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袭杀(1 / 2)

犁汉 痴人陈 1645 字 2个月前

“来贼了,备兵啊!”

不远处的圩市,望楼上的敌兵鼓噪大喊,然后砦门大闭。

张冲带着众将率领泰山方大军缓缓从鲁山的坡崮中走下,一到平地,就见到望楼上的贼兵在那喊。

长勺此地当年发生过齐鲁间的长勺之战,当时是车战,就是因为此地虽然三面环山,但地形上却是一马平川的平原。

所以当张冲率军出山后,直接就看到一座坚壁横亘在天地间,伴随着苍凉号角声,萧杀肃穆。

自张冲定下方略,与众将开了军议,说打算主动西出泰山,进攻泰山郡。

和张冲以为需要再次鼓气众将不同,他这意思一出,众将们闻战则喜。

说实话,众将已经有好几月没有动弹过,一个冬天加上半个春天都在修整练兵,早就想出去见血了,此刻一听再次西出泰山,打的还是泰山郡,各个踊跃。

之后,张冲就整理此次西出的作战序列。左校尉关羽率陈焕部、丁盛部、王章部随军,右校尉张旦率典韦部、李大目部、于禁部随军。此外还有张冲自己本部飞军斥候部、突骑部、横撞队部。合计兵力三千六百兵,其中步三千二,骑四百。各部备六日粮,便随张冲出山了。

而经过几次军略议定,第一仗就打长勺圩。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此地正是赢县和牟县二地的七寸所在,出了此地就可以长驱直入来芜谷地,直接奔袭泰山郡郡治奉高。

所以赢县和牟县驻扎的营兵一旦知道长勺圩被袭,一定会来支援。张冲打的主意就是调动二县援兵,然后直接打援,消灭掉堵在泰山和鲁山口的敌兵。

此刻,骑在马上的张冲,手搭凉棚望着前面的长勺圩,看其营砦虚实。

只见这个营砦主体是土木结构,以原木为垒,外砌土,高八尺。外有壕沟,上宽下窄,从他这里看至少有一丈深,再看门辕正大,都是厚门拒马。张冲估摸着这种形制的砦壁,是会有后门,一做奇兵用,而做撤兵用。只是他们现在在正面,还一时找不到。

但张冲怎么看怎么觉得这营壁别捏,他喊来随军的于禁,他是泰山本地人,比他们都知道这长勺圩的情况。

于禁是从后面赶来的,这会张冲的大军其实都还呈一字长蛇猬在山道上。又因为出山口的平原被长勺圩给阻住,所以此刻真在第一线和长勺圩营兵对峙的就是先锋典韦部,其他的都猬在后面,没法展开。

说实话这种行军对张冲的兵力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只要长勺圩死守,他就有可能被堵在这条山道上出不来,这也是张冲不得不拿掉长勺圩的原因。

于禁一来就跟着张冲一起搭着凉棚看,看半天,张冲就问他:

“文则,有没有觉得这砦看着别扭,一般这砦修在这里,像是阻山外低的。而你看他这形制,全是正门朝我们,这又像是阻山里敌的。但要是阻山里敌,为何不直接立在山口呢?”

听了张冲这话,于禁恍然,他忙和渠魁解释:

“渠,你说的不错,这砦确实是阻遏我们山里敌的。而且当年这砦就是修在山口的,听老人们说那时公孙大渠西出泰山就曾经被此砦所阻,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任是用弟兄们的尸体堆进去的,才破了这壁。但后来公孙大渠被段狗消灭,这砦就被迁到了山口外。据说是几个经营圩市的豪强们一同议定的,因为山口那里猥小,山货堆不下,所以就将圩市移到了山口外的平原上。但那边的营将又要求这圩市依旧要具备阻敌的能力,所以就修成了这样不伦不类的坞壁。”

听了这话,张冲笑了:

“这些豪强啊,真的是要钱不要命。这壁要是还修在山口处,我如何能出来?现在修在这。哼!”

既然于禁在,张冲就问他对攻陷此壁有何建议。

于禁知道机会来了,他立马将自己想好的军略和张冲言说:

“攻此等坚壁,最上策就是用内应开壁,如此陷壁就易如反掌。中策就是围而不攻。此等形制的壁垒,粮秣有余,储水不足。围壁七日,敌必溃。下策就是四面合围,蚁覆攻壁。以我泰山方骁勇,破之必矣。”

谁知于禁刚说完,也在边上的丁盛就讥笑道:

“说了半天,说的不都是废话。什么上中下三策,你说的上策用内应开壁,咱们现在都来了,人家砦门紧闭,这会哪找内应。还有你说中策,你要围壁,说人家缺水。是,人家可能确实水不够,那不会挖啊,此地就离汶水不远,必然有地下水,他们只要深挖水井,水的问题就能解决。到时候我们傻乎乎的围在那。等人家费县、赢县的援兵一来,就是咱们被人家围了。也就是最后下策还说的在理,就是直接干,以咱们泰山兵的骁勇迅捷,就眼前这壁,就我大器所部四百兵,给我半日时间,必然破壁。”

try{ggauto();} catch(ex){}

于禁被丁盛批的简直一无是处,脸一阵发红,但到底不还嘴。

一方面他和丁盛虽然都是部将,但丁盛这部将和他到底不一样。人家是老弟兄,是核心,而他是降将出生,提拔得又快,本就遭人嫉恨,此刻如何敢回嘴。

但另一方面他不回嘴,也是因为丁盛说得对,三条策好似也就是下策能用。但那硬打硬攻的方略,就是让全军最无智的黑夫来想,他都能想到。他于禁说了这个,又有何骄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