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说话的功夫,老大两口子回来了。
花媒婆劝江舒涵,“明儿让你大儿子也去拔草吧。一天能得五文钱呢。能挣一点是一点儿。”
五文钱?居然连一颗白菜都买不到。这劳动力真够廉价的。
江舒涵很是嫌弃,柳大郎却是眼睛亮晶晶,凑过来问花媒婆,“花婶,大家找到活啦?”
“是啊,活不累,就到城郊拔草。这活让男人干都白瞎了。可惜呀,人家只要男人。”花媒婆拍着大腿,十分遗憾。她原想让几个儿媳妇也跟着一块去的。可惜人家不要女的。说女的干活不如男的干活有力气。
可把她气得够呛,拔草是啥力气活呀,男人女人不都一样干吗?可把他们给矫情的。
柳大郎心动了,“娘,我明儿也去吧。我们已经跟那些菜贩子说过了。”
张氏也十分渴望地看着婆婆,很希望她能答应。家里一直坐吃山空,整天闲在家也不是事啊。
江舒涵嘴角抽了抽,摆了摆手,算是同意了。
行了,爱去不去,反正他们自己乐意干,她还能怎么说?
吃完饭,花媒婆非要拽江舒涵一块出去看热闹,“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来瞧瞧热闹。这些难民有南有北,说不定咱们也能遇到几个青州那边来的老乡。”
就是这句话,让江舒涵没再拒绝。将花儿交给张氏,她就跟着花媒婆一块出来了。
花媒婆没夸张。
整个县城的确很热闹。尤其是内城门这片空地,许多人牙子站在台上吆喝。
这些流民没有新户籍,不能随意走动。
如果是来投奔亲戚,人牙子就会派人去通知他们的亲属来领人。给点跑腿费,再到衙门交钱,办理新户籍就成。
如果没有亲戚,那就看你有没有功名。
只要你有功名,哪怕是童生,都给你办新户籍。
如果没有功名,那就花大价钱办新户籍。这个价钱一般家庭出不起。
出不起钱的家庭,那就对不起了,只能入贱籍,站在台子上,任人牙子吆喝。
“走过路过的乡亲们停下来看一看啦,这是一家子,男的可以种地,女的可以织布,小孩可以给家里孩子当小厮。”
花媒婆碰了碰江舒涵的胳膊,“这一家子不错,一家子都能干活。”
江舒涵头一回看到买卖人,有点不适应。可是她又一细想,卖身总比吃人强,至少也是一条活路。
江舒涵转变心态,看向台上的人,仔细打量几眼,摇了摇头,“要是真不错,这男的年龄也不大,为啥不去当兵呢?”
这男的估计以前没有吃过苦,没什么力气干重活,所以军队才不要。
花媒婆想想也是。
江舒涵这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看了她一眼,“你真想买人?”
花媒婆老脸都红了。她昨天就有这个想法。跟大儿子说了,没想到被大儿子一顿呲。说他们家就是泥腿子,总共也就一百多两银子。瞧着挺多,可是现在也买不到粮食,还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呢。
可她也有自己的想法。
没有逃荒的时候,她听人说,那些大户人家收丫鬟小子,起码得给五两银呢,那还是活契。这死契才要一两。多划算啊?
再一个,将来她老了,儿女嫌弃不肯近身伺候,可以使唤下人啊。使唤别人,她没有心理负担。
基于这两点考虑,花媒婆就想买个下人。
江舒涵笑了,“既然你想买就买呗。你才是一家之主,孩子们都得听你的。”
话虽如此,但花媒婆也知道自己能不能当这个家,靠的是儿子。如果儿子不孝,不肯管她,她就成不了当家人。
她想了想,怂恿江舒涵,“嫂子,要不然你也买一个。我跟你一块买,大郎他们就没得说了。”
在他们这些人眼里,江舒涵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她一定是运气最好的。哪怕她家马车被抢,也能给大家带来好运。
反正她就是这么邪乎一人。
如果江舒涵愿意买,她儿子只会夸她。将来江舒涵吃肉,他们也能跟着喝汤。
江舒涵可不知道花媒婆的心思,她现在全部注意力都被看台上的人吸引。
“邢窑白瓷与越州窑青瓷都作为贡品向宫廷进贡,这一家四是邢窑白瓷的匠人。要价五十两。”
一般来说,一个人是一两银,一家四口,只会低于四两。但是这家却要价五十两。
这真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
不少人都听傻了,还以为人牙子喊错了。
可接下来人牙子又喊了一遍,这回大家听清了,确实是五十两没错。
花媒婆见江舒涵只顾着看台上的一家四口,待听到要五十两银子,她嘴巴张成一个o型,都快能塞鸭蛋了,“这也太黑心了吧?居然要价五十两。”
她话音还未落,就见旁边江舒涵已经举了手,“这一家四口我要了。”
花媒婆还在呆愣中,江舒涵已经跨上台,冲那人牙子说了几句,对方迟疑一瞬,还是点头答应了。
然后花媒婆看见江舒涵背着大伙,小声问他们几个问题。
四人面面相觑,回答了一句什么,江舒涵这才笑容满面看向人牙子,问他怎么办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