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之路[娱乐圈]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5(1 / 2)

“因为我弟是你的粉丝啊,超级铁杆大粉的那种。”

那个叫做朱婷婷的女孩子这样说道:“我弟房间里全是你的海报,你退出歌坛,我弟哭了三天,眼睛都哭肿了。”

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心情来面对的麦秋:“……那,要不要签个名?安慰一下你弟弟肝肠寸断的心灵?”

“不要。”朱婷婷拒绝得那叫一个干脆。

在麦秋感觉自己自作多情的时候,她又大喘气地及时补充:“让他平时跟我吵架打仗争零花钱不懂得顾及姐弟之情,等他知道了以后悔死他!最好再多哭几天,哭成人头猪脑!”

麦秋:“……”行吧,这绝对是亲姐,没毛病。

第12章劝解

由于苏叶秋的身份曝光,整个班级登时就变得躁动了起来。表演老师是老教师,知道这个年纪的孩子好奇心都贼重,而且本身就是想要进入演艺圈,向往过明星生活的不在少数。这时候在让所有人继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只会适得其反。于是跟麦秋私底下商量了几句,干脆就让大家随心所欲的问出自己想问的问题。老师的意思是会在最后一天加一堂课,今天就不算课时了。

接下来,表演课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变成了麦秋的个人问答见面会。当然,不想答或者不能答的也不需要回答。

眼前黑压压一群人,麦秋本来有点肝颤,不过好在她以前也没少开会,有时也会主持会议。这次就当是开会吧,一群年纪不大的孩子还是比较好糊弄的。

说也奇怪,如果是私底下问,那真的是什么问题都有人敢开口。然而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群高中生又开始面面相觑了。不过很快就有人带头,第一个张口的还是单诗文。

“为什么你说你叫麦秋?苏叶秋是你的艺名吗?”

一听这问题,麦秋旁边的朱婷婷就想说话,但是刚刚她冲动之下已经给苏叶秋添了不少麻烦了,这个时候就还是闭嘴得好。只不过她是知道苏叶秋的本名的,叫苏艳芬,网上的黑子都这么叫,她弟参加粉丝反黑组的时候天天臭骂这群人没眼光,艳芬明明是个质朴又美好的名字!

简直是脑残粉,彩虹屁听得她都不好意思了。

麦秋也没否认,顺便甩个锅:“是艺名,苏叶秋的版权属于天海公司,我之前的歌曲版权也都是属于天海,如果想要继续使用,都需要付费。现在这个名字也挺好听的不是吗?麦秋,丰收的时节,风水好。”

此话一出,同学们都哈哈笑了起来。

……

毕竟不是真的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小孩子,麦秋说起话来还是比较圆滑的,同学们都觉得麦秋很有意思,又平易近人。包括之前想要对她敬而远之的人,也都多了一些好感。

时间还差半小时的时候,老师让剩下的人继续自我介绍,自己则把麦秋叫到了一边“单独聊聊”。老师都这么说了,坐着同学们自然也就照做了,都知道这其实是正常程序,凡是上过学的都对这一套无比熟练。

然而不管老师在不在,其实底下的人心思早就不在自我介绍和认人上了,都开始小小声的说起了麦秋。

“没想到她真的退圈了。”

“这算哪门子退圈?从左手倒到右手,换汤不换药呗。”

“你说她为什么来学表演啊,唱歌不是更容易,最多不走偶像路线了不行吗?看人家XXX,胖得能装下两个苏叶秋,啊不是,两个麦秋,也没说退圈啊。”

旁边有个脸挺白的男同学左右看看,道:“我听说,她是为了躲她爸妈还有弟弟妹妹。”

有人不太信:“你怎么知道的?”

