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他心里不想接受这个答案。
这个太难以理解了。
是个人听到恢复高考都会很激动吧,为什么杨小叶却一点波澜都没有。
难不成她真的想一辈子留在这边。
“嗯,不考。”
杨小叶根本没犹豫。
“你会后悔的。”
宋词跳脚反驳。
“不会。”
杨小叶耸了耸肩,丝毫没有在意。
“你甘心一辈子窝在这个小地方!”
宋词真的急了。
“不甘心啊,但是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杨小叶不明白了,难不成就非要是大部分人认为的好才是真的好。
别人就不能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吗?
人与人之间相处,求存同异,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难不成和你不一样观点的,就是不对吗?
杨小叶从来没想改变过宋词的想法。
当然,她也很讨厌别人来改变她的。
“行了,你不用说了,我要回去了,以后有缘再见。”
说完话,也算是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划上了一个句号。
杨小叶头也不回的扭头进屋了。
她这句有缘再见,也算是给原身和宋词划上了一个句号。
以后真的是桥归桥,路归路,大家没什么联系了。
宋词仿佛是明白了杨小叶的意思,他呆在原地停留了好久都没有动。
他一瞬间仿佛感觉到,自己其实早就和杨小叶的关系越来越远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单纯的丫头已经变成了他不认识的模样。
不去参加高考...
宋词握了握拳。
他可是一定要考大学的,而且要考的很好。
以后他和杨小叶就只是大学生和乡下丫头的关系了。
终究是可惜了。
宋词惋惜的叹了口气。
他以后可是要飞黄腾达的,断断是不能在这样的丫头身上浪费时间了。
宋词终于决定了。
他回到知青点,打包好东西,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青山村。
没过多久,吴青青也离开了。
青山村村民没什么太大的波动,就好像他们两个来到村里,闹的那些事情,都是没发生过的一样。
总之,他们走了。
青山村的人们一如既往的生活着,没有一个人再提他们,甚至怀念他们。
就连知青点的人们也都一样。
蒋毅表面上也闭口不提,内心却多多少少松了口气。
只是他们为什么离开。
却除了杨小叶,没有一个人清楚。
夏忙终于过去了。
紧接着就是紧锣密鼓的秋收。
秋收杨小叶也参与了,没办法这种事情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参加。
她也没办法偷懒。
好在印刷厂那边有陈一凡盯着,也没什么问题。
她也就只能认命的跟着干活。
亲自下地,杨小叶这才知道干活的不容易。
之前看书的时候,男主人公不愿意种地,拼了命的想要读书。
杨小叶其实一直不是很理解,那种拼命的劲头是怎么来的。
但是现在她知道了。
为什么会有人说出,读书快乐,这种话来了。
因为干活,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一个秋收下来,杨小叶瘦了好多,其实要不是因为有灵泉水,她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黑丫头。
好在有外挂再身,她还是那么白,皮肤丝毫没有因为晒而受伤。
因为这个,宋苗酸了好多次呢。
毕竟没有哪个女孩子是不想变美的。
秋收结束了。
杨小叶摊在家里休息了好几天,甚至还萌生出了要不然还是去参加高考的念头。
毕竟做生意干活都不如躲在象牙塔里面舒服。
到时候出来国家分配工作,多美滋滋。
可是一想到马上恢复的生产制度,经济腾飞。
杨小叶就舍不得那些钞票。
可能她天生就不是研究型人才,还是赚钱更实际一些。
秋收完了。
整个青山村的人也能歇一歇。
知青点累的也不行,宋苗都好几天没有来蹭饭了。
蒋毅带着大家挥泪干活,倒是勉强跟上了大家的进度。
可是到底是不如村子里干活好。
交完公粮,就是等着分粮食的日子。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
一个巨大的消息在青山村炸开了。
