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复杂的环境,想找对正常的夫妻、情侣,概率低得简直跟中·大·奖差不多。
麦秋没什么好解释的,反正说了也没人信。
所有人尽快把戏份拍完,早死早超生,陈瑶不在,但她每天都跟留在现场的助理通过视频了解情况。老板在看着,反正都快结束了,那就加快速度才能拿工资。
四月份中旬的时候剧组杀青,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麦秋回学校面对老师们的寡妇脸,她叒缺课了,不补不行。每天的日常就是补课,补作业练习,补课,补练习,以此类推。
快到五一的时候魏永宁传来消息,他们的电影能在某个大型电影节上举办首映了,国内也差不多搞了同时首映,让他们记得要准备参加电影节。
划重点:这回是三大电影节之一的展映单元哦。
麦秋:“……”她这算不算是情场失意,事业得意呢?
消息传到学校里,麦秋感觉同学们看她的目光都有些冒酸气了,平时大家一起上课,也没见她演的好到哪去啊。而且都是同学,他们还都见过麦秋演得像榆木疙瘩的时候的样子呢。
这到底是啥样的运气啊?
之前看不上魏永宁的剧组的同学都悔不当初,之前参加过的同学都乐呵呵的跑去跟魏永宁套近乎,问能不能一起去F国。魏永宁倒是无所谓,只是他们剧组是不包机票和行程费用的,来来回回怎么也得上万吧,再加上置办服装,三四万是少不了的。而且主办方请的人也没有那么多,邀请函有限。
当然你要是有本事自己弄到邀请函,那随便,人多更热闹。
一番话说得人顿时打消了积极性,有些有钱的压根就没看上魏永宁那部戏,没钱的就更没钱出国了。何况只是参加活动,他们大部分还只是练习生和路人甲呢,公司是不可能出钱的。
而且这还是个艺术片,没钱搞宣发,他们想凑个路演的数都不行,除非自费,那还玩个锤子。
实在没有办法,也就是电影播放的时候大家去凑个热闹了,还得自己买票。
也不会分到钱,这电影赔都是肯定的,当初找的同学们也都是响应学校号召的,没拿多少钱,顶多算个群演的钱。行吧,就当留个纪念了,好歹也是演的第一部电影呢。
上官芷陪着麦秋去请假,虽然有五一长假,但电影展映时间不在内,而且还有中间路上的时间。麦秋的辅导员都对她无奈了,只盼着麦秋赶紧毕业,她的任务就算结束了。
这样麦秋也算是优秀毕业生,毕业了就没人提课业成绩了。只要麦秋自己不是缺心眼似的往外宣扬自己勤学刻苦,学校又不会上赶着打脸。好歹是个名校,还是要面子的。
上官芷喜气洋洋,麦秋分手了,麦秋去了XXX电影节,过段时间她们还要去H国发展。上次那个导演跟她已经联系上了,他还积极促进了魏永宁的电影在H国上映,只是不是全国,而是几家电影院而已。
那也很够用了,别的艺人想要这个待遇还没有呢。
别的艺人都快咬断后槽牙了,麦秋到底背后有什么人呐?前段时间的热搜轮着来,开始大家觉得新奇,后来连续几个热搜,有些人就觉得麦秋和秦豫章这对过于炒作了。没等大家高兴多久,现在又……
好气哦,老子/老娘一点都不想微笑。
秦豫章知道了之后买了三张票,还晒了电子购票信息,圈了麦秋。
麦秋回了个“乖”。
粉丝们都不挣扎了,你们到底能不能有个正经分手的样子了?
结果秦豫章这么一开头,不少麦秋的粉丝和秦豫章的粉丝都纷纷买起了票,还学着偶像在微博里晒购票信息,当然私人信息部分都是打了马赛克或者涂掉了的。
下午的时候麦秋才又发了一条微博:别瞎买,不是喜剧片。
来不及了,电影只上映了几家电影院,B市和S市加起来都不到十五家,给的场次也少得可怜。
粉丝们瞬间买光了,黄牛都因为信息不及时没赶上存货。
粉丝在麦秋微博底下留言,开玩笑地说怎么不早说,手速太快一下子抢了十张,后面还加了个狗头。这条被点赞最高,麦秋回了她一句:致郁片,看哭了不要怪我。
话是这么说,偶像的第一部电影就算是烂片也要支持一下的,如果第二部还是烂片,那就算了。人的忍耐度和喜爱都是不断被消耗的,除非能补上新的喜欢,那样才能让她们继续浪费好感。
流量时代不说全部过去,起码也过去了十多年,麦秋暂时还没那么多脑残粉可挥霍。
因为秦豫章的这个举动,有不少麦秋合作过的明星也转发了微博。麦秋没有自己发宣传,但她转发了秦豫章,结果导致一群人转发了麦秋转发的秦豫章的微博,也是有点醉。
麦秋都无奈了,这都是人情啊,她让助理记下都谁转发了,用小号全部关注,这样方便还人情。
上官芷看着场面就知道工作室还要招人了,小助理平时陪着麦秋,再让他时刻关注什么的,根本没办法专注一份工作。要扩大就最好再扩大一点,她还想找专业点的化妆师和造型师,现在用的全是外包的,普通人都能看出水平不一来,要是再混进个卧·底什么的,那麦秋真是不用混了。
只是这个事情也不太好弄,如果要短平快,挖人是最快的,但忠心不一定能保证,还要花更大的价钱。自己招人不是不行,可这就好像找工作一样,新手什么都不懂,还要不断学习,老手都是老油子,有的是办法出工不出力。无论什么年代,人才都是最重要的。
“找粉丝呗。”麦秋提了个很可怕的想法。现在的粉丝都比一般的专业人士还要厉害,一个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摄像,摄影,P图,公关,一条龙服务没有中间商差价。
麦秋自己都见过通稿写得才气十足的粉丝,有时候比她这个专业的都专业,简直自愧弗如。
上官芷坚决不同意,粉丝是很厉害,但大部分有闲有钱的粉丝都是未成年,不然就是大学生,心理年龄都不大。明星团队里无数数不清的猫腻,比如麦秋跟秦豫章分手了要是再找一个呢?粉丝心里会不会有想法?比如麦秋被人换下来再接到“补偿”呢?谁能保证粉丝不会炸庙?
