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集英殿中灯火通明,交完试卷的士子们安安静静坐在位置上,小心翼翼吃喝,尽量不发出声音。
而在后殿之中,薛极和邹应龙,以及下面几个官员按答卷排好次序,放在桌上,等待赵竑亲阅。
赵竑开始翻阅,一份份不厌其烦,极为认真。
薛极、邹应龙等人看皇帝看的仔细,也只有规规矩矩坐着等待。皇帝重视,那是为国家选取贤才,他们怎能怠慢。
“这赵汝腾是宗室子弟吧?”
赵竑把手上的策问,递给了一旁的邹应龙。
文章写的天花乱坠,却没有半点民生疾苦,看似花团锦簇,实则是狗屎一堆。
华而不实,粉饰太平。大宋,有他说的那么好吗?
“回陛下,这赵汝腾来自泉州,太宗后人,宗室子弟。”
邹应龙博闻强记,赶紧轻声回道。
新帝新作派。天子跟前都能坐着,的确让他受宠若惊。
“宗室子弟,不知民间疾苦,文采飞扬,可惜华而不实,未有半点治国安邦之法,排到二甲偏后。”
赵竑摇了摇头,把手上的试卷放在一边,重新拿起一份试卷看了起来。
“……官职冗滥,军旅不精,深思救弊之术,量减卫兵年四十以上稍不中程者请受;每岁拣禁军有不任征战者减充小分,拣诸路小分年四十以下胜甲者,升以为大分,四十五已上愿为民者听;各路驻军,每都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本都将士操练,以备兵患……”
赵竑嘴角微微上杨。这个叫李昂英的考生,似乎对江南东路推行的新政和练兵之法,有些认识。
“此人,有些意思。”
赵竑指了指李昂英的试卷,意味深长。
“陛下,李昂英是广东番禺人。早年曾受业于崔与之崔老相公门下,主修《春秋》,很是有些才华。”