“什么,恢复高考了!真的假的。”
村支书瞪大了一双眼睛,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
“是真的,整个县里都传遍了,据说是首都那边过来的消息,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要见报了。”
一个年轻人满脸通红,神采飞扬的道。
“原来是县里传来的消息,我说怎么报纸上没写。”
村支书定了定神。
“别不是什么假消息吧,这么多年了,也不是没有传过这样的消息,每次传来那帮知青就热血沸腾的,但是过了好久也就那样。”
村支书吧嗒了口烟,一点都不意外。
“支书这次不一样,听说这消息在首都都传遍了,只是报纸还没有发售到我们这边,有人拿了一份首都的报纸给大家看过,是真的。”
青年人越说也激动。
恢复高考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就是恢复一个走出村子,走向首都的机会。
“真的,还有报纸,哪儿呢,给我看看。”
村支书也激动了。
他不信什么道听途说,小道消息。
他就信那个实打实的报纸。
“那么精贵的报纸我这怎么可能有,但是县里真的有人看的了,还不是一个,叔!看来高考是真的要恢复了。”
年轻人拍了拍村支书的手。
说着说着差点落下泪来。
“那快,快去通知村子里的娃娃,还有知青点,这咱们村子里要是出了一大学生,那可是祖宗脸上有光啊。”
村支书也淡定不下来了,他扔下手里的烟袋杆。
就要穿鞋出门,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村的人。
杨小叶知道消息的时候,她正在和陈一凡核算材料呢。
陈一凡不知道这个消息,听到的时候还愣了一下。
以前他是不敢想,当真的听到恢复高考的时候,到底心里还是非常震惊的。
杨小叶示意他淡定,并且告诉他,这个消息其实是她传出去的。
没错。
就是杨小叶在背后推动的。
首都那边,她一直都盯着,只要消息一出,就立刻在县里传来。
毕竟这边离着首都还远着呢,消息闭塞,少一天就是影响她卖书的一天。
所以她才在首都一下发的时候,就立刻在县里传开。
为了让大家相信,她还搞出了报纸一说。
为的就是让村支书这样的老人也相信。
具体做这些的就是从小在县城里面摸爬滚打的小宇。
小宇在县里混的很熟,传递消息这一点对于他来说一点都不难。
杨小叶已经把他们姐弟从贫民窟接了出来,住在了县里的那个小仓库那边。
小敏和小瞳已经去上学了。
而小宇则就是帮助杨小叶来卖书,供两个弟妹上学吃饭。
杨小叶很相信这个小孩。
小宇没让他失望,滑不溜手,游刃有余,顾淮曾经见过一面。
也夸过这个孩子,并且说之前对付宋词,也有这小子一分力。
总之杨小叶放出这个消息,为了的就是快速的在县里开展卖书的工作。
一开始她并不着急,先让大家适应一下消息。
再有一个传递的时间,一传十十传百,她相信不用过多久,周围乡镇就会都知道这个消息了。
而她就要在这段时间里面。
为自己的书店打开格局,营造良好的市场形象。
“你说,我们这个书店叫什么名字呢!”
杨小叶坐在床上,歪着头思考。
“还要取名字?不用吧。”
陈一凡不解,这种事情冒着被抓的风险,怎么可能还要留下名字。
可是杨小叶却不想赚一次,这次她抢在人们前头,费了这么大的劲头,可不能就赚一次钱就完事了。
杨小叶想打造自己的品牌。
这次她们卖的书肯定很多。
广撒网重点培养,到时候看他们书考上大学的人概率就会非常大。
那个时候,就可以把他们店的名字打出去。
营销策略,打造一股买他们店的书才能考出好成绩的声势。
这样就算以后书量上去了,他们印刷出来的书也不愁卖。
杨小叶觉得,既然自己占了先机,就不能白白浪费。
总要做出点什么,才能够本。
“王冠书店怎么样。”
杨小叶突然想到了一句话。
“怎么解?”
陈一凡询问。
“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别低头,王冠会掉。”
杨小叶笑出声。
“我们的书就是莘莘学子求学路上负重前行的王冠,只要不低头不放弃,就能一往无前,成为王者!”
杨小叶慷慨激昂。
说着说着自己都笑了出来。
谁想到后世一句搞笑鸡汤,竟然能给她灵感。
“说的好,就要王冠!小叶啊,你说的我都想去考试了,真是太励志了。”
陈一凡噼里啪啦的激动的鼓掌。
丝毫不知道杨小叶的恶趣味。
杨小叶:...
行吧。
希望她的王冠以后真的能像后世的那句话一样,家喻户晓!