另一边有人怼了怼他,趴在他耳边声音不是特别小的说:“他在电视剧里客串过戏,还演过男四的配角,跟老师报名的时候说的,好几个人都听见了。”

被怼的人一下子恍然大悟,跟着也一脸驯服的表情。

白脸男同学其实听见了别人说他“小话”的全程,却也只是嘴角一扬,没多说什么,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

“别理他们,接着说。”离得近的女同学催促。

“说到哪了?”白脸男同学自问自答:“哦对,她不光为了躲她爸妈,还有原来的唱片公司。什么感谢公司培养,全是骗人的,稍微走脑子想想就知道了,天海那么扣,连一个艺名都不让她带走,怎么可能一分钱违约金都不要就跟她解约了?都是假的,骗粉丝赚口碑而已。”

他分析的有理有据,吃瓜群众们都觉得十分有道理。

“所以啊,以后我们如果毕业了签约公司,一定得好好挑选。宁可不签自己跑龙套,也不能随便签个吸血公司,分分钟把你卖了都还不起违约金。”白脸男同学信誓旦旦。

这话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要知道这个年代家境不富裕的学生考进艺术院校的已经很少了,苏叶秋这种是因为意外才进入了演艺圈,好多专业知识也都是后面陆陆续续补上的。

更多的人是家里不差钱,可以拥有自己未来的选择权,对明星这个职业天生抱有好感,并且想尽办法加入这一行的人居多。讲的文艺一点,为了梦想而奋斗。

白脸男同学就是这样,而且他家还有这方面的人脉。

就像好多艺人做访谈的时候说的,刚好有了个机会去试镜,哪来那么多的机会?不认识服化道或者剧组工作人员,你连面试的时间地点都不知道。网上剧组发布的内容,一大部分是骗人骗钱的,一小部分是真实的。就算这样,寄过去的简历和照片也淹没在人数的海洋里了。

同学们听得心驰神往,白脸男同学当然也不会说自己在选角导演的房间里见到了城墙一样厚的简历,还有满墙的精修照片,像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一样,密密麻麻,看着都有密集恐惧症。这些东西的下场也跟小广告差不多,最后多数会被丢到垃圾桶里,没有任何意义。

就算如此,每一年依旧有无数的男男女女为了“梦想”踏上这条从外面看起来繁花似锦的道路。

——

麦秋以为表演老师会跟她说退学的事情,又或者是在班级注意影响的事情,唯独没有想到的是,老师找她来是为了劝她改志愿。当然,老师开头第一句话不是真这么说的。

“我年轻的时候考遍了所有的艺术类院校,当时坐井观天,觉得自己特别有才华,”老师微微一笑,有点怀念似的的说:“也好在那时的老师人都特别好,我也比较幸运,哪个学校考的都不错。”

这可不是简单的“幸运”就能解释的,麦秋静静地听。

老师果然有了下文:“所以我当时心气特别高,什么都要最好的,就选了我们学校……但是结果我在毕业大戏里只能演女三号,毕了业之后话剧也都是女二女三。”

她没说完,但麦秋有点听出话音了。

“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五年,五年之后我一定要当女一号,哪怕是替补,也是达到了目标,”女老师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你要知道,我上学的时候年纪大,毕业已经二十四了,再过五年,那就差不多三十岁了。”

“三十岁的女演员,在当时的环境下,基本没有再往上的出路了。我也想过,实在不行,我就回老家结婚。”

后半句话老师用的是开玩笑的语气,就像麦秋之前说的话差不多,只是起个气氛缓冲作用。麦秋给面子的笑了笑。

“可不到第四年就不行了,当时我母亲病了,很严重的病,而我当时连一半的住院费都拿不出来……”

老师的声音有些低沉,时隔多年,这件事依旧在她心上,难以忘记。麦秋不再多说,她听懂老师的意思了。

“追求梦想是好的,人都有梦想,”老师实事求是又不无惋惜地说道:“但也要看实际,我们学校都是好老师,校风严正,出来的也都是好演员。可是现实就是这样,不是你会演戏就可以当演员就可以养活自己。”

“而且我们学校有规定,在校期间不可以私底下接通告,至少在毕业之前是不可以的。——这么跟你说吧,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你只是学生,不会有任何收入——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这话我是不会跟他们说的,因为说了也没有用,但你不一样,”表演老师拍着她的肩膀:“我说的,你都能听得懂。”

只有吃过苦的人,才懂得苦是什么滋味。

“所以,课可以继续在我们这儿上,但如果报学校,我建议你去隔壁。那里的话,不管你学的好与坏,都有个出路。好好想想吧,也别给自己压力太大了,你还年轻。”

说完,老师回到了课堂,麦秋也回到了原位坐下。

同学们仰着头一边听着别人说话,一边偷瞄让老师“开小灶”的麦秋,心里好奇心爆棚的同时,眼睛里仍旧充满着希望,天真,以及孩子们的无忧无虑。

第13章非波逐流

再一次上语音课的时候之前高冷的老师不在,换成了一个年轻的老师。高冷老师家里有事,请假三堂课,差不多是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三堂课都是由这位年轻老师来代课。

