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等人走了,柳明月才兴奋地将刚得的好东西提到厨房去,“这可是猴头菇,晚上炖一个,剩下的晒干了以后可以煮汤。”她想了想,家里头还有几根排骨呢,便跟秦嫂商量道:“晚上还是煮面条吧,好久没有吃手擀面了,放几个鸭蛋下去,劲道呢。”
然后猴头菇跟排骨熬汤底,上头再马上一些酸豆角炒肉当浇头,配上一勺浓浓的自制的牛肉酱,简直不要太完美。
一想到这儿,柳明月自己先流了口水。
等秦嫂点头后,她又想到自己的打算,柳明月还是嘱咐了一句:“到时候估计村里头来的人不少,你看着给换就成。”她准备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开始自己的计划了,估计靠着换这些日用品,她就能够不愁饭桌上的菜了,毕竟村人们拿来的大约都是自家产的农产品。
☆、四十二章
很快就迎来了夏收,今年地多了些,需要忙活儿的事儿也多了许多,虽然有了刘婷婷这个帮手,可还是有得忙。村里头好些个主要劳壮力都是要上班的,于是就衍生了一个新职业,帮工。
自建国后的一项项特殊政策进行后,现在的农村里头人人都有土地,家家户户都按着人口的多寡分得了田地,闲散的人就少了。可总有照顾不到的,或者是根本也就没有田地分的人外出来讨生活。
以往他们是不会来柳家村的,今年情况不同,柳立成早早就找人打了招呼,特意给请了一些回来。
柳明月知道以后,单独去跟柳立成聊,都不用老陈头开口,就给她家单留两个人来。有了这么俩人,基本上夏收就没有问题了。柳明月种的东西杂,也不赶时间,等着他们在其他地方忙完这才轮到她家。
她也没有特殊照顾,而是依着规矩给他们钱和一些粮食作为回报,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饭食会比其他人家要好上许多而已。
都是正当年的壮汉,手脚麻利地很,就这点活儿,三两日就给收拾出来了,还顺带帮着搭建沼气池。
要知道这一片可不是中心地区,靠山不说,本来也不是富庶的地儿,通电那是还有些远。柳明月自己反正是很清楚的记得,得到几年后大运动开始了,才通电。为了能够用上灯以及“瓦斯”,从农家的土灶里头解放出来,她给老陈头详细说了这东西的好处。
于是,老陈头循着柳明月给的方向跟朋友打听过还特意跑了一趟南边,花了大价钱邀请了个所谓的专家回来指导着。
帮工的两个壮汉的老家离银柳镇是真的有些远,为了挣钱,都是很肯下力气干活的人。有了他俩的帮忙,工作开展是异常顺利的。他们被老陈头安排在自己的隔壁住着,每天吃好睡好,即使辛苦劳作,可看着还是挺精神的。
村里头好些人都已经过了忙的时候,见柳明月这儿动静有些大,都过来围观。好些聪明的已经拉着老陈头打听了,甚至有的提着工具就要帮着干。
老陈头倒是不介意他们来帮忙,反正能学到多少都凭自己的本事,要是村里头都普及了这个就更好了,百花盛开总好过一枝独秀啊。
不过这李专家也不介意有人来偷师,甚至问到关键的时候,也不推脱就说着了。他家离这儿十万八千里呢,要不是老陈头给的钱实在高,而且还负责接送他往返,他肯定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到这儿来的。
既然如此,教一教也无妨。
更何况,在柳家村住了两日,他对这个村庄的人还是挺有好感的。看到比较顺眼的,会来事儿的小伙子,稍微也就提点多些。
柳明月知道这是国家扶持的项目,日后还会大规模地在农村里头推广。对于村人来说,这个沼气池的好处是比坏处多多了去,即使日后有了更好的替代后会被摒弃了,也不耽误他们这段时间先享受了好处不是。
于是,在柳明月家的这个沼气池完工并且投入使用之后,不过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村里头就有了三四户有意向的商量着一起建。正好这会儿地里头的活儿也不多了,等天气转好,就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第一场秋雨下来的时候,就陆续有见着好处的人家开工了。老陈头也跟着忙了起来,毕竟这建材也是有要求的,尤其是这砖瓦水泥之类的,都得他想办法弄来。
