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纵横四海 第340章 仗义李公子(1 / 2)

明末枭臣 魔力鸟 1082 字 1个月前

 毛钰这里提心吊胆,熊文灿却催促着他赶紧率兵前往开封。尽管这一次的归德大胜。剩下的三部分农民军也西去。但熊文灿可不敢单骑如开封。而开封城内的左良玉显然不怎么欢迎熊文灿的到来。借口说贼兵徘徊不前不敢擅动!

毛钰只好陪着这个难兄难弟一起前往楷封。不过毛钰只派遣了一个骑兵营和两个步兵团护送熊文灿。熊文灿也无可奈何。他现在是被人按到案板上的绝望生鱼片。荷兰这篇制热的土地将来会发生什么还真不好说,但是两个藩王就不好对付,再加上有农民军的骚扰,处境可是比福建困难得多。

而且毛钰在途中又开了小差!他带着亲兵营跑到杞县去了,将熊文灿扔给孔有德等人继续前往开封。

毛钰来杞县当然是为了找人,找一个名人,他叫李岩!历史上对李自成帮助最大的军师!

在明末的历史上,李岩是一个重要人物。李岩原名李信,为了避讳朱由检信王而改名。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哪一年毛钰也参加了科举可惜没中。从这点来看李岩在八股文上的造诣肯定比毛钰高。李岩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算得上风光一时。崇祯初年在魏忠贤逆案中被定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在明末官场中,这其实算不了什么。因此,李精白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坏,父亲虽被削职李岩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明季北略》上说他“有文武才”,从他后来所从事的军事实践活动看,却非虚语。

这样一个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大概在当时也是很罕见的。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的性格倒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他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李岩没有机会进一步科举,后来成了家,娶了汤氏,汤氏出身于杞县豪门之家,知书达礼,贤良淑德,是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算得上是郎才女貌。

李岩是一个被称为“有文武才”、“好施尚义”的知识分子。历史上崇祯13年,李自成从巴西鱼腹山(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突围出来,轻骑由郧县、均县走河南,李岩参加起义军。从此李自成在他的辅佐下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历史没有开小差,这个时候李岩还没有完全对朝廷失去信心,同样农民军还不敢长期在开封附近停留。毛钰找到里演的时候他正在挨家挨户劝说当地富户赈济灾民。

崇祯年间,大明帝国已经日暮途穷,苛政胜虎,加上天下大旱,百姓无以为活,纷纷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在连续不断的天灾人祸打击下,河南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即便如此,杞县县令宋某仍然在不停地催征钱粮,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的惨状让天性善良的李岩无法坐视不理,他毅然去见宋某,为杞县百姓请命。但宋县令只需对上负责,保住自己的乌纱,百姓的死活他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李岩无奈,回家取出家中存粮三百余石去赈济灾民。李家仅靠收租为生,在那种蝗旱并发的灾年,显然只是杯水车薪,李岩作了一首《劝赈歌》,拿到各家富户去劝勉赈济。歌曰: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

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尘飞炊烟绝,数日难求一餐粥。

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豺。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

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

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

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际。

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