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1 / 2)

因过于忙碌,唯有在夜深人静时,他偶尔半夜惊醒,才会安安静静地躺在榻上,放纵对公祖的思念。

不知公祖现在在做什么呢?

狄青翻了个身。

会不会,偶尔也想起自己?

为这个十分厚颜无耻的念头,狄青不好意思地又翻了个身。

可有好好用饭,好好歇息?

不翻了。

他虽做梦都想常伴公祖身边,也一直怀念与公祖朝夕相处的亲密日子,但更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公祖而言形同累赘,而知晓克制的重要。

不管能在兵营待上多久,都得抓紧时间好好锻炼,才不算浪费公祖一片苦心。

好好干吧。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

1.榷场:

大宋朝和北方邻国有边境贸易市场,在两国交界地带,叫作榷场。到了榷场就相当于到了边界,一脚国内一脚国外,可以自由出入了。比如北宋在澶渊之盟后在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设立了对辽榷场,而辽国也在自己境内的涿州新城和朔州南设置榷场。

关引不容易申请,榷场也不是总开放。

关引上面写着姓名,准备卖的货物名称和数量,从哪个口岸过境,到哪个榷场去,还有州税务局长的签字。

以及第一、时间有限制。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规定,过境贸易限期五日,到期不回,强制遣返,私下藏匿,抓住以偷渡论处。

第二、出境不得寄送书信,否则就有里通外国、泄露情报的嫌疑,被举报查获就要判刑。

第三、严禁夹带违禁物品。这里尤其要注意:出国不可以带钱,金银铜钱都不行。根据大宋法律,最严厉的时候带一贯铜钱就要处死。此外,粮食、书籍也是违禁品,私自贩卖到国外一样是重罪。

(《活在大宋》)

2.关于边境贸易和招抚,其实都是历史上王韶做的。不过他出生在1030年,这会儿还没出世。

记得我在前面提到的那个在元宵节被拐、却机智找到对的人求助,最后得以脱身的小孩子吗?

就是王韶的幼子。

王韶来到西北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活动,先招抚了岷州(今甘肃岷县)地区吐蕃部大首领俞龙珂。据记载,为了赢得对方的信任,他仅率数骑亲赴其腹地大帐,推心置腹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此招抚俞龙珂麾下十余万口。朝廷特为这位豪爽的酋长赐名包顺(据说是因为他仰慕包拯包公为人而提出要求姓包,朝廷特意予以满足),并封赏官爵与财物,使这支势力成为归顺天子的臣民和武装,日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韶颇有头脑,他清楚一味安抚或单纯用兵都不能收到长效的结果,昔日诸葛孔明收服西南诸部便是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所以在旗开得胜后,他放开手脚从事更为广泛的边关建设,初步尝试用经济手段配合军事行动。为此,他组织各族边民开垦荒地,发放农具、种子,既解决了这些人的生计,也满足了部队的军粮供给。当他了解到牧民饮食生活中离不开茶叶时,就利用川茶与各部族交换马匹,通过互市贸易,彼此受惠,还赢得周围部族的欢心。一些内地商人也被他招揽来,又进一步丰富了贸易的品种,像绸缎之类的奢侈品也成为酋长头人家的喜好之物。要说中国以后长期出现的茶马贸易,其实正肇始于斯。(《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

第二百零四章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陆辞并不急于着手将构想实现,而是将一条条策按轻重缓急、达成难易整齐列下,再挨个进行仔细陈述,还把搜集来的相关资料也囊括进去以加大说服力。

策论本就是他的绝对强项,经过这几年来不间断的任官经历,这项能耐更是得到充分锻炼,加之手头资料充足,落笔时自然也得心应手。

他未耗费太长时间,就将沉甸甸的几摞资料,取得精魄,总和整理成一篇近两万字,却字字条理清晰、精彩凝练的《安边策》来。

而这篇献策要去的地方,当然是太子东宫,而非朝堂之上。

倒不仅是他与太子向来亲密即使出任地方官职,也不曾断了联系的缘故。更大的原因还在于,唯有精力充沛、踌躇满志的太子殿下,会倾向进取,为他所描绘出的宏图所动。

换作要吃檀渊之盟一辈子的老本、还沉迷装神弄鬼、和气生财的官家赵恒的话,哪怕不因在气头上而瞧一切与他有关的事务都不顺眼,陆辞怀疑,对方恐怕也会因为字太多懒得看等可笑原因,将其忽略过去。

在奏疏得到回应之前,他是不会做任何大动作的。

陆辞对朝中那层出不穷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自是心知肚明。别的不说,就他崭露头角,于馆阁任职时,不也有一位荒唐可笑的上官借那包零食为由,向台官告发,道他贪污受贿?

现他年方及冠,就已官居从三品,朝中可谓是独一份的,自是树大招风。

即使已被谪出京城,又被皇帝厌弃,看似一蹶不起了,但明眼人更清楚,这不过是寻常的一次宦海沉浮、势力轮转。

只要有太子的信重摆着,陆辞复起归京,也只是迟早的事。

若说他知秦州,就等同于彻底避开了斗争漩涡的话,无疑是痴人说梦此时此刻的庙堂中,绝对少不了虎视眈眈、要伺机对他进行赶尽杀绝的政敌的。

因此,他需得早早报备,防上一手才是。

陆辞素来是个好讲究未雨绸缪的,尤其涉及到与其他部族的邦交、贸易,公使钱的经营,和修建堡寨工事等敏感事宜,更当慎之又慎。

否则一盆贪污受贿、与民争利,甚至勾结外敌的污水泼上来,哪怕拿不出实际证据,单是查证过程,就得伤筋动骨。

即使要因此耽搁上十天半月,也比予人话柄,埋下祸端的强。

陆辞将奏疏加急送出后,就片刻不愿耽搁地,开始着手筹备先头事项了。

不论献策能被采用多少,先头工作提前做好的话,也能省下大量时间。

在耐心等待和准备的过程中,忙碌程度稍减的陆辞,还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两个每日雷打不动的习惯:一是问狄青在兵营里训练得如何,二是进兵器库查看修护进度。

每隔个三五天,他还会亲自进趟兵营,观看兵丁们的训练。

当他站在高台上,微微笑着往下看排练军阵的军士时,所有人都没能猜到,那眉眼额外好看的郎君,竟然就是秦州新任的知州。

真正见过陆辞真面目的,在这日前到底只在少数,大多数人只是从他们口中听说新知州是个模样好、爱笑的俊郎君,可真正看到后,还是都不折不扣地吓了一跳狠的。

看着还没他们的岁数的一半大,就已经是朝中三品大员了!

又有人忍不住瞅了眼自陆辞露面后,就额外精神抖擞、两眼放光的狄青一眼,心里嘀咕。

说是俩弟兄,模样咋不相像呢!

陆辞也不知为何,在巡检过程中,自己分明未曾费神去寻找,却轻而易举地发现了混在其中、位置也并不特殊的狄青。

狄青本是一副分外卖力的积极模样,被他发现后,倏然变得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