柳明月也不搭理这些,自从有了这个沼气池,除了人之外,家里的牲畜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沼气除了能够供给秦嫂做饭烧水之外,还能燃起来三个灯,于是,除了书房的两个之外,正厅也给按上了。
为此,柳明月还特意找了牛采燕的爹帮忙,定制了一套书柜和桌椅,愣是给每个孩子都安了个位置。这样一来,每天晚上都有两个灯燃着的书房就成了家里头最亮堂的地方。
其实沼气用起来是方便,但是安全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老陈头一点儿也不敢懈怠,每一户安了沼气池的,他都特意提着酒到人家家里头去做工作。除此之外,还跟柳立成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出了点问题他背锅。
大家也都知道他掏了一大笔钱请了的专家来了柳家村,才有这沼气池建成,对他的建议当然是都听进去了。而且后来村里头的人都是一分钱没花就学到了这本事,虽然建材是花了点钱,可好处是真的不少,拿人手短,对老陈头的态度自然是非常好。
因着跟着这专家学到了真本事,柳家村这几个人就凑成了个小队伍,专门负责这个。好些得了消息的都来请,虽说乡里乡亲的不好挣钱,可去指导指导,总得给些东西。就是什么都不给的话,挣个好名声也是不错的。
柳明月忙着孩子开学之后的适应问题,根本无暇关心这个。陈梓淳和杆子上学后,因为刘婷婷的关系,倒是适应良好,她跟秦嫂商量,给杆子换了个名字,随了豆子秦宁豆,叫秦宁敢。
不知道是因为上了学,还是因为换了名字,总之,杆子迅速地就长大了似的,改了许多以往的坏习惯,看着稳重了好多。
“想来这事儿也容易处理,您就别担心了。”柳立成见老陈头是真的上心,自己也帮着科普,当然,该劝的还劝,对着老陈头的时候自然是要多为他着想的,“说起来这沼气池还真的是好东西,你说明年春上就有肥料用了,庄稼长好了以后就能养更多家畜,然后就有更多的肥料,啧~”
他想到了之前老陈头建议下建成的鱼塘,以及周边的一大圈桑树。柳家村现在养蚕的人不少,而鱼饲料基本上就是蚕屎和一些其他东西,每年光是鱼就能收获不少。
不管是每家每户分上几条,还是换成钱发下去,总归是帮衬了生活。而这鱼塘每年起一次,桑树也养得好极了。
老陈头跟柳立成说过这种所谓的科学的立体经济,说是循环的生态系统之类的话,但是他读书少,能记住得不多。可如今看着这沼气池,感觉以后也会能够像这样形成循环,那将会是十分让人期待的事儿。
一心为柳家村的他自然是心情好极了。
“东西是好东西,可也得会用,毕竟这是可燃气体,安全问题上还是要多注意的。以后等气出尽了,还得掏池子,那也是个技巧活儿。”老陈头闷了一口酒,夹了花生往嘴里送,看着边上正在数钱的牛兰芳,一点儿也没有表现出来不耐烦。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自从牛兰芳揽下这工作之后,做的是相当的不错。老陈头反正觉得跟她对接也还行,有柳立成在边上立着,也不怕人误会了。
尤其现在跟钱安有了另一层关系,他要买什么东西也方便,有时候借着去买东西的借口,还能偷着出门干些别的,也算是另一种好处吧。于是,老陈头对这件事也不再是排斥的状态了。
女人对于钱财上的事儿就是精细,牛兰芳更甚。她自己靠着这赚了些钱,自然都是细细盘算才有的,所以更是上心。
“成了,快点算好了就回屋去,陈叔还能少了你?”柳立成没好气地说一句,“我跟陈叔还有事儿要说呢,你先回屋去吧。”这女人自从接了这活儿以后,整日都跟钱过不去,小气劲儿越发严重,斤斤计较的叫他都快有意见了。
不过他的确是有事儿要跟老陈头说,要是小事儿,他不会如此的,可事关整个柳家村,柳立成的态度坚决得很。跟他夫妻多年,牛兰芳自然是知道他的脾性的,点点头就出去了。
“怎么了?”老陈头很少见他这样,倒是有些好奇,“是不是上头有什么政策下来了?”也不能啊,如果有什么消息,他也能知道点风声的。
柳立成沉默了一会儿,到底还是开口了,“是燕子,说是听到了厂长跟领导打电话,好像提到要限制出货的问题。”点心厂的原料并不是很难得,如果连点心厂都这样,那其他的不是更严重?
