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宝钗-媳妇熬成婆
我叫薛宝钗,出自金陵薛家。
金陵薛家,这个名号确实很大,天下没几个人敢如此自称,我们家最开始也不敢。
老实说,我家到我出生时便已没落了,别说金陵连在应天也排不上号,只能攀附同样已经没落的贾家。
在我记忆中,我的父亲很有学问,而且是个很慈祥的人,是圣人推崇的谦谦君子。
父亲十七岁时中生员,两年之后得中了举人,长辈们都说他是文曲星下凡,往后定能得中进士重振门楣。
可惜这世上万般,大多不是自己所能决定,在父亲中举的承平十五年腊月,内廷一封急递打乱了他的谋划。
当时我才两岁多,难以明白皇帝陛下赐予户部主事的官,为何会使父亲愁眉不展乃至一蹶不振。
在得了这个官后,父亲就变得忙了许多,但还是会尽力抽时间陪我和哥哥,教导我们读书写字明理。
父亲的教诲我都听了进去,只不过兄长却一心想着玩儿,在父亲不在的时间从不看书,所以每次父亲考教他都会挨打。
正统三年,父亲得了重病,母亲说这是积劳成疾。
母亲多次抹泪跟我说家里富贵,用不着你爹如此拼命。
但我却知道,父亲之所以如此勤勉,其实是为了立下些功勋,日后好向皇帝陛下讨个恩典,准他参与会试走科甲正途。
只不过,父亲终究没等到那一天,在正统三年的秋天过世了,那时我才八岁。
父亲为陛下尽忠而死,期间受了那么多委屈和辛劳,可他甚至连陛下的面都未能得见,我心中暗暗为他深感不忿。
而父亲的离世,让我们这一支没了顶梁柱,兄长成日胡作非为也立不起来,全靠母亲一个妇道人家支撑。
好在母亲出自王家,娘家人的势力让其他族人不敢太过造次,但我们这一房仍免不了被蚕食利益。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我比以往懂得更多事情,也开始协助母亲管理家务事。
时间来到正统十年,这是很特殊的一年,也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一年。
这年春天倭寇肆虐,还在应天城外张狂过境,还叫嚣说要炸太祖的陵寝,听说其最近时距孝陵不过两里。
虽然倭寇被迅速赶走,可皇帝陛下还是深为震怒,听哥哥说金陵都司几十名将官被砍了脑袋。
之后,皇帝派了太子来金陵督军,而我也等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那是一个下午,内廷急递让族内惊惶,而此时兄长又在外面惹了事,家里可谓是鸡犬不宁。
偏在此时下人来报,说外面官兵已把家宅围住,这让我和母亲惊恐万分,要命的是兄长此刻还是不在,后来我才知是十三爷来了。
族中长辈要去叩拜,却连人家的面都未能见到,被侍卫们挡在了自家院墙外。
我那不靠谱的兄长赶了回来,可他却不敢出去见客,最终这位爷闯进了内院。
没办法兄长出去了,然后就被侍卫们抓住痛打了一顿,这个时候朱十三才开始问话。
到此我才明白怎么回事,值此家族危急关头,我壮着胆子便与他分辩,很容易就占了上风,但这个世界不是总讲规则。
在这一天,权力是超越一切礼法制度规则的事实,如此近距离且直白的展示在了我眼前。
我虽能言善辩,可面对这位十三爷的道理,我只能语塞而束手无策。
恰在此时一阵风来,将挡在我跟他之间的帘子卷起,于是我们相隔五步四目相对。
见到他的第一眼,他给我的印象便是英武和阳刚,这一点反倒盖住了他的贵气,属于皇家嫡嗣的贵气。
他也在看我,而且看得很认真,但这目光却让我不舒服,只因其有不加掩饰的打量,总让我感觉自己没穿衣服似的。
所以我断定,这所谓的皇家嫡嗣,也不过是个好色的轻薄之徒。
好在风吹过后竹帘落下,挡住了他那刀子般的目光,否则再被他刮几下我就要落荒而逃了。
之后他没再强逼,反倒给兄长安排了任务,但这一举动又把我家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太子和地方官府角力的矛头。
好在最终事情得以平息,我家度过了这最危险的难关。
然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那位与我本不该有交集的皇子,竟遣人送了东西给我,其中还附带了一首李白的诗。
