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火炮计划(2 / 2)

根据龚振麟在《铸炮铁模图说》中,详细地叙述了铁模铸炮的工艺过程和技术措施:

(1)首先按铁炮大小,分4—7节,作出泥炮。

(2)按泥炮节数分制铁模泥型,每节泥型分成两瓣,用车板旋制内面,使表面光洁,形状规整,然后烘干备用。泥型内放入预制的把手,浇注时和铁模铸成一体。

(3)用泥型翻铸铁模时,先将炮口那一节倒置在泥制平板上,用泥充填其中一瓣,烘干后,盖上泥制平板,将型箍紧,浇注后便得到第一节铁模的一瓣。然后除去填泥,又可如法铸得另一瓣铁模。这样逐节浇注,就可铸成层层榫合的整套铁模。

(4)用铁模铸造铁炮时,先在模的内表面刷上用细稻壳灰与细砂泥加水和成的涂料,再涂刷极细煤粉调制的第二层涂料,然后箍紧铁模,烘热、装配泥芯,浇入铁水。待凝固后,立即脱去铁模,趁炮身还是红热时,清除毛刺,除净泥芯,得到成品。

龚振麟在《铸炮铁模图说》中,还总结了铁模铸炮的七个优点。其中讲到铁模的特点是一模多铸,成本低、工时少,“用一工之费而收数百工之利”,“用匠之省无算”;减少表面清理,镟铣内膛的工作量;铸型不含水分,少生气孔,用后收藏,维修方便,如果战时紧迫,能很快投产以应急需。

对此还有一种讨巧的铸炮方法,就是铸造双层的铁炮。

这种铸造方法就是先用熟铁锻造内层炮管,然后在此基础上在外层用普通铸铁浇铸,这样外层的铸铁仅仅起到加固内层熟铁炮管的作用,即使有瑕疵砂眼也是不影响整体使用。

在此基础上还有内层铁芯外层铜体的双层炮管的的制造方法,这些都在明末极为流行,其成品率和质量都比单一的铸炮方法要好些。

只不过这种方法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双层铸造法将导致这种火炮较重,一般只能做为固定火炮使用,无法用于野战,而且口径无法做的太大。

针对于这些缺点,刘泽选择的是空心铸件技术,也就是围绕着内芯进行铸造,在中间以流水进行冷却的方法。

这种铸造方法使得火炮炮管是先从内部冷却,这样会使外层金属冷却时候向内收缩,使得金属晶体结构更加均匀,没有内应力,使得炮管更加坚固。

模具也非常简单,就是在炮管内留有水管,依靠不间断的流水进行冷却,而在外部同时加热,这样来降低外层冷却速度。

对于缺少铜矿的民众军来说,这种铸炮方法是最合适的,应用这种技术的铁模将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劣势。

首先翻砂铸造铁质的阴模具,中间的芯也是铁质,只不过内芯是中空的,内置水管通过流水进行冷却。

“韦兄弟,我知道的铸炮知识都告诉你了,你发挥想象,不要怕失败,尽力为之。”刘泽双手抱拳郑重的行了个礼道:“拜托了!”

实际操作刘泽是半懂不懂只能提供建议和思路,还是得靠这些老匠人才行,这次主要攻关目标火炮只有一种:

口径为三寸的轻滑膛炮,使其长度在1.68米,全部采用改进后的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的炮车、弹药箱、瞄具,总重量保持在七百斤内,可以用四匹骡马即可拖动快速行进的野战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