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奇怪的话让杨小叶抬起头打量了一下这个在家里存在感最低的小姑娘。
杨小花是老杨家最小的孩子,按理来说应该是最受宠爱的孩子。
可是却变成了一个最没存在感的人。
年纪不过十岁多一点,黑瘦的看起来像七八岁的样子。
李淑静估计没怎么照顾她。
“没事,你吃吧。”
杨小叶避开杨小花那极度感谢的眼神。
“小月你带我回屋呗。”
老杨家的房子很大,明亮的砖房。
这还是当初杨国耀拿钱回家盖的房子。
也不知道当初他和杨爷爷怎么说的。
在原身的记忆里,那是杨爷爷第一次去城里找杨国耀,两个人没谈多久,杨爷爷就拿着盖房子的钱离开了。
与此同时,两家就再也没有了来往,不过是过年的时候杨国耀邮点东西回家,人却没再回来过。
所以老杨家现在能在村里有这么亮堂的房子,还多亏了杨国耀呢。
但是房子虽然大,人口也不少。
大家分一分就没有多余的房间了。
上次原身回来就是和杨小月一个屋子。
本来大房二房每家各有两个屋子。
之前杨小月是和孙娟夫妇一个屋子,然后杨家强一个屋子。
可是杨小叶来了,也不能和杨家强一个屋子,没办法杨家强便去和孙娟夫妇一个屋子,杨小月过来和杨小叶住。
至于大房人口本来就多,而杨家祥独得一份,不和任何人一起住,自然塞不进去一个杨小叶。
“好,小叶姐你等下。”
吞下最后一口饼,杨小月带着杨小叶回屋子里。
杨小叶临走的时候看到李淑静蛮横的抢走了杨小花手里的饼子给了杨家祥。
而杨奶奶看到最后落进自家孙子口里也就没说什么。
目睹着家里食物链的杨小叶叹了口气没说什么,她刚来不被人欺负就不错了,怎么还能出头。
不过让她意外的是,杨小花被抢了东西,不哭不闹,只是低着头让人看不出来表情。
估计是被抢的次数多了,习惯了吧。
杨小叶没太注意。
“小叶姐,你住炕头吧,炕头热乎。”
因为是杨国耀出的钱,所以老杨家每个屋子都打了炕,有一个烧水的炉子连接。
炕头自然是最热的地方,而炕梢离着炉子最远,稍微凉一点。
“不了不了,你睡炕头吧,我受不了。”
杨小叶听到杨小月那么说,赶紧摆摆手。
她虽然很怕冷,但是却受不了炕头的热。
这炉子一烧起来,睡在炕头半夜都会被热醒,而且还很干,她可受不了。
“行,那你要是冷了就和我说,我让我妈给你灌热水瓶。”
杨小月点点头,然后麻利的上去收拾被褥。
“小叶姐我帮你把被褥铺上吧。”
早就在进村的时候,杨小叶就拿出了一个大包袱背着,要不然她就一个小包,也拿不出那么多粮食。
“小叶姐,这被子真软和,料子也好舒服啊。”
杨小月羡慕的摸了摸杨小叶的被褥,那是陈玉特意给她新换的,里面是上好的棉花,连被面都是好料子。
“我带了两个褥子来,到时候我们一人一个。”
杨小月这边的炕不大,刚好够两个人睡。
杨小叶之前在家睡的就是双人床,带来的自然也是大床大小的褥子,她和小月用刚刚好。
“真的吗?谢谢小叶姐。”
一想到晚上她也能睡上这么好的被褥,杨小月突然有点期待晚上到来了。
“小月姐,炉子上有水,我给你倒点洗洗脸吧,一会就要去上工了。”
杨小叶进村的时候是早上,正赶上上工。
估计一会支书还会宣布她回来和报纸的事情,杨小叶怎么能错过。
正好她还想看看她的好堂姐会不会给她一个惊喜。
毕竟她隐瞒了报纸的事情。
洗完脸,杨小叶换了一身衣服准备去上工。
现在早上虽然很冷,但是白天还是很温暖的,之前那一身厚的暂时还穿不上。
到了村委会门口,果然就听到大家叽叽喳喳的讨论她回来的事情。
“听说杨小叶回来了?”
“什么?当初不是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谁知道,我听说这大小姐之前城里宣扬自己爱劳动才来的咱们村,可是吃不了苦所以偷偷跑了的。”
“啊还有这种事,这不是骗人吗?”
