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问题(2 / 2)

京兆地区的政务和政令,杜畿在不断的调整,拨乱反正。与此同时,杜畿也在观察长安地区的情况,有所发现,他便专门找到张绣,希望能解决问题。

不求一劳永逸解决问题,至少能略尽绵薄之力。

张绣听到杜畿的话,心思转动,招揽士子其实是树立礼贤下士形象的过程。

张绣礼贤下士。

如此,才有更多的人才来投奔。

人才多了,对张绣逐鹿中原,争夺天下,那是有大裨益的。

三国的前期,不论是魏国,亦或是蜀国和吴国,那实力都极强。可到了后期,三国的国力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吴国和蜀国都抵挡不住魏国的攻势。

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是两国人才的凋零。

诸葛亮、马良、蒋琬、李严、鲁肃、吕蒙、陆逊等人的去世,蜀国和吴国人才凋零,实力江河日下,落败是正常的。

张绣知道人才的重要性,要招揽人才,留住人才,更要培养人才。

张绣思索一番,有了想法。不过,他没有提出自己的决断,看向国渊,问道:“国渊,你对于长安粮价的上扬,士子居住成本的增大,有什么看法?”

国渊一抖袖袍,回答道:“张将军,在下认为要解决这些事,单纯拿钱财赈济士子,虽说能解决燃眉之急,其实不是长久之计。”

“第一,汇聚在长安的士子,越来越多,难道每个士子,都给予钱财吗?”

“人都是自私的。”

“人的心理,都是不管寡而患不均。一旦有士子没有得到,或许他有不应得到的理由,可一旦宣扬出去,便是一滴墨汁落在缸中,会染黑一大缸水,不利于将军。”

“所以赈济士子的计策,短期内合适。”

国渊眼神平静,他走了很多地方,又有见识,一针见血提出了杜畿提到的问题。

杜畿没有说话。

他找张绣禀报长安士子的情况,是想解决事情。他提出的方案,未必是最好的未必是最合适的,也希望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张绣说道:“赈济士子不合适,你认为什么办法最合适?”

国渊回答道:“在下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解决他们居住的问题。”

“如此,便足矣!”

“曾经的长安,战乱导致十室九空,长安空置了无数的住宅。张将军入主长安后,手中必定有大量的地契。”

“可以拿出相当的住宅,以极低的价格,租给进入长安的士子。”

“仅仅是这一项,就可以极大限度的减轻士子的负担,也体现了将军对士子的重视。当然士子离开长安,或者出仕后,便交还住房。”

国渊正色道:“当然,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冒充士子。”

“能入选的,必定是人才。”

“这方面,需要吏部牵头,考核每一个士子,仔细遴选,不至于鱼目混珠。”

“如此,才能选出人才。”

“世家大族,不缺少钱财,恰是出身寒门,经济拮据的人,才需要将军的扶持。将军恰恰要扶持的,就是这些人,吸引所有人来长安。”

国渊道:“至于上涨的物价,只能是官方调控。只需要加大粮食的供应,就可以抑制上扬的粮价,保证粮价的稳定。粮价上涨,便加大供应粮食。粮食过量,便大批购进即可。”

杜畿听完后,脸上掠过一抹惊讶神情。

国渊所言很有操作性。

杜畿得承认,房租是一个大开支,解决了士子居住的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经减少士子遇到的困难。

徐庶赞许道:“主公,国渊所言甚是。他的建议,卑职赞同。”

张绣点头颔首,说道:“要千金买马骨,要留下有用于我们的士子,提供居住的地方,是一个方面,但还不够。”

国渊眼神认真,问道:“张将军认为,当如何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