,总之西北军就让这十几万流民在许多山上大量烧山造田,现在已经造出了大片的田地,具体有多少亩暂时还难以计算。”
安国公眉头一拧问道:“竟然想出了挖渠引水、大造山田的做法来安置流民,这宁家背后显然有高人在帮他们出谋划策。
但此事还是太过蹊跷,就算宁家想出了这样的法子来安置流民,但至少要一年后才有收成。
那在这一年内宁家哪来这么多粮食供养西北军和这十几万流民?
此事太不寻常,我们一定要查清楚才行。对此你们有何想法?”
安国公的次子谢昱珩开口道:“父亲所虑极是,如果不能找到西北军粮草的来源,那我们想通过绝粮之法断西北军后路的计划将无从谈起。”
谢昱昆想了一下才说:“会不会是宁家通过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秘密购进大批粮草来过关?”
谢昱珩摇了摇头说:“三十多万大军以及十几万流民的粮草不是个小数目,绝非普通商人能够拿得出来。除非是全大魏大半的商人都愿意交出存粮才能做到,这显然不太可能。”
“既然不能从商人手中获得,难道这真的只是宁家自己的存粮?”
“我倒是觉得有可能。因为自几年前西北大旱之后,宁家就开始有意大量存粮。
或许为了渡过难过,宁家把这几年来的存粮全都掏出来也说不定。”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只要等西北把存粮用完,那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一直没出声的安国公却直接驳斥道:“这不可能只是存粮。
以宁志远的小心,绝不会把救命的存粮拿出来救济那十几万流民。
他是领军多年的大将,并非那种心慈手软之人,很清楚一旦没有粮草,军队就会哗变。
而西北足有三十多万大军,一旦发生哗变,将一发不可收拾。
像宁志远这种老狐狸是绝不会冒这种险的,他一定找到了别的粮路。”
谢昱昆和谢昱珩兄弟俩也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谁会把救命的存粮拿出来救济流民啊,这不符合常理。
谢昱珩本身就是一个脑子比较灵活的人,他想了一会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父亲,你说宁家会不会并非在大魏境内购粮,而是在境外购粮?”
安国公听完,随即脸色一变,立刻走到书桌前摊开了大魏地图凝视着西北和东北的位置。
过了一会,他忽然一拳砸在地图上狠声道:“好一个宁志远,怪不得要劳师动众攻打东北,原来如此。”
谢昱昆和谢昱珩也赶紧走过去观察地图,过了一会两人终于想明白父亲为什么会这样说。
只见地图上,九江的外面,就是东海的海岸线。
而在东海周围,遍布着多个周边小国,其中不乏百僦、灰衣、马莱等盛产粮食的地区。
至此,他们终于知道西北军为什么要劳师动众攻打并非产粮重地的东北。
那并非他们之前以为的声东击西之计,而是想借九江的港口到海外去购粮。
失策了,确实是失策了。
谢昱昆和谢昱珩兄弟俩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决定放弃东北,转而布下重兵防守江南各省的人正是他们父亲安国公,这还能怪谁。
而且父亲当时的考虑也是很有道理的,就怕西北军以攻打东北为名。
趁朝廷派兵救援之际,突然来一招回马枪转而攻打江南各省,那就得不偿失了。
但不管怎么样,一直算无遗策的父亲这回确实失算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身为儿子,这时候哪敢说什么不好听的话。
虽然受到一些打击,但安国公毕竟是久经沙场之人,很快就恢复了冷静,对两个儿子吩咐道:“为防止西北军再度出海购粮,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组建水师。
然后把整个东海沿岸彻底封起来,不许片木入海,我看宁志远还……。”
“伯祖父,伯祖父,大事不好了!伯祖父……”还没等安国公说完,书房外面传来了侄孙谢长平的大叫声。
被打断说话的安国公眉头一皱,很是不满地对长子谢昱昆吩咐道:“让他进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大惊小怪的。”
“是,父亲。”
谢长平进来后,连礼也忘了行,急匆匆地说:“伯祖父,我刚收到八百里急报,胡人突然对卢州发动偷袭,现在估计已经攻下了卢州。”
屋内的三人听到这话,顿时脸色大变。
安国公怒声道:“我不是已经下令南方各地卫所收紧防线并加强戒备了吗?为什么还会遭到胡人的偷袭?”
“具体战况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那些胡人是趁着晚上奔袭而来。
胡人似乎已经知道我们把大军集结在江口一带,导致其他府城防守薄弱,所以才突然南下偷袭卢州。
最可恨的是那卢州知府,那蠢人因为害怕胡人屠城,竟然主动下令开城门让胡人进城。”
“卢州前面应该有几处哨所才对,这么多胡人经过难道就一点都没有察觉到吗?”
“可能是因为胡人采取昼伏夜出的方式趁着夜晚赶路,所以哨所的官兵才没有察觉。
而且南边那些官兵全是一群废物,就算没有发现胡人也不出奇。
伯祖父,胡人确实凶悍,我怕再这样下去胡人会趁机一路南下。”
安国公深思了一会,终于拍板道:“昱昆,你把十万在江南布防的兵马调到南边去布防。”
“父亲,假如西北军趁机攻打江南怎么办?”谢昱昆有些担心地问。
“不会的,宁志远既然有心经营东北,短时间内是不会对其他地方出兵的。
而且那十几万流民也足够让他们头痛不已,根本无暇南顾。
更何况江南还有大量人马,只要据城而守,西北军就算再善战也拿我们没办法。”
说到这里,安国公抬头对屋里的三人叮嘱道:“如今我们要改一下方略了,对西北军以守为主,对胡人则以攻为主。
先想办法把胡人南侵之势遏止再说,绝不能再让他们进一步南下。”
“是,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