爱的反面是恨字,粉你的时候偶像做什么都是对的,不粉你的时候恨不得把你黑历史全翻出来,谁能有团队知道的黑历史多?哪怕没有也能捏造,曾经是你的团队足以增加可信度。
这就好像你说你不是小偷,别人可能怀疑一下,你父母说你是小偷,全世界都信了。
最亲近的人坑你最惨不要太正常,而且她们有充足的能力这么做。
“找专业的团队不也是一样?”麦秋轻巧地反驳:“谁都有可能,签合同不就行了?”
几句话有理有据,上官芷一下噎住了,她是固定思维,就像所有人都觉得小年轻必定不靠谱一样。
——粉丝们人傻钱多好糊弄啊。
后来两个人达成了共识,先找几个老人,再不断的应聘新人,保证团队有新鲜血液不会僵化。
至于新人里面会不会夹杂着粉丝的问题,这个就谁都没办法的了,又不能因为人家喜欢麦秋就开除粉籍,所以还是有可能会添加粉丝的。当然,理智粉最好,狂热粉要再三考察。
如同上次一样,麦秋几个人一起去了F国,这次麦秋比之前更瘦了一点,这次能借到晚礼服了。上官芷想按照“行规”把麦秋的尺寸报小一点,被麦秋给否了。
又不是没人知道她胖,穿不上衣服来回倒腾太麻烦了。
大部分的女明星租衣服报小码,品牌来了之后才发现穿不上,多次之后现在大家都有共识,多带三到四件,有大一点的码数,给女明星选择更“合适”的衣服。
上官芷都没什么脾气了,亏她为了麦秋还跟认识的经纪人取经,结果发现以往在女明星身上用得着的招数在麦秋身上基本都不怎么管用,她都怀疑麦秋在天海怎么过来的,怎么养成草食系动物性格的?
电影节上的红毯比上次的人多多了,各个国家的人都有。麦秋看到当地媒体果然还是对国外的剧组更感冒,华夏人也只有少数的几个认识,魏永宁麦秋他们走红毯的时候好多摄影师都在休息。
也不是不能理解,外国人对华夏人还……挺脸盲的,就好像很多华夏人分不清黑人兄弟一样。
除非特别有特点的人,才会令人印象深刻,不然大部分人都不认识谁是谁。
麦秋这回红毯走了超过五分钟,她穿了高跟鞋,比她上辈子穿得小跟鞋高多了,魏永宁和郑海都是架着她在走的,生怕一不小心女主角真成了“女猪脚”,那就不好看了。
又等了几天,看了开幕式,看了不少电影,麦秋他们总算等来了《夫妻》的首映。
“夫妻”,一般的翻译都是couple(一对),而魏永宁用的英文翻译是spouse,配偶的意思。
这个英文释义一出来,很多人还没有什么反应,但麦秋就感觉到了不太一样的地方。
魏永宁的英文不好,但他跟翻译整整吵了三天,才让人家把这些翻译逐字逐句的给他翻译出来。生怕不符合情景,他还边讨论边查字典,翻译找了三个大家开会一起研究。
只能说,努力的学渣真可怕。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大家,头疼的实在不行了,晚上好不容易才码了一章,欠大家一章。
下章是电影内容。
晚安,大家也要注意身体啊。
第85章夫妻(上)
“你小时候有喜欢过人吗?”一个口齿清晰的女声问道。
“有啊。/喜欢过。/暗恋过。/没有。”不同的男声带着不同的口音回答着。
伴随着这样的对话,镜头从桌上搅动的咖啡杯,转换到人的脸上。
麦秋的脸出现在人前,看得出她有打扮过,可惜打扮得不是太好,化妆痕迹很明显,而且她的脸,很胖——身上的衣服明明是暗色系的,却也意外的显胖。
以前好歹也是个明星,现在平凡普通得就像大街上随便拉来的人一样。
“大概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吧,”麦秋微微歪着头,回忆一般地娓娓道来:“我隔壁坐了个小男孩,学习不太好,长得也很壮,我们小学的时候他看起来就像是初中的学生。”
她的表情却没有带着笑容,而是面无表情,甚至有些阴郁,说话的时候语调波澜不兴:“开始时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还画了三八线,后来他老是一个人占的地方特别大,我说吧,人家也不听。再后来……记不太清了,反正揪辫子,推搡人,撕作业,画书包,踩新鞋……基本上你想到想不到的他都干过。我妈找了老师,老师找了他的家长,你知道他们怎么说吗?”