村民叽叽喳喳,声音并不小,甚至是有意让她听到。
杨小香在人群中的角落,开心的看着这一切。
没错,这些话都是她散布出去的,虽然她不知道为什么杨小叶又回来了,但是既然她回来了,就不要妄想安静的呆在村里。
她一定会让她呆不下去,然后再偷跑回去。
这样她就可以去城里,去过好日子了。
杨小叶一点也不意外,她就知道她那个堂姐看她回来了,肯定会在背后说她坏话。
只是...这坏话水平有点高啊。
杨小叶心里有点奇怪的感觉,可是又说不出哪里奇怪。
“好了,大家静一静。”
村支书及时的站了出来。
“正好在开工之前和大家宣布一件事情,我们的知青杨小叶同志之前因为家中母亲病重,所以着急赶了回去,现在她顺利回到咱们村,继续在咱们村里光荣的劳动。”
此话一出,大家哗然。
村里人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原因。
不是说受不了苦偷跑回去的吗?
怎么又变成了重病?
就连杨小香也非常不可思议的看着杨小叶。
她突然有种无力的感觉,为什么事情都变了呢?
“支书,你可不能骗人啊,这之前杨小叶同志的行为大家可都看到了。”
村里有人不服,站出来嚷嚷。
其实之前大多村民都没见过杨小叶,毕竟她就来了一天,出工一个小时就走了。
好多人只是听到她的故事,并没有见到真人。
但是这也不妨碍村里人到处传啊。
“就是,那丫头哪里像是干活的样子啊。”
村里有嫉妒杨小叶娇俏面容的姑娘酸酸的道。
大家听到这话,顺着目光看过去。
小姑娘安安静静的站在田埂上,浑身上面没有一点泥巴,天蓝色的外套,时髦的裤子,两条麻花辫又亮又长。
重点是那张脸,白的透亮,水灵灵的眼睛,巴掌大的脸。
浑身上下娇俏的不像样子,明明是灰突突的田埂,别人站在哪里就是干活。
她站在那里就变成了风景画一样。
确实不像是干活的样子。
顾淮在人群的最边上,没有参加大家的讨论,但是他也看到了杨小叶。
不同于别人,他一眼就认出了那是早上搭她车回来的小姑娘。
那样的模样,十里八村包括下乡来的所有知青,都找不出第二个。
原来她就是当初掀起青山村热潮的城里姑娘,杨小叶。
顾淮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好了好了,大家安静。”
村支书有点不高兴,杨小叶上了报纸,还让青山村也上了报纸。
现在在他眼里,这姑娘就是村里的代表。
代表被村民骂了,他怎么可能开心。
“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杨小叶同志的确是因为家中母亲病重,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说的,是报纸说的。”
村支书喊着嗓子,大声的念出了报纸两个字。
村民们一听报纸,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啥,报纸?让我看看。”
“让我看看,先让我看。”
一句报纸就一下子转移了村民的注意力。
大家伙一听村子上报纸了,都争相抢后的要去看。
对比之下,杨小叶不慌不忙,依旧站在田埂上。
全程她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带着一丝微笑看着大家。
那云淡风轻的样子,差点让杨小香咬碎了牙。
第8章
“不要抢,一个一个来,再说了你抢了能看懂吗?”
村支书调侃了一句,大家哄堂大笑。
“来,蒋毅,你来给大家念念。”
蒋毅是和杨小叶同批来的知青,据说是首都的高干子弟,知识分子,人长得也很文质彬彬,很受村民喜爱。
“好的,支书。”
蒋毅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他不愧是首都来的,虽然和大家一样穿着干活的衣服,但是人家手腕上还带了一个手表,衣服上还别了一个钢笔,一看就和大家不一样。
也可能是这样,村支书一让他念,村民们自然而然的就安静了下来。
杨小叶注意到蒋毅读报纸的时候,旁边站了好几个满脸娇羞的小姑娘,一脸崇拜的看着他。
看来这人在村里还有不少崇拜者。
蒋毅慢慢的朗读着报纸,村民们也有凑在旁边聚精会神的听。
杨小叶没去凑热闹,还站在原地。
她对于这个年代那些励志的话一点兴趣都没有,随便看了看。
杨小叶一眼就注意到人群末尾孤零零的顾淮。
但是她却没有认出,这个人就是之前送她尘土飞扬的人。
杨小叶纯粹是被顾淮的样貌气质吸引过去的。
顾淮没有去凑热闹,沉默的靠在一棵树旁。
虽然他穿的非常破烂,鞋子看起来也像马上就要坏了一样。
但是杨小叶还是一眼就被吸引到了。
天呐,这个人长得有点帅啊。
和蒋毅宋词不同,顾淮身上的书生气几乎是没有,反而带着一丝痞气,但是脸却是一张娃娃脸,很秀气,眼睛偏圆,鼻子挺,嘴唇薄。
和浑身的气质截然不同。
只是看起来脸上气色不是很好,估计每天都吃不饱,不过那也掩盖不住优秀的容貌。
杨小叶来了兴致,刚要问杨小月那是谁,却被一个婶子推到了人群中间。
“我们欢迎杨小叶同志和大家说两句。”
原来是报纸读完了,支书让杨小叶讲话。
完全不同于刚才的样子,现在村民们看她一个个都非常的激动热情。
“小叶妹子讲两句吧。”
“就是,讲两句,讲两句。”
连称呼都变成了小叶妹子,杨小叶有点好笑,虽说这个年代吃不饱穿不暖,人们的思想也很闭塞。
但是他们心里坚信的都是同一种力量,很容易就得到满足。
就像现在,不过是在报纸上看到了青山村几个字,村民们一下子就热情了起来。
对于他们来说,能被报纸表扬,就相当于被国家,领导人表扬。
他们村里竟然被国家表扬了,大家伙能不热情吗?