第80章
秋收结束了。
村里其他人都还好,只是老杨家却有点难。
今年他们家粮食少,花费还多了起来,一家人勒紧腰带做事,难免会生个大病小病,尤其是老杨头,今年的身体格外的不好,总是要吃药。
这秋收又是最累人的时候,谁家都是供着好吃的,就怕人倒下。
可是老杨家却实在是拿不出什么东西来。
结果秋收才第二天,家里就累倒了好几个,根本没有办法来上工。
秋收因为活多,而且很累。
所以给的工分相对的也很多。
可是老杨家的人直接在干活的第二天就倒下了。
导致一整个秋收下来,他们都赚到多少工分,相应的还搭进去不少。
要是一直照这样下去,老杨家年年入不敷出。
家里迟早要乱下去。
就比如二房一家。
孙娟心里就不爽很久了。
秋收的时候,他家是出力最多的。
杨国瑞,外加一个杨家强。
现在算是老杨家的主力大军。
大方的杨国伟本来就不擅长干活,这次秋收更是第一天就没干完。
至于杨家祥,那可是压根就没去上工的人。
天天赖在家里,还嚷嚷着东西不好吃,要吃肉。
孙娟觉得,这个家真的是没办法在过下去了。
出力的是她二房,凭什么大家一起吃。
之前孙娟没有发动的原因是因为还想着老杨头手里的钱。
那笔杨国耀留下的钱。
为了这个钱,老杨头暗潮波动,倒是也减少了一些事情。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孙娟算过了。
老杨头这一年住院,喝药用的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可是她却没发现什么杨奶奶出去借钱的动作。
那么说明,这笔钱就是杨国耀留下的那笔钱。
钱估计没剩下多少了。
那么他们二房干嘛还留在这里给人家打工。
孙娟真的是越想越气。
“老二家的,去把饭做了。”
杨奶奶从屋子里走出来,吩咐道。
她整个人憔悴了很多,家里吃的不好,事又多,连带着人精神状态都特别的差。
“做饭?拿什么做,家里哪有东西了。”
孙娟本来就生气,说出这话的时候语气更是不好。
“你怎么说话呢,那家里不还是有点玉米碴子吗!”
杨奶奶感觉有点头疼。
“我这还有两个鸡蛋,一会给家祥做上。”
老杨家的伙食直线下降,但是杨家祥却还是首位的。
只是从肉变成了鸡蛋。
“妈,我家家强这几天天天去上工,现在可是秋收啊,有多累您不是不知道,也该给他吃点东西了吧。”
说到这,孙娟有点心酸。
她是真的心疼自家男人和儿子。
家里吃的不好,人都瘦了不少。
还好儿子底子好,不然都得直接倒在地上的。
“家里就这么点鸡蛋。”
杨奶奶有点不悦,但是杨家强也是她孙子,最近的确很累。
可是家里真的没多少东西了。
“那...那给家强也煮一个吧。”
杨奶奶叹了口气。
要是之前没有和杨国耀,杨小叶闹的那么狠,他们家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光景。
“妈,好饿啊,什么时候开饭啊。”
屋里面蓬头垢面的李淑静走了出来。
秋收第一天她就和自己男人一起倒下了。
从那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去上过工。
每天就躺在家里,无病□□。
杨奶奶早就看不惯她这一出了。
天天骂。
可是李淑静的脸皮却越来越厚,任凭你怎么骂,她就是不动,不去上工。
弄得后来杨奶奶都没有心思骂了。
“吃吃吃,一天天就知道吃。”
杨奶奶怒骂了一句,但是她也知道,就这么几句话,这个李淑静是断然不会放在心上的。
骂多了还是自己累,现在吃的不够,还是省省力气。
杨奶奶也只是骂了一两句就回屋去了。
而后孙娟在厨房里面忙活,等着日头差不多了,外出上工的人也都回来了。
“快来喝口水,累坏了吧。”
孙娟看着自家男人和儿子,还有小女儿,心疼的不得了。
尤其是杨小月,整个人黑了还瘦了好多。
家里没有劳动力,没办法就只能让女儿也去上工。
这样的日子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妈,你听说了没,恢复高考了!”
杨家强脸上都是兴奋劲儿,一点疲惫都看不到。
“啥!恢复高考!”
孙娟也愣住了。
她今天没出门,还没听到过这个消息。
“对,恢复高考了,以后我和小妹都能去考试了!”
老杨家就杨家祥上过高中。
但是杨家强和杨小月的年纪都不大,如果恢复高考了,他们就算现去上学也是来得及的。
毕竟那可是大学,大家梦寐以求,可以改变命运的地方。
“真哒!那可真是太好了!”
孙娟不懂这些,但是她也知道大学生有多么的好。
如果家里孩子能去上大学,那么就不用怎么辛苦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