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男孩教我的事[娱乐圈]》TXT全集下载_53(2 / 2)

街边故事很多却没人解释的谈话温庭筠毫不知情,就像那两个合作者也毫不知情他们被查了个底朝天,所有的资料都在温庭筠的书架上,小姑娘从未打开过一样。查他们的是温庭宇,递资料的也是他,按照这位小哥哥的说法,要在一张合同上签字的人当然得查清楚一点。至于温庭筠为什么没打开,纯粹就是因为感觉这样有点太超过。

温庭宇的世界温庭筠不懂,或许需要太多信任才能入对方的眼,财阀圈闹起来是真的刀刀溅血,温庭筠已经通过政治科普了解了。可温庭宇的手段她不喜欢,单纯的就是不太喜欢而已。不过对方是为她好,她不能多说什么,所以她做的就是收下文件放在书架上,接受好意,如此而已。

小姑娘长大了一点却没有夸张到被催熟,底线和三观还是很高的,亦或者用普通人来形容也行。不过家族这东西,比起血脉相连更重要的是环境造就人。温李两家的环境被父母卡在女儿能接受的范围内像他展开,现在父母不准备卡了,温庭筠得自己学着好好去看看,她的家族和她的家人们。

观察的时机超快速的出现在温庭筠的面前,在温庭筠刚到《强心脏》的摄影棚和昨天没来得及见面的作家组打了个招呼没多久,父亲电话她说奶奶有些不舒服,让她现在去首尔大,他和妈妈在江原道参加一个婚礼,现在在回去的路上,温庭侑跟导师去慕尼黑了,亲哥在国会,家里人都没空,她赶紧去找大伯母。

正在和主作家金丹珍说话的温庭筠在爸爸问她有没有空的时候,直接说有空,对那位长相有些凶,但人很好的姐姐笑笑,无声说了抱歉,挂了电话说家里老人生病了,要先回去一趟,今天就不参加拍摄了,顺便把金泰浩介绍给他们,说拜托照顾。

不是温庭筠昨天不去见作家而是《强心脏》的作家团队比较特别,他们不在台里,不是不在台里办公,好吧,也算是不在台里办公,对方只有需要过来的时候比如拍摄和见艺人之类的才会出现,其他时间都在制作公司工作。

大作家自己的团队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李美善那种自己开工作室的,和电视台合作签的是作家约不是工作室约,主要目的是避税,企业税务比个人税务要高。另一种是金丹珍这种属于某个制作公司的作家,这种作家通常是拿到制作公司的助学金读书,出道,算是制作组培养出来的作家。

金丹珍是什么情况温庭筠不太清楚,但她隶属CJE&M旗下一下由作家组成的子公司,职位是公司理事,这个职位代表她有公司股份。

圈外人看到CJ想到的第一个是电影制作,但CJ娱乐是背靠CJ集团的娱乐圈霸主之一,旗下子公司包含电影、电视剧、综艺、以及艺人、作家、导演等等各有分支,控股的小公司就数不过来了。按体量算SBS和它未必能硬拼,它旗下还有个名叫TVN的有线台,再往上推一层,就是三星李家分出来的公司,不过那就太复杂了。

简而言之,这位作家和电视台的人混的不是一个圈子,同李美善走的也不是一条路,光从签约的角度说,李美善和林亨泽合作签的是个人约。金丹珍的约签的就是SBS和对方公司的合约,她和主PD朴尚赫不是林亨泽、李美善那种捆绑搭档,只是纯粹的合作关系。

温庭筠对她真不熟这次是第一次见,名字倒是听过,这位的代表作是《情书》当年也是万人空巷的节目,这种见面见到一半要走很是抱歉。金丹珍却让她快去,老人家生病比工作重要多了,指着金泰浩说交给她没问题。

这话接的温庭筠有点没听懂,FD跟作家有什么关系,这话应该朴尚赫说才对。不过她急着走也没多想,和众人打了招呼就走了。金泰浩其实也不用谁照顾,他在台里那么多年呢,朋友比她多。

一面之缘感觉应该好相处的姐姐被抛在脑后,温庭筠急匆匆的赶到首尔大,下车的时候想着她有必要去学学怎么开车了,刚才打车打不着她都想找台长借车了,还是自己有辆车开车方便点。

首尔大只有有通行证的车能进去,出租车就别想了进不去的。温庭筠挎着包踩着通勤的三寸高跟鞋往医学系独立研究所跑的时候,更确定自己需要一辆车的想法,这得跑到什么时候!首尔大怎么那么大!

