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迁都之议(2 / 2)

整套礼仪十分繁琐,等祭拜完,绕是赵兴年轻,也被折腾的不轻。

祭拜完成后,再次回到了大庆殿。

这次是接见各国使臣。

赵兴登基,辽国、西夏、大理,包括海外一些和大宋通商的国家都谴使前来观礼。

有趣的是,辽国那边,不仅朝廷派人来了,就连耶律重元也派遣了使臣。

接见完各国使臣,登基礼仪算是全部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移步紫宸殿,参加大宴。

赵兴并没有直接去紫宸殿,而是先回了延福宫。

try{ggauto();} catch(ex){}

延福宫在大庆殿后,乃是皇帝居住的寝宫。

在赵兴登基前,官家就已经带着他的妃嫔搬去了兴明宫。

汴京城虽然很繁华,但是皇宫却并不大。

整个皇宫的周长只有五里,差不多将近六百亩的样子。

乍一看,好像不小,但是明朝金陵的皇宫占地在一千五百多亩,即便后来的北平皇宫,也有近一千一百多亩。

之所以皇宫如此‘寒酸’,是因为汴京原本只是一座州城,皇宫是在原本的节度使府邸之上扩建的。

要是扩建,迁移的百姓太多,只能作罢。

因为皇宫小的原因,官家…不对,现在应该称为太上皇了。

太上皇只能带着太后和一众妃嫔挤在了兴明宫。

赵兴原本想多划几个宫殿给父皇,父皇却没有答应。

换上常服,赵兴才前往了紫宸殿。

赵兴坐了一会,就离开了,前往了兴明宫。

“这个时候,你不是该同百官宴饮,怎么跑朕这来了。”官家见赵兴过来有些疑惑道。

赵兴闻言笑道:“儿臣不在,百官们才能放开了吃喝,否则他们不知道多拘谨呢。儿臣过来陪父皇母后用饭,父皇母后还没用膳呢吧?”

“没呢,你父皇说还不饿。”曹太后笑道。

“那正好,儿臣陪父皇母后一起吃,儿臣折腾了一天可是饿坏了。”赵兴揉了揉肚子。

太上皇闻言笑着看向刘公公,打趣道:“听到没有,新君饿了,赶紧让人传膳。”

刘公公闻言笑着应了一声,下去安排了。

“父皇,您就别打趣儿臣了。”赵兴摸了摸鼻子,来到父皇边上坐了下来。

“哈哈。”太上皇笑了笑,说道:“对了,兴儿你得改名了。”

“嗯?”赵兴疑惑的看着父皇,很快明白了过来,说道:“父皇说的是避讳?”

避讳一词最早的意思,就是避尊者讳的意思。

皇帝作为天子,天下臣民自然也需要避讳。

赵兴名兴,天下人就不能用兴字为名,这个字也不能用。

已经用了的都要改。

像六部中的户部,最开始叫民部,为了避讳李世民,才改为了户部。

在这一点上老朱做的就很好,为了防止百姓需要避讳给子孙后代都定了辈分,选的都是比较偏门的字。

名字也取用偏门的字。

老赵家就不一样了,取名非常随意,登基后再改名。

太宗皇帝为了避太祖讳,就曾经改了名,登基后再次改名。

后来的皇帝也都改过名字。

赵兴甚至怀疑,是不是故意这么干的。

毕竟古人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按理说都是皇帝了,让别人避讳就是了,自己不改名,天下也没人敢说什么。

可是大宋历代皇帝登基后都会改名,就有作秀的嫌疑了。

毕竟皇帝为了方便天下臣民,自己主动改名,宣传出去,自然要被那些读书人称赞。

可能有人会说,前面的几个皇帝都不是嫡长子,但事实上皇帝的嫡长子取名一样很随意。

“没错,你名兴,太常用了,得改个名才行。”官家说道。

“这事父皇看着办就行了。”赵兴不在意道。

反正他现在是皇帝,没人会直呼他的名字,改成什么都无所谓。

“嗯。”

太上皇也就是告诉赵兴一声,也没在这个话题上多了聊,而是说道:“你如今已经登基,后宫人数太少,也该选秀了。”

“父皇,此事不急,如今北方正在修建长城,所费甚大,儿臣身为官家,岂能铺张浪费。”赵兴说道。

“朝廷再没钱,选秀纳妃的钱还是有的,内库这些年也存了不少钱,够用了。”

太上皇本身就崇尚节俭,在位几十年,从未铺张浪费过。

赵兴能有这种想法,他很是欣慰。

但是别的事他能答应,唯有这件事他不能答应。

他只有赵兴一个儿子,自然希望赵兴能多多开枝散叶。

“父皇,这事暂且不说。要是有钱,儿臣想把皇宫给扩建一下。”赵兴说道。

“胡闹!”

太上皇闻言呵斥道:“你当历代皇帝没有考虑过扩建么?可是皇宫周围居住了大量权贵,若是皇宫扩建就得让他们搬迁,最终苦的还是百姓。扩建皇宫,劳民伤财。”

历代皇帝自然想过扩建皇宫,但是将权贵和官员的府邸占了,他们就得去占百姓的宅院。

如今外城都已经满了,不迁移百姓,总不能让权贵官员都搬去汴京城外居住吧。

“父皇,既然如此何不迁都。洛阳在唐朝就是陪都,后来虽说经历战乱,有些破败,但经过这些年恢复,作为国都完全没有问题。”赵兴说道。

扩建皇宫只是一个引子,赵兴最想做的还是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