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耳濡目染,他这十几年是在这位居委会老太太身边长大的,听唠叨也知道居委会有多么的神通广大了。
据他了解,要想知道一条胡同的详细情况,居委会比街道和派出所都管用。
这两个部门想开展什么工作,谁也离不开居委会的配合。
最基层的单位嘛,又时时刻刻处于人民中间。
谁家刚吵过架,谁家婆媳关系不好,谁家几门亲戚就没有不知道的。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咱们国家最管用,最可靠的民间信息调查来源。
办事态度也认真,比什么“东厂”、“锦衣卫”效率高多了。
可就是有一样,居然从来没人重视过这一点。
也没人想到要把居委会大妈掌握的信息,在商业领域加以运用。
其实这帮老太太都挺好打交道的。
普遍来说,你只要能让她们产生信任,过了她们“政审”这关。
嘴再跟得上,多说点好听的,她们就可热心,愿意帮你的忙了。
如果再给点儿小恩小惠呢,那更了不得了,简直对你比亲儿子还亲。
所以具有远见卓识的洪衍武首开了这个先河,一下子就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七月初的时候,他穿的人五人六的,手里拿着房管部门的政策条文。
先后跑到“前海”、“后海”和南锣鼓巷这几个重点地区溜达了几趟。
假借替朋友找房的名义,也就试着跟六七位“居委会大妈”搭顾了一下,然后给人家留了电话。
没想到这一月之内,就有一半回了信儿,最后还成交了两套房。
第一套是“什刹海”不那么正规的小院,才二百五十多平米,六间房。
应该是过去大户人家的一个小偏院儿,后来落败了,是给切零碎了变卖的。
如今的具体情况是这家房主要回房没多久,看房子被糟践得不行,也无力翻修,正发愁呢。
跟老邻居这么一唠叨,说就这破房我要什么要啊,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要呢。
得,也就被居委会这位给知道了。
第二套是南锣鼓巷临街的三间房。
这房主是母亲去世了,继承的遗产。
因为他自己有房住,就把这几间房出租给一个沪海来的裁缝吃房租了。
本来想着弄点活钱儿,没想到反倒给自己找了事儿。
因为房子年久失修,处处有毛病不说。沪海人也有点过得太细了,忒较劲。
像屋里漏水,墙角返潮,灯泡不亮,窗户漏风,烟囱堵住了,自来水不冲,外带闹耗子。
无论什么大事小情,都得给房主挂电话。
半年下来,搞得房主烦不胜烦。
一算账,要修房,那点房租屁也不顶,自己还得搭钱。这又是何苦来的呢?
结果就为了这些事,沪海裁缝和房主吵了好几次,最后就闹到了居委会。
房主搭不起工夫,说反正修房我不干,要么你凑合用,要么退你钱,你走人。
可沪海裁缝还不干。
这样当居委会这位认识了洪衍武以后,就跟房主说了。
“你不如把房卖了得了,让别人愁去不完了。”
这么着,两套房妥妥到了洪衍武手里。
至于价钱?那真是白菜价。
这是因为当时人们认知本身缺乏经济头脑,又好面子,耻于言利。
另外房管所的房屋评价办法极不合理,当时房屋价格水平比房屋实际建筑成本普遍要低50%以上。
像什刹海小院是“合瓦”房。
如果算折旧,每间房造价也应该是1652元,可售价官方规定每间房只能是645块。
南锣鼓巷的“灰瓦”就更低了。算折旧造价应该是每间房951,可售价官方规定是每间房204块。
这么算下来能有几个子儿?百分之六的契税更是微乎其微。
所以洪衍武真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像他因为心里不落忍,私下里又额外分送了一台彩电,一台洗衣机给两位房主的行为,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有良心的义举了。
那是板上钉钉的大好人啊。
甚至就连沪海裁缝和两位介绍人居委会大妈也都落着了好处。
洪衍武自己把裁缝的后半年租金给退了,说好让他白用房到年底,到时候换地儿。
而按照“成三破二”的规矩,两位大妈的“佣金”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尽管都扭捏推让了一番,但没人跟钱过不去,最终还是装进了兜里。
真不能不说,房产过户手续一半完,那是人人尽欢颜啊。
像一锤子买卖的房主,和那沪海裁缝咱就放过去不说了。
关键还是那两位大妈,那坐在饭馆里吃请都是一个做派。
都是一边筷子捞肉往嘴里塞,一边用流油的嘴跟洪衍武满应满许着。
“你这小伙子,办事真靠谱。瞧瞧,这还让你破费请客。客气什么啊?应该大妈请你才对……”
“咱都是应当应份的,有什么可谢的?好好,今后再有什么事你就言语,只要是这片的事儿,找我就行……”
“什么?还想问房子啊,哦,同学要结婚没地儿……”
“行行,只要是按政策来,怕什么?告诉你,我就是街道,街道就是我,只要有消息我一准通知你……”
“哎,劳你一下,麻烦把那碗扣肉给我推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