作为一国最顶尖的大学,首尔大其实不算大的,但是靠两条腿那就真的很大了。温家和李家不一样,李家有自己的老宅,温家的长辈是住在学校里的。日据时期日本成立京城帝国大学就是首尔大的前身,之后抗战改革屡次扩建,也是根据最初的格局扩充,当年政府穷,没钱推到重建。

彼时帝国大学的教授都是日本学者拖家带口的过来,校内自然有他们的住所,盖的五十年代美国风格的花园洋房。后来战争结束,这里依旧是首尔大教授们的宿舍,温家第二代基本都在首尔大出生的,后来才各自成家离开那里,不过也有很多人就住在洋房附近,比如现任的首尔大校长就是住在老爷子隔壁。

韩国最顶尖的医院是首尔大附属医院,再往上一级就是只有特定人群才能进的首尔大医学系研究所,这里不接受外部病人。比起医疗机构更多属于研究机构,老太太就是被送到这里。生死面前人人公平这种话,在这里就是最大的悖论,有钱真的能买命。

温庭筠跑的一身汗才到门口,吓了守在门口的大伯母的生活助理一跳,急忙递给她一个手帕带她先去卫生间收拾一下自己,好歹把跑花了的妆处理一下再去楼上楼上见老太太,不然老太太能先被吓到。

学阀家族什么的温庭筠是通过金贤浩才了解的,她对温家人的印象还停留在都是读书人,记忆里温姐姐和温家人关系不好不坏,主要家族比较老派,就是更喜欢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子的那种老派家庭。不太一样的是,很鼓励女性读书,但不鼓励女性工作,有点奇怪但也就那样吧,总的来说还是很和谐的。

温家是个大家族,不是温庭筠的祖父母能生,而是老爷子本人很在乎血脉这件事,七大姑八姨的只要能扯上关系的都是老爷子出钱升学读书。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种投资,比如血缘远到理论上都能结婚的温庭宇,他的父亲就是老爷子出钱念的书。

这个传统衍变到后来就是温家有自己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高中以前是助学金,上了大学就是助学贷款。倒也不是回馈乡里那种类型,温家都是首尔人,从太爷爷那辈就是,不升学想要上门打秋风的亲戚温庭筠没见过,不知道是不是那些人不会找个孩子说这些事还是什么,反正温家的家风很好,起码记忆里很好,除了不鼓励女人工作之外没缺点。

说起来是不鼓励但也不会反对就是了,温庭筠想要工作就还是工作了,只是出了什么事情比起找温家这边的长辈们,更多是找外祖李家的人。话说回来,李家也是资源更多倾向男性的,这属于‘传统’,没什么可说的。

真正按照直系血缘温家人不多,老爷子就四个孩子,三儿一女,温庭筠的父亲是小儿子,第三代女孩子就两个,温庭筠和姑姑家的姐姐。但温家不是这么算的,他们也不是什么世家讲究什么嫡系,只要姓温都是兄弟姐妹,温姐姐就是这么被教育大的,不搞什么内部血脉纠纷。

收拾好自己跟着生活助理上楼的温庭筠在楼梯口被出来的大伯母拦了,说老太太睡着了让她别进去。

大伯母是很传统的女性,全身散发知性温柔款的类型,说话都轻声细语的,温庭筠陪她聊了一会儿才适应这种文艺中年的类型,也知道老太太没什么大事,早上在学校遛弯看到一只猫被挂树上下不来了,招呼路过的学生帮忙的时候因为人多被冲撞了一下,闪了腰。

“怎么会就奶奶一个人呢?”温庭筠没明白,老太太身边跟着人的,大伯母都跟着生活助理呢,生活助理算是变种保姆,贴身跟着的人,去哪都跟着。

大伯母的生活助理给温庭筠解释,那人当时在树上救猫呢,因为老太太闪到腰吓的从树上掉下来,伤的比老太太重。听的温庭筠哭笑不得,大伯母也是一脸不知道要怎么说,冲温庭筠叹气说一直都说要找保健医生跟着,老爷子不乐意,觉得太官僚,不喜欢,还是应该跟一个,到底年纪大了,他们不放心。