云想衣裳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虽是轻薄之举,却也让我猜测,这位兴是有意于我,但之后我也没放在心上。
时间逐渐过去,之后我随母亲去乡下别院居住,顺道去南静庵还愿,感谢菩萨庇佑家族平安。
这本是平平无奇的举动,哪知我却又遇到了他。
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偷跑出来闲逛,所以只带了几十名侍卫,然后就被白莲教的人伏击了。
他和手下人退到了我家别院,为保家族存亡我们也参与进防守中,我还让兄长以重赏招佃户来协助。
后来大战爆发,我当时害怕极了,以为就要死在这里。
为保清白,我与母亲拿着剪刀,躲在房间里相互依偎着。
可怕什么就来什么,贼人杀进了我藏身的房间,靠外的婢女被当场杀害,飞溅的鲜血落到了我的脚边。
贼人发现了我和母亲,就在我以为今日必死时,他提着刀冲了进来,非常轻松的将贼人斩杀。
直到多年以后,我都能记得他那关切的眼神,以及他传递给我的强烈安全感,但我当时却不知自己已对他动了心。
后来危机解除,我家因救援有功再次被封赏,我还得了他保举成为公主侍读。
之后我家随他一道进京,而到了京城我才体会到,所谓四大家族不过平平,京城里最不缺的就是权贵。
好在我在京城,遇到了此生最好的姐妹和知己,那时我便想即便选不上,有此挚友也算不虚此行了。
黛玉是个有趣的人,她虽小但学识却不弱于我,所以在贾家的那些日子,我跟她可谓无话不谈。
之后选拔侍读开始,虽然有他的保举,但对选上侍读一事,我还是没有太大把握。
可最终,我还是进到了复选,并见到了皇后娘娘,也就是我日后的婆婆。
皇后威仪深重使我不敢直视,让我意外的是娘娘很和善,后来谈话才知是因为我救了她儿子。
然后,我就迎来了她的第一次考教,我的回答应该让是她很满意,于是娘娘下了懿旨给我厚赏。
之后我成为了公主的侍读,这是一个很抢手的职位。
后来我才明白其之所以抢手,原因不在于侍读职位本身,而是跟那位十三爷息息相关。
原因在于,次年这位就要成婚,各家拼了命的把女儿往坤宁宫送,其实是为给皇后娘娘推举王妃。
入选之四人,只有我是个意外,而意外又源自于他。
我也不知从何时起,对这位十三爷起了爱慕之意,虽然每天在坤宁宫东殿陪公主,我却总期盼着他能过来。
之后他找我学下棋、学诗文、学抚琴,我知道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我心里没有只有欢喜。
跟他相处时间长了,他确实对我是极好极客气,而且言语之间多有爱意,这让我猜测他或许心里真的有我,当初送的那首诗并非轻薄。
意识到这一点我欣喜若狂,但面子上我却依旧矜持,我必须抑制自己的情感,因为这是良家女子该有的品性。
后来贾珍作死戏弄秦家,让我再度见识到了皇权之至尊,什么国公府的长房传承,触怒了他差点儿被直接打死。
再之后北静王因一匹马被削爵,同样也证明了这一道理,让我知道这大明朝任你王侯将相,都不过是朱家的奴才罢了。
这次我并不为贾家忧心,因为贾珍确实咎由自取,我在贾家时就听过宁府不少烂事。
他救下了秦家姑娘,可当我见到他与那位秦姑娘亲密相处时,我的心如针扎一样的刺痛,仿佛失去了此生最宝贵的东西。
我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打趣了他俩几句,但这件事我耿耿于怀了好几天。
之后日子趋于平静,我继续在宫里侍读,并在闲暇时候与他相处,我们的感情在不断加深,我们自己深陷其中却不知。
当然也是在宫里这段时间,我得知了不少隐秘之事,也见识了我未来婆婆的手段,这是我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
时间来到正统十一年,他被正式册封为襄王搬出了皇宫,同时他选妃的时间也到了。
我年少失怙,本不该去参选,但睿王妃向皇后娘娘举荐了我,虽然她也是不怀好意,但在这件事上我确实很感激她。
所以后来,无论有多少人对她攻讦,我都保了她一生平安,但那已是很久以后的事。
当皇后娘娘问我心意时,我当时真的是紧张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