他在考虑是不是断了给酒厂的供应,将那一部分的粮食截留下来。
要知道以前柳家村都有储备粮食的,虽然第二年变成陈粮了以后会低价卖出去,可到底心安。因着村里头有好些人去了酒厂上班,之后签了合同,说是由村里头给提供一些粮食,这倒好,直接就把储备的给征用了。
地道的老农都喜欢囤粮食,柳立成自然也是如此。眼看着外头的东西越来越不好买了,他开始有些慌了。
老陈头是有些明白他的心思的,可这件事也难做,“你要知道,当初是签了合同的,如果真要断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断掉。”要不然遭殃的还得是那些柳家村出去的人,要是厂长一个不乐意,给你穿小鞋,想哭都没地方。
他可太清楚这些人的手段了。
不过这事儿柳立成显然不是第一天琢磨了,他迟疑着,到底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我想着,附近几个村子分一分,好歹还是能完成的。”当初酒厂为了方便,并没有签很多地方,周围几个村子都产粮食,分一分,就好了。
像点心厂需要的豆子之类的东西,都是银柳镇另一边的村子给供应的,那片种的可就都是五谷杂粮之类的做点心需要用的东西。
老陈头思考着这个想法的可操作性,屋里头一时有些安静。
作者有话要说:十几天没出门了,盼着十五快来,过了之后一切就好了~
☆、四十三章
等老陈头回去跟柳明月说话时顺带提到这件事时,柳明月倒是感慨万千。
原本她以一个救世的姿态出现,以为自己对柳家村的未来有决定性的作用,结果人家三两下就避开了,根本没自己什么事儿。柳立成这个做法虽然不是很高明,可真这么操作的话,村里头一下子就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稍短些的灾年都能度过的。
柳明月舒了口气,调整自己的心态,跟老陈头说道:“陈叔,家里也该多备点粮食的,我们家没多少地,总得多备些以防万一。”她已经准备了不少的干货和点心,这些东西日后就是最好的充饥的东西。
当然了,如果柳家村的储备够,他们也不会太打眼,就更安全了。
至于接下来,柳明月将增产计划提上议程。
“没事儿,家里头的粮油米面都多着呢,要是实在缺了,找车去拉就是了。”像上回来过家里的邱三爷就是做粮油生意的,老陈头有这些途径,根本不担心,“只要有钱,想要什么没有呢。”
虽说如今物资紧张,可家里头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多大的变化,老陈头有些想不明白,为何柳明月会提这个。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不解,柳明月笑着摇摇头,“我就是随口提一提,您别太紧张。对了,陈叔,我看上了山脚的一块地,没主的,想着明年要过来,你看什么时候跟村长提一提,看看要给多少钱。”她已经很少去柳立成家里了,倒是老陈头去得多些。
原本要多的这些土地就是为了试验自己的一些理论知识,今年看着效果挺好的。明年可以继续,再过两年,肯定能有更多的收获。现在除了找到一款耐旱的红薯之外,她还在山边找到一块非常湿润的土地,按照她的经验,这样的地方肯定是有水源的。
柳家村有山,山上有一条不小的溪流一直贯穿了整个柳家村。她打算将这块地要了,然后让老陈头找个借口打个深井,到时候如果真的干了,这也算是一个水源,起码保证了大家有水喝,不至于因为干旱渴死。
至于饥饿,解决的办法很多,像柳家村这种有固定储备粮食的,其实三年时间还是能熬过去的。毕竟,地里头就是再减产,好歹也是有一些的。
柳明月忙着这些事儿,天气也慢慢变冷了,家里头按着往年的习惯准备着冬天的必需品,老陈头没空,柳明月是没心思,索性就全都交给秦嫂安排了,她让陈梓澜和陈梓湘帮着筹备,也算是给她们一个学习的机会。
翻过年两人就十三岁了,也该好好学习这些东西,省的养成十指不沾阳春水,什么琐事都不知道的坏习惯。
村里头像她们这么大的女孩子都能撑起整个家了,陈梓湘会做饭,陈梓澜一般的家务活倒也能干些,可持家有道可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得学呢。
这是刘婷婷嫁进来的第二个冬天,大致上已经习惯了。既然有了她,小祥和她自己的冬衣自然是不会帮着准备的。刘婷婷每天除了上课和帮着做些家务活,就是像小蚂蚁一样往家里头搬东西,筹备过冬。
今年家里有刘婷婷养的两头猪,老陈头就只是准备其他东西。为了不叫她白忙活一整年,柳明月特意将原本打算买猪的钱都给了她,也没有明着说。给钱的时候刘婷婷一直推辞,柳明月便劝到:“知道你们俩手上有钱,可该买的还是不能省,要是明年生个胖娃娃,那开销就更多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