温庭筠听着才想起来,爷爷去哪了,问完就被打,很轻,更像是被摸了一下脑袋。就听大伯母说她真的是太久没回来了,都不知道爷爷带着教育部的人去东京,宝刀未老的去找日本人掐架去了,都掐小两个月了,她居然不知道。

温庭筠还真不知道,大伯母一脸‘亏你是我们家孩子’的表情给她解释,首尔大这些年时不时要和日本掐一次。原因说起来还是日据的遗留问题,京城帝国大学这个名头韩日两国一直存在争议。韩方认为日据时的帝国大学只是‘汉城大学’的过渡时期,不算起源。日方则是以‘甲午战争’赔款的证据证明,帝国大学就是首尔大的起源。

两边掐的‘清北’看笑话,但也不参与,到底甲午战争的赔款也不是什么好事,不想掺合,就韩日两国掐,学校出点什么杰出人才就要掐一次,这次是因为《泰晤士报》出了一份世界大学评估,首尔大世界第四十七位。本来没什么,但里面有段关于校史的描述让两边又掐起来的。

按理说这和老爷子也没什么关系,退休都退多少年了,但老爷子心中不忿(大伯母原话)就擦了枪(真枪,当年老爷子参战过,那个年代的学者活着的的少有纯粹的平民)点起兵马(文化和教育部长官)就去东京了,到现在没回来呢,也不敢告诉他,怕他在急出病来。

前情说完默默把手机往温庭筠面前推的大伯母表示,这个告知的‘重任’就交给她了。温庭筠实力拒绝干嘛呢!她说也不能保证就不吓到爷爷啊!大伯母柔声表示不会的,家里小一辈就她一个女孩子了(那姐姐结婚了)爷爷肯定不生她气,她是小姑娘么。

温庭筠依旧拒绝,大伯母笑着戳了下她的眉心,依旧很轻,像点了一下,把手机给助理让她去给大伯打电话说小姑娘不愿意,让他自己想办法。温庭筠顺势问大伯去哪了,得到他是温庭侑去慕尼黑访问的带队就没话说,看来是大家都从四面八方在往回赶,世界各地的四面八方。

这个猜想有些出入,首尔大作为温家的‘大本营’,多的是来得比温庭筠快的人,等研究所的教授出来,身后跟着一大帮温庭筠半生不熟的脸,她就知道自己来的果然算慢的。

老教授头发花白,说话倒是中气十足,没有医生说话保守的惯性,很肯定的跟大伯母说老太太没问题,修养一段时间就好了,边说还边拍温庭筠的脑袋,说她都长这么高了,温庭筠傻笑以对,完全不认识对方。

一位姑母(血缘关系很远,家里都叫姑母)笑看温庭筠说她上次来的时候还小呢,都不记得了。教授若有所思的点头,紧接着就玩骚操作说是温庭筠的数据很久没更新过了,让站在一边穿着白大褂的学生带温庭筠去体检,小姑娘那么瘦来都来了,更新一下数据,检查一下。

温庭筠一脸茫然,另一位姑母(血缘依旧远)把她拉到身后说家里孩子每年都体检,首尔大附属医院有数据直接去调就行,别吓唬小朋友了。说着把教授逗笑了,摸了摸温庭筠的头发说你小时候就怕MRI(核磁共振)怕里面有怪物,难道现在还怕。

这个问题超纲了,温庭筠回答不上来,紧接着被第三位姑母(依旧血缘远)拉走,说好久都没见,长大了就不着家啥啥的。没一会儿温庭筠就被姑母们包围了,一大堆问题,问的没有经历过这么大家族的温庭筠很是不知措施。

幸好,都有工作来的稍微晚一点的同龄人到了,拯救她于水火。正好饭点,确定老太太不会那么快醒,关键是小姑姑(这次是亲的)也到了,带着姑母们在休息区守着,孩子们被大姑母领回家吃饭。

屋子里二十代一小群、三十代一大群的温家‘年轻人’们聚集在一起,聊的话题大部分温庭筠都听不懂,如果这是一场拍摄,每个人头上能加个学位字幕的话,在一群群的SKY至少也是个硕博连读中间,温庭筠这个中央的本科会特别的突兀。

