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领粮食办新户籍,要么服苦役,是个人都知道选哪条。
可是就算她猜到李木有目的又怎样。她根本没有别的路可走。
没有户籍就是黑户,被抓到只能干苦役。除非她带着一家老小离开谷城,可是外面更乱。逃出去就是个死。
而且要新户籍干什么事,她暂时还不知道,或许李木只是为了能更好管理属于他的城,才制定新户籍。
江舒涵摆了摆手,算是同意了,罢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她现在多想也无益。
这天下午,领完三袋粮食,大家兴致很高,吃了顿饱饭。
席间男人们讲起他们这一路的见闻,陈瞎子虽然眼睛瞎,嘴皮子却很溜,一段平平无奇的故事在他讲来都能生动活泼。
大伙听了直叫好。大家也不吝啬自己的掌声和欢呼。
这个夜晚算是为了庆祝他们终于获得短暂的平静。
吃完饭,大家各回各屋睡觉。
第26章
谷城来了李将军,李家军军纪严明,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大伙对他们心生好感。女人们终于可以重新上街了。
除了粮店暂时没有开门,瓜果蔬菜倒是时不时有贩子进城兜售。
即便如此,大家依然愿意买,毕竟粮食短缺,能填饱肚子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张氏一大早就被婆婆派出来买菜。
市面上的菜也都翻了五倍还多,他们现在只吃得起白菜萝卜,其他菜根本买不起。
这天早上,张氏买了五颗白菜。倒不是她不想多买,而是天热,菜容易烂掉。买这五颗白菜,加点粗粮,够他们吃两天的。
她背着麻袋出了菜市口,刚转身就听到一个摊贩正在叫卖,“白面喽,细白面哟,雪白雪白的白面哟。一斤只要五十文喽。”
在安照的时候,细面价格一斤要七八文。
到了这边,一斤要六十多文,这小贩居然只要五十文。
想到家里的花儿,最近也不知道咋回事吃得特别少,她知道花儿是不喜欢吃粗粮。
小孩子嗓子眼细,粗粮拉嗓子。许多家孩子的嗓子又红又肿,但是没办法。他们只能吃这些。
张氏见花儿吃不下,心就一抽一抽的疼。
张氏站在摊前,看着这些白面馋得厉害,她想上前买些,又担心被婆母责备。
她犹豫不决,其他人却没有她这些顾虑,襄州以北在闹干旱,那边颗粒无收。虽然他们这儿没有闹旱灾,但是粮食都被陈福搜刮走了。
后来李将军分给他们一些,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挨到秋收。
现在这儿居然有细面卖,哪怕价格贵得很离谱,大家全围了过来。
“这细面好白啊?磨得好细啊。”
小贩踩在板车一头,盯着大伙,“哎,不许尝啊。一斤要五十文呢。本来就比别家便宜。你这一尝我得亏多少钱啊?”
大伙见贩子盯得太紧,生怕他不卖给自己,一个个点头,“行,我们不尝。你啥时候还来啊?我多要点。”
“你要多少斤啊?”
“五百斤,有吗?”
小贩点头,“我们只有这一千斤细面。我们家的粮食藏得比较隐秘,那些人没找到。这天也热了,要是生了虫子就得坏了。所以才拿出来卖。”
大伙一听这人只有一千斤,前头那个就要了五百,忙不迭叫道,“给我一百斤。”
“我也是,我也要一百斤。”
眼看着大家一百斤一百斤的买,张氏终于崩不住了,骂就骂吧,大不了她以后多干些活。
她给小贩讲价半天,对方咬死了五十文一斤,不肯便宜。
张氏赔着笑脸说了一通好话,最后小贩被她磨得实在没法了,终于发了一回善心,“我最多送你一两?”
一两就是五文钱,占到便宜的张氏笑了,“好,好。”
张氏背着这一百斤粮食和五颗白菜,有些吃力,背一段歇一会儿,歪歪扭扭回了家。
江舒涵见她这么晚才回来,“你这是买了啥啊?家里正等着炒菜呢。”
待看到她身后的麻袋,江舒涵愣了,“里面什么东西?”
张氏两手交握在一起,手心没一会儿就冒了汗,小声回道,“是细面。我在摊前买的。”
江舒涵眼睛都差点瞪圆了,“真的假的?居然还有细面卖?”
她知道张氏最近心情不好。因为花儿最近没什么食欲,每天吃得极少。但是张氏不知道,她几乎每隔一天就给花儿开一次小灶。吃的还是细面馒头。
花儿才一岁多,讲话不利索。江舒涵都是背着其他人偷偷喂给花儿吃的。
小孩子本来吃的就少,吃过馒头,自然就减了食欲。
可她也没办法跟张氏解释。粮店都没粮食,她这细面馒头从何而来?
张氏见婆婆没发火,心里悬着的石头也落回实处,“不多,只有一千斤,连半柱香都没用,就全部卖完了。”
江舒涵心里也高兴,这下子她不用面对张氏这张苦瓜脸,也不用再心虚了,“那行,你给花儿煮碗面糊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