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烂片扎堆(4/6)(1 / 2)

“很重要,没有《边境风云》票房的成功,我根本不可能拥有自主表达的权利!”

“别的不说,《解救吾先生》制作+宣发超过六千万,你觉得会有投资人愿意给钱让一个新手操作吗?”

然后就引发了第二个问题:“《梅兰芳》的票房比不上《解救吾先生》,你有什么想说的?”

“那《梅兰芳》拿了金鸡奖最佳影片,你怎么不说?”

“有一些学院派导演,他们认为艺术比较重要,电影是他们表达的途径,他们关注的是电影本身,而不是票房。这种导演,追求故事的深度、思想性,而对其娱乐性不太重视。这就相当于站在了普通观众或者说票房的对立面。例如我很喜欢的《肖申克的救赎》,很多人说这电影除了结尾升华之外,大部分情节都在铺垫,就像吃了一肚子苦瓜最后给你一颗糖豆,固然异常甜蜜,但很难让人愿意再体验一肚子苦瓜的感觉。所以观众不买账。”

“视效大片、商业片是票房的中流砥柱,在全球的主力票仓基本都是这样一个情形。不可能因为某个导演改变,一个还行的剧本加一个过得去的导演再加上不太出戏的演员,基本上就能出一部观众喜闻乐见的爆米花。”

……

这些年围绕着吕潇然一直有个话题:他不是导演系的!

一个学表演的,主职演员,转行做导演,做出来的电影,一部比一部卖得好,这少不少圈内人有些微词…

甚至有人在网上公开说什么‘不管吕潇然的电影卖了多少钱,他只是个不懂电影的商人。’

难道非要学院出身的导演拿到高票房才符合认知?

读清华就能保证你赚到大钱?

吕潇然一向认为,科班出身只是身份,既无法保证电影的质量,更无从保证票房。

库布里克不是科班出身,是一个杂志摄影;

诺兰也不是科班出身,是一个学文学的;

现在的学院出身还算遮羞布,然后,毕导、滕导联手,用两部电影把学院的这块遮羞布扯了下来——一部叫《纯洁心灵·筑梦娱乐圈》,一部叫《留海堡垒》;

这就跟读书无用论一样逗。

比尔盖茨成功了,他从哈佛辍学,而很多没辍学的哈佛生没他成功,结论,哈佛是个野鸡学校。

真的是这样吗?

你去跟你妈说一下试试!

我妈:又在看书?读书有什么用,你看那谁谁谁,没读书,出社会照样混得多好。

我:我不想读书了。

我妈:你再说一句试试…

我:我说我不想再读书了。

我妈:你个兔崽子,我和你爸辛辛苦苦供你上学,你不读看我今天不打死你!

一个好导演,拍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科班出身不是必要条件,拍出大烂片也跟科班出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而且单纯用票房,还是国内市场票房来简单定义“好电影”也是很畸形的定义。

就比方说《刺陵》、《风云2》,这两部电影首日开画,前者首日接近1100万,《风云2》要差点,只有800万…

这两是好电影吗?

……

《刺陵》…

首日上映,鉴于周截伦的强大号召力,院线直接给了百分之三十的排片;《风云2》只有百分之二十八;此外,《时空恋旅人》有百分之十八,《花木兰》百分之十的排片,《2012》还有百分之十二…

周截伦真的很强势!

《大灌篮》那种烂出创意的电影,居然能破亿;

gu903();《熊猫侠》这种特摄片,内地五大卫视开高价引进,甚至还卖了二轮、三轮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