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火器才是永远的神(2 / 2)

若不是朱标,这事情还真的办不到呢。

因为明朝的户籍制度的缘故,手工制造业者都被编入了匠户之中,称之为官匠,这些匠户就好像是被国家供养起来了一样,他们都是国家的公务员,不存在额外的收益,也没有什么什么远大前程可言。

还有一种就是民户里的匠人,他们明面上是农民,但私下里却自己做点东西拿出来卖钱,到了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基本都是这些民户匠人开起来的作坊带动起来的。

毕竟一两百年过去了,你指望世袭的匠户,能比民间工匠们手艺更好?大部分的民间工匠手艺都要远远强过匠户,这也是崇祯年间,官坊出品的火器全都是劣质产品,而江南地区出产的火器,却都是不逊色于西方的好货。

可惜明末的崇祯皇帝不懂这些,依据照搬着祖制,让那些世袭匠户们来打造火器,而不去江南民间采购火器。

把持朝政的东林党,那就不用说了,让他们写写八股文还可以,提一些利国利民的良策那是不可能的,一个个都忙着在江南吃的满嘴流油呢,临到把国家吃亡了,直接扭头就当贰臣三臣,东林魁首钱谦益的“水太凉”“头皮痒”,至今都让人耻笑。

等到满清入关,定鼎天下以后,无论是资本主义萌芽也好,还是江南不逊于时代的火器制造技术,全都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原先五花八门的明朝火器,最后全都退化成了八旗们的长枪大刀了,关于火器制造的工艺那是丢的干干净净。

即便是西方使节,把极度领先的火器,都送到清朝统治者眼皮子底下了,他们想的还是万万不能让这种玩意被汉人掌握,然后直接丢到仓库去不再多看一眼,为啥?怕汉人造反呗。

于是到了清末抗击西方帝国主义,大部分的火器竟然都是明末封存起来的那批,整整两百多年,技术没有丝毫进步,反而是跨大步子的往后腿。

就文化技术层面而言,清朝对华夏的贡献,那真的是连蒙元都不如啊,蒙元起码还放手不管,高层只管享乐,不足百年的时间,华夏大地上的科技水平也有长足的进步,到了明初这会,军队中使用的火器,已经从南宋时候的竹竿枪,变成了轻便手铳、中形手铳、轻型铳炮和大型铳炮等多种用途的火器,可谓是五花八门。

朱启也知道死板的明朝户籍制度不是什么好玩意,但目前而言,户籍制度还是利大于弊的,因为能够极大稳定社会生产,经历了元末乱世,乱成一锅粥的中原大地,最需要的就是稳定的休养生息,所以目前而言,朱启还是静观其变,没想过去改革什么东西,他目前也不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

正因如此,在洪武年间,这些官匠还是很有积极性的,而且一个个都是有真本事的,朱启把他们招过来以后,一边让他们学习制造手摇印刷机,一边还有另外一个任务给他们。

那就是改良火铳!

自己以后是要当塞王的,现在这一身的功劳,那是甩都甩不掉,不去辽东就藩,换个江南封地当逍遥王爷那是不能指望,就连收复辽东这种事情朱启也只能每天祈祷,千万别轮到自己才好。

躲是躲不过了,那就只能早做准备了,拥有跨时代意识的朱启,当然知道比起刀枪剑戟,火器才是永远的神!

于是乎,朱启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又誊抄了一些新的图纸,送去了研究所之中……

——————

(我的票好少啊……为啥你们都不投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