幸好,有走数理化拯救世界的,就是走文艺路线学画学文的,这些温庭筠还是能进入聊天范围的,但是泛泛谈谈某个知名人士的作品还行,聊到生平、作品背景和细节,温庭筠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默默退出群聊准备去找东西吃。

人多,就没有弄张桌子都坐下来吃饭,而是让学校的后勤弄的自助餐台放在客厅,随吃随取。温庭筠绕过去的时候正好也看到家里的一个‘异类’,称呼应该叫哥哥,但就像温庭宇一样,血缘远到八千里。

这位之所以是异类,因为他读的是商科,而且去了LG就职,管理岗不是研发岗,这在温家很稀奇,跟PD一样。这位哥哥在打电话,说的话温庭筠听不懂,听着像德语又不太确定,过去冲哥哥笑笑准备绕过他去拿吃的,路过哥哥时被拍拍头让她先等等。

温庭筠就等着,没一会儿就听对方问他大伯他们是不是在德国,点头说是。温家没争端,起码记忆里没有,可能是皇位太分散,学的专业都不一样哪来的皇位一说。家族融洽温庭筠自然也就没有隐瞒家人的想法,小哥哥问什么她说什么,不过她大部分不知道,很快哥哥打完了电话就让她下次别问什么都说,得到温庭筠一个白眼,笑的不行。

“我听庭宇说你去了…”温庭竣皱眉想了想“SBS?”看她点头从西装内衬口袋里掏出卡夹,翻了翻递给她一张名片“LG广告投放的负责人,你有事找他。之前准备过两天除夕家宴的时候给你的,SBS我记得是股份制,有董事会的地方就没有钱不能解决的事情。”

温庭筠随手把名片放进口袋里,解释了一句“我不管商务的事情,我是PD。”

不太清楚PD是什么职业的温庭竣知道电视台是干嘛的“LG年均广告的额度应该在百亿起步,这家伙主职管辖本部的产品,但分公司他也能搞定。我没听过什么不缺钱的企业,电视台也是企业,拿着名片在你们台随便玩,有事他兜着,一个季度的广告合约就足够SBS把你供起来当财神。”

温财神抽了抽嘴角说谢谢哥,得到一个摸头杀,以及一个任务“我等下要走,我妈要是不高兴就靠你哄了。”温庭竣说完又摸了摸温庭筠的脑袋,就去找大伯母了。

温庭筠看着他的背景想了一会儿对上一个姑母的脸,默默的接受任务。摸了摸放名片的口袋,莫名的想起文政赫的那句‘你们的起点就是别人的终点’轻笑了一声,还真是。人脉左绕右绕的真的织成了网,每一个组成这张网的人,都被网庇护,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网变得更宽广。

端着餐盘回到客厅的温庭筠坐在一边咬着贻贝看着满屋子的温家人,九成是学者,她这样的,温庭竣那样的都是少数派。可这些学者们让他们这样的少数派走的路比谁都要平稳,光LG内部温家就是有研究员的,以首尔大为首的SKY还和几大财阀都有合作的研究所,这让温庭竣只要入职,起点就是别人的终点。

遥想当年的祖父花了快六十年织成了这张大网,撒出去的钱和人脉都不计其数,倾举家之力堆一个有一个的精英出来,那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温家远不止这么些人,家里的族谱厚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箱书,韩国到处都是有这箱书的人,金氏、李氏、朴氏,那些才是大姓。可那成千上万的温氏里,进了这张网的不过百人,这些人是被祖父、伯父挑选出来,是从助学金、助学贷款里筛选的人。

还真像金贤浩说的,世上聪明人太多,他们还排不上号呢。

在温家的地盘怎么也不可能让温庭筠落单,餐盘没吃两口就有人勾手让她过去,好像是她在SBS当PD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有人好奇PD在干嘛,也有人说SBS的记者老是想要独家,问她要不要。亦或者,你们台的记者很烦,能让他们不要老在研究所门口晃悠之类的,觉得温庭筠应该能办到的‘小要求’。

口袋里的名片让温庭筠没办法解释记者属于新闻部,跟我不是一个部门,很干脆的答应下来说以后不会有他们台的记者去,脑子里迅速开始回忆,找谁能办到这件事。温庭筠找了个上洗手间的借口出去,翻通讯录找到台长助理的电话,问他能不能帮个忙,对方表示可以给她新闻部长官的电话,说是最好由她说,这件事他不方便介入,非常抱歉。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