“有病。/闲得。/故意的吧?/他喜欢你。”
这一次的几个男声,是带了镜头的剪切,分别是四个不同的男人,有中年有青年,有成熟,有帅气。郑海在最后一个,他穿的不是最好的,但是是最干净整洁看起来非常利索的。
接下来镜头又怼到了麦秋的脸上,她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说不出的感觉,像是讽刺与嘲笑,又像是悲哀与痛苦。下一秒,她的脸上多了眼镜,头发从披肩发变成了马尾,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更年轻一些,看起来很是忐忑与不安的样子,半低着头,背后扣着手指。
背景音听起来像是十分嘈杂的办公室,电话铃不停地响起,有人不断的接电话,说道这里是“一新闻”。麦秋对面是个大光头的中年人,穿着颜色已经泛黄的衬衫,旁边的电脑桌面是他上台领奖的照片,电脑边上挂着他的记者证。光头看着手里的稿子,没多久啪地一下甩了满地,麦秋探出一只脚想要捡起来,想起面前的人又缩回去了,小心翼翼地说:“主编,我写的哪里不对吗?”
光头主编皱着眉一脸不耐烦的表情:“你光写女学生跳楼自杀有什么用?我要的是新闻点,新闻点你懂不懂?她不是跟老师暧昧过吗?写师生恋也行啊?光写个‘清纯女学生’,你给鬼看呢?!”
“但是……她的父母拜托我不要把她的个人信息写在新闻里……”麦秋没说完,主编甩地上还剩下的稿子直接呼她脸上了:“你是她爸还是她妈,他们给你钱了?”
麦秋赶紧摇头:“没有没有。”
“那你矫情个屁!女的就是不行!”主编满是“蠢得让人想骂娘”的表情,叫了旁边假装工作其实在看热闹的一个男同事过来:“你给她讲讲,这写的都是什么玩意儿!”
说完,主编提了提裤子,捧了捧啤酒肚,起身走了。
麦秋没问男同事,而是自己蹲下捡稿子,男同事蹲下帮着她一块捡,两个人很快就收拾好,麦秋道了声谢谢。男同事笑笑,说客气什么,都是同事嘛。麦秋绷着脸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她转身要走,男同事一个步子拐过去就给拦住了:“主编让我教教你,我得完成任务啊。”
其实男同事面目还挺英俊帅气的,同样是穿着衬衫,他就很有气质,说话也很亲和友好,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麦秋这么抗拒。不过很快,镜头里就表明了原因,男同事一边教她,一边在她手心画圈。
麦秋飞快地缩回手,口袋里的电话响了起来,接起来是个带口音的苍老男声,一听就是麦秋的父亲:“囡囡啊,啥子时候回来啊?上次给你讲的事你想好了没有啊?”
这边的麦秋看了一眼侧着耳朵听的男同事,没什么语气地说道:“嗯,我知道了。”
说完立刻挂掉了电话,对男同事说这篇报道的家属还有事要跟她说,她今天可能就赶不及开会了。
她收拾好了东西,抱着包和稿子就走了,临走前还跟关系好的女同事也嘱咐了一声请她帮忙请假,女同事说好,等麦秋风一样的出去,再用“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目光看男同事。
男同事嗤笑了一声:“土鸡而已,装什么凤凰呢。”
接下来的镜头,如果是商业片应该会更刺激一些,但导演没有这么做,他拍了麦秋接下来的日常。看着她排着队就为了等上公交车的座位;看着她一个人看着自己买不起的名牌包包和手表;看着她一个人去咖啡店里喝咖啡;再看着她去电影院买了爆米花可乐和电影票,一个人看不怎么好笑的电影。
所有事情都做完,天黑了,她终于站在了家门口,深呼吸一口气。
脸上的表情从原本在工作时有一点精神的样子,变得麻木了一点,跟电影开头时的表情很像。
开了门之后,则是一副充满着家庭烟火气的画面,麦秋脱外衣脱鞋,旁边一个中年男人在看报纸,厨房里有个中年女人在忙活。母亲隔着老远说了句新买了什么样的水果,洗好了放在桌上了。麦秋哦了一声,拿了个苹果,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咣”地把门关上了。
房间里的麦秋打开自己的电脑,她的墙壁上不是明星海报,而是一些奖状,书柜上面还摆着奖杯,看得出,她是个从小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麦秋自己的电脑桌面则是上下对齐的两行字:写最真实的新闻,做最NB的记者。字幕出来的时候全场都轻笑了一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