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不是老五就是老七,肯定不会是太子和老三。”太子是储君轻易不会出京,老三这家伙就知道占便宜吃不了苦,他看也悬。最有可能的就是那两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兄弟。老五大婚就在这两年,他觉得还是老七赢面大一点。
大阿哥说完往嘴里塞了几个饺子,胡乱的说道:“我先去找老魏他们,一会儿就回来。”大年初一,若是能接到汗阿玛的赏赐,他们肯定会高兴的吧。
魏大人等确实高兴,不过这银子他也没要,“本来我还想跟李大人商量着拿出点银子雇佣百姓,这个银子来的正是时候。”在他看来皇上的肯定和嘉奖比什么都重要,银子反而是其次。再说等化冻他们就忙起来,这地方也没有给他们花银子的机会,留着还不如用在正途上。
李光地也跟着说道:“魏大人说的没错,有了这个银子咱们就能多雇佣点人手,黄土这么多,咱们多做点,后人就能多受益。”这么大的黄土高原想要全部绿化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是真想要为这里的百姓干实事,早一点动工多动一点,他才能安心。
两人带了头,剩下的人也紧跟着说不要。大阿哥看看他们,不有分说的塞给魏衍两万两银子。“两位大人的我就收下了,你们还年轻,用银子的地方多得是。再说我准备再跟皇上写信多要点银子,也不差你们这一万两万。你们就留着吧,自己不花那就带回京城给自己的老娘夫人孩子。”
说完,他扭头走了。
魏大人看着他的背影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身后一个年轻的官员小声的嘀咕:“大阿哥真是我见过最不摆架子、最亲和的皇阿哥了。日后谁要敢再说大阿哥暴躁蛮横,我第一个跟他急。”
魏大人这样的官员或许不在乎三五千两,他们的官职并不高,每年的俸禄也就是这么点。工部与其他部门又不同,能得到赏赐的机会太少,他们很多人也是第一次得到皇上的赏赐。这些钱对他们来说却是很需要。但他们又想要跟大阿哥等人共同进退,所以内心是很矛盾的。
大阿哥的做法直接替他们解决了心里的犹豫,让他们心生感动。
李光地感叹:“可惜了,不过也还好。”
他可惜的是大阿哥不是太子,若将来的帝王如大阿哥这般,大清何愁不发展。欣慰的也是大阿哥聪明,知道早早地从权利的旋涡里挣脱出来,以免被将来的帝王猜忌不得善终。
魏衍看了他一眼,轻声附和:“可不是么?”
具体大阿哥怎么说的伊青禾并不知道,她只知道刚过了十五,皇上又送了信过来,这次里面夹杂着十万两银子。当然随着银票过来的还有整整五页对大阿哥的谩骂。她也是第一次知道康熙骂人如此厉害,五页纸没有一句话是重复的,意思却差不多,都在说大阿哥不孝,就知道搜刮老子的钱财。
还没办事儿呢,银子就先要上了。
看着大阿哥神色不变的把纸张叠起来收好,伊青禾闷头发笑。这父子俩还真有意思,一个骂的吐沫横飞最后黑着脸给银子;另一个居然能如此淡定,仿佛挨骂的不是自己。
随着天气转暖,大阿哥带着人立刻忙碌起来,他把人分成三波,他与李光地、魏衍各带一波人。李光地与魏衍负责清理黄河之中的泥沙,寻找合适的地方挖直流。他则带着剩下的人在高原上寻找可能的地点进行打坝淤地、平整可以种植的土地,尽可能的把土地修整的大一些。
李光地二人的作为本地人还能理解,大阿哥的行为就让他们一头雾水。不过他们也并没有多问。不只是因为大阿哥的身份问题,还有就是这地方常年闲着也是闲着,只要能有钱赚他们才懒得过问。
男人们在忙,伊青禾也没闲着,她找了块较大的土地开始育苗。除了之前说的沙刺果种子,她带来的玉米、土豆也全部利用起来。
等大阿哥那边弄的差不多,她这边的果树也长到小孩手指粗,伊青禾带着贝子府的人挖出来全部移植到选好的的土地上。
张茂的夫人很是不解,想到自己的丈夫也算是大阿哥手底下的,虽然不明白,她还是主动过来帮忙。看着大福晋熟练地动作,她惊讶的张大嘴巴,由衷的赞叹,“臣妇自认也算是见过世面,像大福晋这样的说实话还真是第一次见。”
擦擦头上的汗水,伊青禾笑道:“是不是觉得我不像个贵夫人,反倒像个村妇?”此时她穿着一身粗布衣裳,远远看过去还真的会误以为是村妇。
这句话张夫人不知道该怎么接,她心里是真的这样觉得。别说宗室福晋就是那些国公、巡抚家的夫人,你见过谁下地干活。也就是她们这些武将出身的夫人,有很多是从小吃着苦来的,又在这边待的时间长,有把子力气。
“村妇也好,贵夫人也罢,大家都是女人实质上都一样。我也并不觉得说像村妇就是侮辱。”她抬起头看看那几个自动过来帮忙的村妇,这个人干活都很利索,看得出来是把好手。“你看她们,知道咱们做这些是为了她们能有好生活,也许她们心里并不看好,但至少她们是感激的,也愿意跟着咱们一起折腾。”
村民朴实,说话做事也比较直接,这些却是那些高门大户的夫人们不能比的。她并不是说高门贵妇不好,至少比起一句话绕三个弯,她更喜欢直接一点。就比如张夫人这样,想什么直接就问出口,不用你去猜她的心思。
张夫人擦了把汗,“说实话,在这之前我过来那纯粹就是为了自家男人的前途,如今我却是真的喜欢福晋。只希望福晋不会觉得我不自量力才好。”之前说话的时候带着客套,她这次说话真诚了不少。
“你这么想就对了。我一直觉得男人的事业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打拼,咱们女人可以是贤内助在背后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像现在这样。但是这不包括为了他们去谄媚上司。要知道他们能不能升职被重用最终看的还是他们的能力,而不是与皇室的关系。”
