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蒙古人现在即使有水军,也是在内河晃荡,根本不具备出海的能力。
益都李璮吗?也不可能有从海上攻击宋国的实力。
难道说,在防备自己的水师?
似乎也不像。无论是渤海海军、黄海海盗军或是李勇诚如今的“大条陈”水匪,都从来没有流露出对宋国一丝一毫的敌对情绪。
而且,宋国也根本搞不清楚,这几支海军的真正实力。
如果要防备的话,可能第一时间就会先把浯州屿给端了。
那么,剩下唯一可以解释得通的原因,就是这几支水军的目的,是为了在事不可为时,帮助皇室从海上逃离临安。
一如当年的赵构。
陆地上打不过,可能逃不了,逃到海上就肯定是安全的。
这大概是宋国能为他们水军安排出的最佳战斗方式。
对这种判断,赵权很无语。
但又能怎么样,难道说,他去给宋国皇帝写个海军使用的说明书?
只要不是针对自己辖下的海军,赵权本来也无所畏他们到底如何布置。但是这一番动作的结果,却是把北线航路重新彻底封死。
这一封,可就麻烦了。南北货物再一次断绝,刚刚发展中的耽罗岛贸易中心交易量,将会少掉一半。
而且,需求量继续膨胀的砖茶,一旦断货,会给南京府带来巨量的损失。
没办法了,必须另辟蹊径。
赵权将目光锁定了琉球,这次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好在,石见的战争已经基本告了一个段落,渤海军在石见如今以防为主,所有对外的攻伐,全部交由那些僧兵自己去执行。
这些狂热的僧兵,为此而感动不已。
他们现在完全相信,南京府不会无故去抢夺他们的国土,侵占他们的势力。他们此后,是为了日本皇帝而战,是为了自己而战!
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圣。
腾出人手的渤海海军,向黄海海军补足兵员与战船,汇同取得澎湖之战胜利后的李勇诚部,凑出八艘大船、一千水军,向琉球展开攻击。
还好,这一场战争,除了海路远了些,没有其他的麻烦。
统治琉球岛的国王,是舜天王朝的义本王。但是实际掌权的却是英祖。
三万多人的一个小国,却经历了十多年的内战,英祖成为义本王的摄政,不过一年多时间。
整个琉球能组织起的抵抗力量,甚至比澎湖还弱。
一战而下。
数百兵上岛,直接斩杀了义本王与摄政的英祖。而历经内乱的岛民,根本没有任何的反抗之心,反而有许多人为此而欢呼。
这让李勇诚很不爽,早知道应该先打琉球了。
从泉州过台湾岛北端,再经琉球群岛一路北上至耽罗,总的海程多了数百里,但是利用外海的一条洋流,北上的行程反而快了两三天时间。
而且沿途可以提供补给与避风的岛屿更多了。
权宋天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