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王阿从(1 / 2)

覆清1796 隐宗宗主 2699 字 13天前

 云南,广西州,竹园村。

就在远在成都的黎汉明收到贡榜王朝大军犯边的消息时,南笼、云南等地的王阿从、闫祖庚和韦朝元等人早已收到了消息正在商量对策。

在竹园村这个小小的村落里,此时却聚集了三方人马,以闫祖庚、孙良谟为首的讨虏军、正在整编中的王阿从部义军以及早已磨刀赫赫的韦朝元部兵马。

在正式商议之前,王阿从率先开口问道:"阎将军,云南府的事情可处理好了?"

"回娘娘,已经处理完了。"闫祖庚闻言连忙恭敬的回道,他可是知道,眼前这位义军首领即将成为大帅夫人了。

而对于称谓上,闫祖庚想到了黎汉明明王的身份,代入之下也跟着称呼王阿从为娘娘了。

闫祖庚按照黎汉明的命令率军从大定直接进入云南,先从南笼方面接管了曲靖府后,然后分兵三路,一路由武定西进,配合米生贵拿下楚雄、大理、丽江等地。

一路则交由孙良谟指挥,在王阿从的帮助下从韦朝元部人马的手中接管广西州、广南州、开化府以及临安府等地。

在云南巡抚江兰亲率大军南下前往普洱后,闫祖庚则亲率中路大军在江兰留下的人的配合下,暗中拿下了云南府和澂江府两地。

王阿从闻言点了点头,道:"既如此,那么此战便无后顾之忧了。"

如今云南大部皆已被讨虏军光复,剩下的也就只有普洱、腾越等西南角的几地。

"是的,除了大理等地的大军需得继续光复任务外,其他的各路留下驻防部队后,加上整编后的部队,如今我军能调动的只有五万余人马。"闫祖庚闻言点了点头后回应道。

听到闫祖庚的回应,王阿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看向面前桌面上铺开的地图,紧皱着眉头说道:"贡榜大军虽说号称十余万,但据我所知他们真正能战的兵力只有六万不到,不过麻烦的是,双方边境地区的一些土司也不安分,各地加起来差不多也有近五万的兵力,所以,十万大军也可以说是毫无水分。"

闫祖庚闻言眉头顿时一皱,道:"这样一来,我们就算加上江兰手下的两万绿营兵,咱们也堪堪才八万人马,局势对咱们可不利啊,这贡榜王朝很厉害吗?竟能支持如此大规模的后勤调动?"

要知道,这一片都是山区,讨虏军这边的发展都是以军事为主,加上招募民夫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后勤供应的。

按照闫祖庚的估计,这贡榜王朝应该是小国才是,竟然敢与天朝上国刀兵相向。

一旁的孙良谟见状,顿时猜到了闫祖庚心中所想,不由得有些无语的说道:"闫将军,按说军中应该备得有大帅准备的世界地图才是,按照大帅对世界各地的划分,这贡榜王朝可谓是东南亚的霸主国家,如今其国力正是强盛的时候。"

闫祖庚闻言顿时尴尬一笑,道:"哈哈不好意思孙部长,末将一直以来只关心国内的局势,这不还没来得及分心对外呢。"

孙良谟见状有些无语的摇了摇头,不过闫祖庚说的也不无道理,如今国内未定,也没精力去插手国外的事宜。

不过孙良谟倒是受黎汉明的影响不小,一直把目光放在了全局上,加上接到贡榜大军要犯边的消息后,他特意去了解了一下这个国家。

贡榜王朝如今能够当上霸主自然是有底子的,在历史上,贡榜一直是东南亚地区比较强大的地区,由于与古印度和中国两大文明区接壤,贡榜掌握着古印度和中国的一条商路,《汉书》就对此有所记载。