年轻老师自我介绍他叫邵凡,是学校的助教,也是本校毕业的学生:“要是大家考上了,以后你们都得管我叫师兄。”

邵凡年纪轻轻,长相英俊,或者不该是说英俊,该是说可爱。眼睛很大,高鼻梁,小嘴唇,看起来有点像漫画里走出的美少年。问题就是按照邵凡介绍的,他读了研究生,毕业后还留了校,那他的年纪绝对比麦秋还要大,至少二十五往上。

但他的长相说是十五岁也没什么违和感,哪怕是身高貌似一米七出头,也并不影响他在同学们之间的受欢迎。

邵师兄十分有梗,说话风趣幽默,讲课也思路清晰,一堂课下来很快就跟大家打成了一片。不少人衷心的希望,高冷老师最好请假到课程结束。

——这话也自然而然地,传到了邵师兄的耳朵里。

过了两天,再次上课时,邵师兄没有直接讲课,而是神秘兮兮地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们学校有一座‘非波楼’吗?”

速成班是借着学校的教室上课的,高昂的授课费用其中一部分是教师的课时费,另一部分也包含了场地费。这座闻名已久的艺术学府,第一天就已经被大家参观了一遍。各个楼有新有旧,名字也都很讲究,什么“文卷楼”,“科技楼”,“洋景楼”,其实就是自习楼,多媒体教学楼,外语楼的另类称呼。

“非波楼”属于半新不旧,比较老的楼,一共有五层高,乳白色的墙体上挂着用红色油漆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非波楼。

除了猜不太出来究竟是干什么的,基本上看不出跟别的楼有什么区别。同学们参观时也没太注意,邵师兄一提,就一两个人有印象。

有人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是陈容青捐了一百万给学校,盖了这栋楼。那个时候的一百万可不是现在的一百万,所以成了一个大新闻。

“哎,我怎么记着,陈容青不是隔壁学校毕业的嘛?”

谁都知道,隔壁学校专收明星学生,很多隔壁校毕业的也都成了明星,陈容青上学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了,出来之后更是一鸣惊人。

而隔壁学校跟本校属于同行是冤家,同样是著名艺术学府,一个走媒体名气流,一个走演艺技术流,陈容青是隔壁的学生毕业后却给本校捐赠……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巨大啊。

第三次上课时邵师兄自己解出了谜底:“林非波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名气不算大,但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天才。他一手教出了陈容青,别说一百万,给一亿都不嫌多。”

这话说出来,麦秋忍不住摸了摸手上的手链。

系统弱弱地冒出了一句:“林非波,也,也是我的宿主……”

靠,这句话信息量更大了。

想想看,系统只有一个,林非波没了,才能落到陈容青身上,林非波是怎么没了系统的?总不会是跟苏叶秋一样?就算死了,怎么就那么巧,刚好落在林非波的学生陈容青身上了?

麦秋很想问问系统,它挑选宿主到底依据到底是什么?

难不成,系统也可以抢夺吗?

那被人知道的话,她不就死定了?

不过她忍住了没有问,甚至尽量平心静气,不露出马脚。因为这明显触及到了她和系统两方面的利益冲突,产生的矛盾,足可以致命。

而且麦秋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早就知道了一件事。

系统是很蠢,有时很傻白甜,但它是可以说谎的。

谁全信谁傻缺。

另一边,同学们觉得虽然没什么人听说过这件事,不过这种秘闻真的格外吸引人。不少人小小的“卧槽”了一声,要知道,陈容青走红之后压根没提过这事啊。

“这么大的新闻,居然没人往下挖?”还是有人不相信。

“傻了吧不是?公关了呗。那个年代可和现在不一样,媒体记者都牛着呢,想写什么全看他们心情。有人想干什么全得求着他们,哪有现在通稿满天飞这回事。陈容青走红了之后不是认识XXX吗?那时候XXX还没下马呢,谁敢写?”

陆续有人补充八卦:“XXX下马之后陈容青又跟XX一起做生意去了,XX那时是传媒大王好不啦,敢写他,不想要工作了?”

“我去,”有人感叹:“这么多牛人里,我最佩服陈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