张茂的夫人还算对她的脾气,她也愿意与之说些真心换,换做郭洪的夫人或者董鄂夫人,她肯定不会说这么多。
第159章错字)
人多办事就是快,不过是三天时间就把所有的树苗移植完毕,伊青禾提着水桶给树苗浇水,她对着站在身边的大阿哥感慨,“难怪大家就算知道这地里能种粮食也不愿意去种植,这浇水确实是个麻烦事儿。若能想法子弄个沟渠或者能引用黄河水进行灌溉就好了。”
她真的就是感慨没别的意思,谁知魏大人听完之后竟然仔细的思考起来。就连李光地都说道:“大福晋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设想的人,只是这个难度太大,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挖沟渠需要时间和人力,黄土高原面积又大,距离黄河近一些的还好说,远的,根本不愿意费这个力气。在一个,还是风沙的问题,河沟挖的深了费时费力,挖的浅了刮上半年风沙就给填没了,根本没办法使用。
皱眉沉思片刻,伊青禾拄着下巴说道:“你们说能不能用竹筒试试?或者其他耐用不生锈的东西弄成中空的水管。把这个水管埋在底下下,前端用塞子塞住,用的时候扒掉塞子……”说到这里,她摇摇头,“不对,还是不行。”
她这个设想其实跟后世的自来水差不多,从水厂接上管子,通向四面八方。想用水的时候直接开了水管就可以,简单方便的很。
不过,她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大清的技术还比较落后,以如今的能力根本就支撑不了她的想法。所以,后面的话她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她知道说下去也只是徒劳。
魏衍却说道:“大福晋的意思,微臣明白了。这个法子不是不行,就是工程量太大。”其难度不亚于挖河沟。
这回轮到伊青禾惊讶了,“真的可行?”
肯定的点点头,魏衍说道:“微臣的老家距离四川不远,那边有的人家就是利用竹筒直接从山上引水下来使用。我想大福晋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不同的是她们是从地上,而咱们是地下。”从黄河那边挖通一个通道埋上管子,就能饮水过来。
他明白大福晋担心什么,可大福晋所担心的反而是最好解决的。到时候多弄一个竹筒穿插进去,做成一个十字交叉的借口就可以。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竹筒的处理。要知道竹筒是很容易腐烂的东西,处理不好根本没办法使用。
“所以,还是要找替代品。”大阿哥说道。他一直都觉得黄河水这么多不用真是浪费了,若真能利用起来,哪怕是个浩大的工程,十年、二十年、甚至是百年能完成,至少百姓看到了希望。就像现在这批树苗一样,最起码后人不用像他们一样苦。
看不得大家没精神的样子,大阿哥拍拍手,“好了,有设想总比没有好,先让人把这个记下来。当务之急咱们还是要尽量保证今年的夏天黄河不会发洪水。之后的事情慢慢来,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越想一件东西,它越找不到,等你不需要了,它忽然就来了也说不定。”
有银子开道,今年治理黄河一直很顺利,他们不但加固了往年的堤坝,趁着如今水位低下,还挖深了河道。
李光地赞同的点点头,他说道:“若是微臣记得没错,隋朝挖的那条大运河,其中有一段连接的就是黄河水。若是咱们能把这条河道重新挖开,让黄河之水流动起来。毕竟造福百姓。”那条大运河全长将近两千米中间连接数个省份,这些省份每一个都是种植大省,省内平原无数。若能运用起来,必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其实他之前就跟皇上提过一嘴大运河,不过皇上认为大运河太过劳民伤财,当年隋炀帝可是因为这条运河一直被史书唾骂来着,皇上不想冒这个险,当时的国库也没银子支持他修运河。这件事才作罢。
此时不同了,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大阿哥。皇上把治理黄河的事情交给了大阿哥,只要他能说服大阿哥,皇上那边自然会有人去说。就好比这次,无论是军饷还是每年治理黄河的费用,他从未见皇上给钱给的如此痛快,还一次就给足二十万两。
他不知道大阿哥是如何做到的,也不想知道,如今他只确定一件事,有大阿哥在,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他动动嘴巴,“而且,咱们甚至能大胆一点,把大运河从京城修建到这里来。”看着大家惊讶的眼神,李光地挺挺胸膛,“你们这样看着我做什么。他隋炀帝能做到的事情咱们为何不能做。别的不说,就四阿哥收缴上来的那些欠银,挖两条大运河都够了。魏大人,你就不想名留青史?若,这事儿真成了,说不定这里的百姓会给你立碑呢。”
魏大人还好些,年纪大了能绷得住,他底下的那群小年轻就不行了,一个个热血沸腾红光满面。瞥了他们一眼,心里暗骂他们没出息,魏大人泼起了冷水,“这个工程同样劳民伤财,就算咱们能说服皇上,也未必能说服众朝臣,我看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行了,多大点事,今年咱们干的好点,不就是钱吗,包在爷身上了。”真以为他没发现李光地的小眼神,这俩老小子还一个白脸一个黑脸的算计他。哼,都当他傻呢。大阿哥实在没忍住一人赏了一个大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