位于两大文明交汇区的贡榜受到两种文明的熏陶,开化程度远高于东南亚其他地区,在这些地区的人们还在丛林里欢腾的时候,贡榜这片已经开始农耕了。

文明开化先放到一边不说,孙良谟了解到,当贡榜王朝这个地区第一次出现初步统一的国家时,已经是华夏的宋朝时了,那时一个叫蒲甘的王朝征服了诸多部落小邦,建立了涵盖今天贡榜王朝大部分区域的政权,为贡榜王朝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然而,蒲甘王朝还未实现统一东南亚的大业,蒙古铁蹄已然南下,元缅战争以蒲甘王朝的战败而告终,蒲甘王朝成为元朝属国,不久后灭亡,那里重新分裂成众多小邦,其中就有东吁王朝。

经过数百年战争,东吁王朝终于在明末时统一了那里的大部分地区,却又逐渐走向分裂,于五十多年前被如今的贡榜王朝取代。

贡榜王朝不仅统一了全境,还积极对外扩张,经过前三位君主的积极治理,贡榜吞并了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王国、中南半岛东部的老挝,又将东南亚另一大国暹罗摁在地上摩擦,成为东南亚名副其实的霸主。

这时候,安南处在内乱,柬埔寨和马来亚也不太平,一盘散沙的群岛诸国更加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按理说,只要贡榜花点时间消化,化解暹罗等新占地的反抗情绪,再进一步统一东南亚并非不可能,而且这时候印度也不统一,调转枪口往西发展也有可能,但贡榜偏偏要将手伸向东边,也就是我国云南。

清朝那时也处在极盛的乾隆时期,但天高皇帝远,贡榜并不认为清朝有多可怕,先是凭借军力压服清缅边境上的诸多土司,然后开始派出小股部队向清朝境内的土司强制收税。

处于中缅两国边境上的土司可以说是两边不是人,为了自身安全考虑,他们往往会买两份保险,既向清朝交税,又向贡榜交税。

但清朝境内的土司不同,有些屈服于贡榜的兵威,交了;可有些觉得我在大清治下,干嘛要向你贡榜纳贡?所以就上报了云南地方官府。

云南地方官府却搞绥靖政策,也就是不抵抗,就知道和稀泥,觉得就是贡榜那边土司抢个劫而已,又不是贡榜官方宣战,没必要上升到两国交战的地步,甚至有当地人主动出击擒杀缅兵,还被以"杀良冒功"的罪名处死。

清朝方面这么怂,自然增长了贡榜方面的野心,继续骚扰抢劫,还升级到掠夺人口的地步。消息报上去后,躺在温柔乡的乾隆帝火了,决定给贡榜以颜色。

当时清朝终于拿下了准噶尔部,又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取"旧土新归"之意,将之命名为新江,这可让乾隆是龙心大悦,觉得贡榜也不过是个练级的小怪。

其实在乾隆皇帝的眼里,像贡榜王朝这样的边陲小国,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他刚开始也不怎么重视,只是命令云贵总督刘藻派兵围剿缅军。

其实,当时缅甸也在忙着干大事,他们的主力已经逼近暹罗的国都,马上就要将暹罗收入囊中了。

所以,他们也没怎么注意哪些小股的缅军和清军的冲突,而且,这些缅军都是"抢完就跑",完全是流氓行为。这反而让清军放松了警惕,认为缅军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过于自大的态度,让清军吃了大亏。

所以,清缅战争开始后,双方谁也没想到,这场战争一共打了四次,清朝四战皆败,只不过第四战是两败俱伤罢了,缅甸也损了大半的血。

最后一战清军和缅军可谓两败俱伤,尽管清军占据微弱优势,但却几乎不可能灭掉贡榜,参战清军厌战情绪高涨。

缅军也一样,缅军统帅诺尔塔明白缅甸无力支撑与清朝的长期战争,再打下去就得废了,所以双方不约而同地丢开了远方的君主,自行决定议和停战。

几经交涉后,缅军十四名将领与清军十二名将领谈判定议画押,互赠礼物,正式停战。

然而,议和是乾隆和缅王都不想看到的,缅王直接就把议和书撕了,压根不想向清朝称臣,直到战后十八年后贡榜国力不行了,要跟清朝搞好关系才派出使节奉表纳贡。

而乾隆等十八年后才能看到贡榜王朝入贡,当时那心情能好才怪了,可他也清楚要再次动兵很困难,水土问题就非常头疼,第四战清兵非战折损比战损还多,傅恒回京师两个月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