这以后出去上县里,和别的村炫耀起来,那也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咳咳,那我就说两句。”
杨小叶笑了笑。
“我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只想为了我们的祖国奋斗,劳动人民最光荣,我愿意尽我自己最微薄的力量来到青山村,来到大家身边,向你们学校,向最光荣的劳动人民学习。”
杨小叶不过是讲了几句就迎来了及其热烈的鼓掌。
村民们听不懂别的,但是听懂了劳动人民最光荣几个人。
劳动人民是谁,可不就是他们吗?
听到杨小叶这个城里人夸他们最光荣,村民们的脸激动的通红,一个个都兴奋地用力鼓掌。
杨小香站在人群中,阴沉低着头,看不出任何表情
而杨小叶还是那副微笑的表情,心里倒是对自己点了个赞。
嗯,不错,说的真棒。
...
热情散去,大家伙儿还是要继续干活上工。
杨小叶被分配到了翻地。
现在村里粮食已经收上来了,村里便分成了两伙人,男的一伙去修水利清淤泥,而女的就留在收完的土地里翻地。
这也是为了地里能有更多的氧气,然后来年更好种。
虽然说翻地比清淤泥要简单省力,但那也是相对于村民来说。
对于杨小叶这个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翻地堪比攀登喜马拉雅。
“这些都要我来翻啊。”
杨小叶抬抬头看着一望无际的田埂吞了吞口水。
这也太长了。
“对,这两垄都是你的,一般大家一天就翻完了,能干的还能翻三四垄呢,你刚来,翻完两垄就行了。”
负责分配的记分员刘冬有点担心杨小叶完不成,还特意嘱咐她一遍。
“这是村里的最低水平了,再少就偷懒的太明显了,这样工分就不能记全工了。”
刘冬又加了一句,还特意强调了最低水平。
杨小叶:...
一眼望不到头啊。
没办法,人家都说了最低水平了,她也不能不干。
而且刚在村里讲话说要奉献劳动,也不能刚来就掉链子。
认命的拿起锄头。
可是这个地也太硬了吧。
还好她准备了手套,偷偷从空间拿出一副手套。
杨小叶一下一下的挥起了锄头。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负责的地方,她这边又是最边上,干活的时候,杨小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一下,两下,太阳慢慢的上来了,温度也高了不少。
杨小叶早就出汗了,可惜她偏偏没有准备草帽,没办法只能拿出了一条围巾围在头顶。
慢慢的,一上午过去了,杨小叶为了自己说出的话,一直都没停,可是却只是前进了一小步。
不光是距离终点还有好远,而且这才是一垄地。
阳光越来越刺眼,杨小叶感觉自己的动作也越来越慢,手臂也越来越沉。
猛地扔下手里的锄头。
坚持了一上午,她真的是再也坚持不住了。
丧气的扔下锄头走到旁边的树荫下,杨小叶感觉这已经是她最大的极限了,再干下去,她就要脱水了。
临近中午,村里的小孩陆陆续续的开始给干活的家长送饭。
树荫这边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手掌传来一阵一阵痛疼感,摘下手套,果然起泡了。
杨小叶有点想哭,两辈子加起来,她都没干过这么多活,浑身上下都是灰尘,脸不知道是不是被晒伤了,腿肚子直打转,还有这手,白白嫩嫩上面多了好几个水泡。
不干了不干了,这怎么能干的下去啊。
杨小叶瘪了瘪嘴,到底是忍住了眼泪。
周围还有好多人呢,可不能这会儿掉眼泪。
送饭来的是杨小花,她因为太瘦小,上工也只能算半天的工分,所以杨奶奶索性不让她上工,在家里负责打扫洗衣喂鸡各种零活,包活送饭。
“小叶姐,这是你的午饭。”
杨小花递给杨小叶一个包袱皮,她好像不常和村里人交流,说话非常胆怯。
gu903();“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