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扩大的产能(2 / 2)

“免礼。”

刘钧的目光首先被一道道烟柱吸引。

这烟柱他十分熟悉,因为那是一个个高炉。

“匠造司内的器具都搬过来了?”刘钧问道。

“回殿下,都迁过来了。”龚铭精神抖擞的,“比起匠造司,这个地方真是宽敞。”

“嗯,弹药,火炮,燧发枪都安排不同的工坊了吗?”刘钧问道。

他建立杏花园的初衷是为了规范化。

自然不想匠造司还像以前那样乱糟糟的。

“殿下请跟下官来。”龚铭决定带刘钧亲眼去看。

跟着龚铭,刘钧首先来到冒着烟柱的坊房。

这个坊房长约三百米,宽五十米。

有六个这样的坊房作为钢铁坊的坊房使用。

“殿下,经过扩充,现在钢铁坊有匠人一万两千人,每日能够产生铁八百吨,熟铁六百吨,钢二百吨。”龚铭说道。

听到这数字,刘钧盘算了一下。

在十九世纪初,其实每个国家的钢铁产量都不高。

据说明朝一年的钢产量也就十六万吨。

他的钢铁坊每日二百吨,一月六千吨,一年也有了七万二千吨。

一州之力能够如此产量已经很不错了,完全能够满足军事需求。

“还行,暂时就维持这个产量,不过要多多培养一些骨干匠人,以便今后扩产,他们随时能上。”刘钧说道。

跟随刘钧许久,龚铭已经能够听明白刘钧口中不少新鲜的词汇了。

毕竟刘钧一直在教他,比如他刚才使用的吨。

二人继续向北走去,这时来到燧发枪工坊。

“目前燧发枪工坊分为三个坊,一个坊锻造枪管,一个坊锻造配件,一个坊负责组装。”

龚铭带着刘钧一一看去,自从锻造火绳枪时被训斥后,他对分工这个概念钻研了许久,现在已经用到了生产中。

“这个还行,没有让本王失望。”

三个工坊中,枪管和配件锻造坊在两侧,组装的坊在中间。

可见龚铭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因为如此一来,枪管和配件便可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到中间装配。

龚铭面露笑意,这次他终于被刘钧夸奖了。

“目前燧发枪每日可产多少?”

“和钢铁坊一样,有了大坊房后,下官也扩了人,配件和枪管坊中各有两千人,装配有一千人,目前每天造枪五百只,一个月可产一万五千只燧发枪。”

刘钧闻言,点了点头。

若是如此,四个月的时间,景州目前所有的军队便都可以换装燧发枪了。

接下来的数月就能满足新招募的士兵需求。

再往后,产能就过剩了。

“看来要想法子卖军火了。”刘钧喃喃自语。

将如此大的产能放在这实在浪费。

而且长时间不生产,匠人的手艺也会退步。

何况,军火贸易才是真的肥啊。

()帝国枭色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