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以后上午9点到11点开朝会,没什么事可能还会提前退朝。下午可到御书房求见的只有下午3点到5点。
不仅如此,他还在朝堂上大肆批评奏折里满篇废话,大臣们有事没事就要写奏折,浪费他的时间。他直接下令统一折子格式,所有官员必须用上丰富的标点符号,精简用语,有正事才能上折子,那些问候的折子全免,说什么天气之类的折子都交给程斌,由程斌汇总各地气候、收成、民生之类的事再给他看。
如此一来,他的御案上直接少了一半折子,剩下的一半内容也都很短,言简意赅,再加上有了标点符号,变成了横向书写,看着就舒服多了。
刚开始大臣们虽然表面上不反对,私底下却都觉得陶睿太娇气了。历朝历代皇帝都那么早上朝,那么看折子,怎么陶睿就这么多事呢?还不是贪图享乐?
只不过从前贪图享乐的皇帝都是把折子打发给大臣看,陶睿是直接把规矩改了。
也行吧,反正也不损害他们什么利益,改就改。
但行使新规月余之后,众臣就都发觉出新规的好了。
他们不用再过早起身,每日还能悠闲地吃个早点再来上朝,陶睿又总喜欢提前退朝,他们站立的时辰都少了,还能回去午休一会儿,每日都神清气爽的,气色好了许多。
再说那奏折,从前每个人都要绞尽脑汁地长篇大论,皇帝最后看了可能只批个“阅”。如今省事了,没事不用写折子,有事也就两三百字。只说事情,不用华丽的辞藻堆砌,一点不费脑子,实在太舒服了。
且改了新规之后,对朝政似乎也没什么影响,众臣便都适应了,提起来还要夸赞陶睿改得好,顺带再夸一夸端淳妃那标点符号想得妙!
这项改革却让摄政王有了危机感,因为他能明显感觉到朝中大臣并不排斥陶睿做皇帝,明明太皇太后刚死的时候,众臣还很忧虑,怕陶睿上位后胡乱下令。结果陶睿不但没搞出乱子,还做得很不错。就算陶睿行事任性了些,结果却总是好的,众臣已经接受了这位皇帝。
摄政王想让女儿生皇子的希望破灭,如今陶睿又逐渐展露出身为帝王的优秀,他有些坐不住了,私底下小动作多了起来,有那么点想谋反的意思了。
护国公近日得陶睿密旨,暗中联系了军中旧部,京郊大营也有他过去的部下,得到了一些隐晦不确定的消息,他立刻报给了陶睿,语气冷肃,“皇上,摄政王此人不得不防,若他真的妄图勾结京郊大营及朝中官员逼宫篡位,臣,没有十足把握可以保全皇上。”
陶睿早有预料,倒是没有太惊讶,只问:“这京中,你能联系到的人,可靠的都联系上,命他们暗中行事。最好,秘密弄一支几十人、上百人的队伍来,挑选军中精英,秘密查探摄政王的人手,做到知己知彼。”
他顿了下又说:“查探消息,不是上阵杀敌,曾经在战场上受过伤的将士亦可。只要能办得成事,都是好样的。”
护国公有些吃惊,“皇上的意思是……若有人伤残,只要能办好差事,就能收编?”
“不错,这支奇兵就交由你调教,最好从前就是你的兵,信得过。朕没有多少时日培养新人,一定要可靠能干,明白吗?”
“臣明白!请皇上放心,臣定不会辜负皇上期待。”护国公有些激动又十足认真地坐在椅子上弯腰行礼,“臣谢皇上。”
陶睿知道他谢的是什么,摆摆手让他去做事了。朝廷历来就不用伤残人士,但有些能人,像护国公,即便断了腿,只要用对地方还是精英一个。有些将士,伤了一臂,仍旧能悄无声息地潜伏查探消息,为何不能用?
陶睿给他们这样的机会,组建一个只听从于皇帝的队伍,会得到更多的忠心,百利而无一害。相信护国公一定会挑选出最好的精英,把他交给新队伍的第一件事办好。
护国公办事极为妥当,短短三日就将队伍组建好了。陶睿懒得想名字,直接让他们叫锦衣卫。
锦衣卫足有百人,不方便秘密进宫,陶睿等他们整顿了一阵子之后,便借口宫中太闷,不顾众人阻拦,非要出宫去逛逛。
至于他什么时间出去,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谁敢打探就是窥探帝踪。
摄政王安排了两名刺客,好不容易打探到陶睿出宫的时间,盯上了陶睿乘坐的马车,马车外是德顺在守着。两名刺客等马车离皇宫远了些便现身刺杀。巧的是,李太医那边也给同党传递了消息,前朝人也派了一群刺客前来刺杀,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刺客们直奔马车,德顺慌忙跳下车,而后头跟着的侍卫也护着德顺快速突围。刺客主要目标是狗皇帝,德顺一个太监没阻拦他们,他们自然也没有第一时间留意。结果剑刺入马车,才发现里头只有个假人!
刺客心里一惊,再去看德顺,他已经突出重围。而他身边不知从哪冒出一批人来,各个穿着便衣,就像最普通的老百姓,却拿什么武器的都有,远攻、进攻加上恰到好处的站位,刺客竟怎么都跑不出去,打上几十个回合就全被抓了。
此时陶睿已经在程栋的陪同下,去了护国公府在京城一个偏僻处的山庄。
护国公带领一众锦衣卫行礼迎接,片刻后,又有二十多个锦衣卫押着刺客来到山庄。
德顺上前道:“启禀皇上,所有刺客全部落网,除了两个服毒自尽的,其余都是活口。”
陶睿很满意,对护国公笑道:“果然是护国公带出来的人,一点没让朕失望。”
“还要谢皇上给臣等这个机会。”
“走吧,带朕好好看看这个秘密山庄。”
护国公坐在四轮车上,被程栋推着走,边走边给陶睿介绍他的布置。当然,时间太短,又要查摄政王,要隐秘行事,他还没来得及好好布置,不过他可以和陶睿说些未来的规划。比如在哪里建密室,在哪里挖密道等等。
陶睿也算了解了一次古代的秘密机构,护国公做得非常好,他没什么需要插手的地方了。这就是手下有能人的好处,下达一个任务都不需要多操心。
陶睿命他们审讯刺客,并加急探查摄政王的人和前朝的人。他将原剧情中前朝乱党的几个据点告诉了护国公,护国公也不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立即派人前去监视。
说起来他的人有些是带伤残的,又过了好些年普通人的生活,如今竟是最好的掩饰,谁都看不出有什么将士风采了,打探消息更容易。
陶睿回宫后便狠狠发作了一顿,在朝堂上斥责群臣无能,竟让他在皇城根儿上遇到行刺,训得一众臣子连连请罪,不敢多言。
陶睿冷冷地看着他们,视线从摄政王头上扫过,下令道:“即日起,京城戒严,进出严格盘查,凡有不明人士,一律打入大牢再查身份,确认无辜者才能释放。”
摄政王使了个眼色,立即有人提出异议,“皇上,如此恐怕会引起百姓恐慌。”
“朕怀疑是前朝余孽作祟,不然,便是有人起了不臣之心,想要取代朕。”
“皇上息怒!”
陶睿坐在龙椅上,身体前倾,手臂放在膝盖上,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慢悠悠地说:“那你们反对朕戒严,是想让刺客得手,换一个皇帝?”
“臣不敢!皇上息怒!”
先前那个出来说话的官员早就满头冷汗了,跪在地上叩头道:“皇上恕罪,是臣思虑不周,臣有错……”
“你确实有错。身为臣子,你不优先考虑朕的安危,反而怕什么百姓恐慌。若不抓住那些刺客,百姓岂不是更危险、更恐慌?所以,你根本不是怕百姓恐慌,而是想陷朕于危机之中!”
“臣绝无此意,皇上明鉴,臣冤枉啊――”
“来人,摘了他的官帽。”陶睿摆了下手,直起身来,“朕不需要不忠之人,朕是皇帝,不忠于朕,便不配为臣。”
陶睿冰凉的目光对上摄政王的目光,摄政王忽然明白,陶睿早已看穿了他的野心,之前种种不过是同他周旋罢了。无论是藏拙还是任性,又或是贬斥他的女儿,都是在迷惑他,让他掉以轻心,借此发展自己的势力。
想想看,陶睿亲政以来,废掉他多少人了?
他当初以为将手中管着的事分出一半给自己人,也不算什么。但如今他才发现他错了,陶睿就是故意打散他手中的权力,当那些权力落到其他官员手中时,陶睿便可以像今日一样,轻而易举地撸掉那人的官职,换上自己人,将那份权力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